财智琴澳|专访工银澳门副行政总裁龚光庆:澳门金融科技创新需主动适应社会转型

财智琴澳|专访工银澳门副行政总裁龚光庆:澳门金融科技创新需主动适应社会转型
2024年06月28日 19: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田静 实习生田静雯 澳门报道

近年来,澳门发挥高度开放的金融体系及对接国际的金管制度优势,持续引进各类型的金融机构,金融业态渐趋多元。

日前,澳门特区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初步统计,截至今年首季末,澳门金融业总资产约26000亿澳门元,较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底上升逾两成。至今获许可在澳门经营的金融机构共100家,新类型金融机构较2019年新增13家。

澳门特区金融管理局表示,未来将从拓展新金融业态、优化金融软硬基建、强化金融监管制度,以及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为重心深化跨境金融协作等四个方面持续推动澳门现代金融业发展。

实际上,去年澳门特区政府重新修订的《金融体系法律制度》已生效,作出了包括引入“有限制业务银行”牌照类型、设立临时许可制度及缩短发债流程等调整。

“澳门的金融科技发展有明显进步,不过仍面临着缺乏人才、科技研发成本高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挑战。”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澳门)副行政总裁龚光庆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谈到目前澳门金融科技发展的情况,澳门现代金融业未来发展思路,以及琴澳跨境金融合作新方向。

护航金融科技创新

南方财经:您认为,目前澳门金融科技发展情况如何?有何亮点?有哪些发展优势和挑战?

龚光庆:目前,澳门的金融科技发展已取得明显进步。首先金融科技改变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大家逐渐接受移动化、电子化的支付手段,对比香港,澳门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快速很多。

澳门金融业主动创新求变,引导澳门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包括工银澳门推出了快捷支付手段,来适应整个支付发展趋势。同时,工银澳门内部也在大力推动新兴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层面的使用。

如今,澳门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流程、风控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应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澳门积极推动信息在金融行业共享,监管手段已经摒弃了过去传统的人工填报,推进了信用信息跨机构的共享,这有利于金融行业提升风险的防控,是金融科技落地最好的范例。

在我看来,澳门金融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不足。澳门的面积较小,人口也较少,信息沟通各方面不太顺畅。若想要更好地推进信息共享和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目前,澳门在人才方面的供给满足不了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澳门银行业有30几家,每年在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从实际的接触上来看,找到有关金融科技人才比较难。

同时,澳门的科技研发成本比较高,包括设备购买、研发费用等开支,一些机构可能更愿意在内地设立研发中心,不愿意在澳门本地开展研发。

其次,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还不够完善。金融科技发展伴随着很多创新,但同时也会带来风险。一方面要关注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保证安全可控,特别是在反欺诈反洗钱方面。

南方财经:近年来,工银澳门在金融科技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成效?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龚光庆:首先是在网点层面,服务模式在与时俱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推出了大量自助化设备,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

此外,工银澳门大力推进移动金融线上化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把我们服务和创新的重点放到了线上,特别是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建设。

目前工银澳门手机银行APP已经发布了8.0的版本,包括我们平常用到的账务查询、转账汇款、购买理财产品、信用卡、股票买卖以及各类缴费等都可以在线上办理。

接下来,最主要还是要推进数字化深度转型。在我看来,转型一方面需要公司内部强调科技和业务的深度融合,科技人员要更好地了解业务,而业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科技,双向融合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建设开放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很多机构和企业也都开启数字化转型,未来工银澳门也将广泛与澳门各行业合作,共同推进澳门社会数字化转型。

南方财经:去年11月,澳门特区政府重新修订的《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生效,增设了金融科技的临时许可制度,在您看来,这为澳门现代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龚光庆:从事金融行业有准入门槛,面临很多监管要求,这一系列监管是为了保障客户的权益,也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但严格的管控有时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

澳门特区政府修订了相关法律制度,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建立起一块容错、试错的试验田,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实体,包括高校、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等,丰富澳门金融业态。

未来澳门金融业最明显的改变可能是,将有更多人加入到金融科技创新的行业中,提升澳门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力,这更有利于竞争,能够加强监管的适应性。

从监管角度来讲,澳门特区政府虽然提供了一个环境供大家来尝试,允许出错,但也是有限制的。在监管的层面适应科技发展,与时俱进地调整监管政策,让监管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也有利于降低创新的成本。

其实澳门创新成本比较高,引入更多机构再加上监管有适度的宽容,这样未来澳门的创新门槛将会变低,创新氛围也会变得更好,有助于鼓励创新和引入各类机构,也能够降低反复论证、研究、验证等环节的成本。

主动适应居民和企业的需求

南方财经:目前金融业已成为澳门第二大产业,你认为澳门未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正面临哪些难题?有何解决思路?

龚光庆:澳门金融业想要发展,首先需要适应社会转型。第一,要更加开放多元。澳门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个人、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银行自身要有开放意识,主动地去适应居民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包括跨境消费、资金转账等方面。内地游客来到澳门在这些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就金融行业来讲,要更多地去关注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转型。

第二,要更好地推进跨境合作。澳门身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各个方面交流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未来金融行业的转型离不开科技,要实现科技和数据的双要素驱动。一方面是新兴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来推动行业创新。目前,澳门金融业对数据的利用可能还不如内地,包括在数据的积累、分析、挖掘及共享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南方财经:合作区建设对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意义重大,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您认为琴澳有哪些值得探索的跨境金融合作新方向?

龚光庆:首先,跨境金融的创新需要金融机构参与到合作区的建设中,更准确地了解居民的需求。比如很多内地居民在在澳门发薪,这笔资金需要带回内地生活使用,工银澳门便推出了“薪汇通”功能,内地居民能够在一定额度之内,很方便地把澳门元兑换成人民币,汇到内地。我们把这个过程线上化操作,几分钟就可以到账,实现了跨境金融的创新。

其次,市场互联互通。横琴和澳门在资金、证券、期货保险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的跨境交易上,还有很多限制。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多,包括个人、企业都有很多跨境需求,加快技术发展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很有必要。希望横琴能够设立一个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

第三,更好地服务好实体经济。经济发展除了消费本身之外,还有产业建设,需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更好地支持企业在横琴的发展。涉及跨境,也需要落实风险防范要求,在创新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

南方财经:未来,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龚光庆:从个人角度来说,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就是跨境理财。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内地及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主要面向大湾区符合条件的客户双向购买理财产品,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升整个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推进三地融合。

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很多人不符合条件无法参与。其次,可选的理财产品并不是很多。若想要实现更好地融合,未来就要降低跨境理财通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提供更多理财产品供大家选择。

另外,还要关注到企业客户,企业会有融资需求,特别是港澳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优势。内地很多企业想来港澳融资,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的法律法规制度均不一样,对客户、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和信用评估也不一样。

很多问题都是双向的,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三地共享企业的基础信息,推出港澳认可的内地信用状况等,从而实现跨境金融互联互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金融科技 澳门 金融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