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券商分红热潮:41家券商平均每手派14.07元 高分红与补充资本难“平衡”?

透视券商分红热潮:41家券商平均每手派14.07元 高分红与补充资本难“平衡”?
2024年06月13日 16: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在证监会鼓励加大分红力度、一年多次分红之下,上市券商纷纷加大分红规模、增加分红频次。

日前,国信证券公告称,其每手(100股)分红27元、合计25.95亿元的2023年度现金红利将于6月17日起派发至股东账户。这一分红规模与其2022年分红情况基本持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梳理发现,近两年来,监管对于分红的鼓励方向更为明确,券商分红积极性也逐渐提升。

一方面,参与年度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进行年度分红的公司共37家,2022年达到39家,2023年度已经多达41家

另一方面,诸多往年鲜少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券商发布中期分红计划。截至6月13日,已经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泰证券等超10家券商制定中期分红预案,并提出未来三年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看到券商分红热度提升的同时,还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2023年度券商整体分红规模有所下降,其背后是券商业绩整体承压影响;随着券商业绩触底反弹,后续分红规模有望提升。

其次,从每股派息规模与净利润比值来看,诚意最足的并非头部券商,而是华鑫股份(华鑫证券母公司)国联证券红塔证券。这与证券公司业务架构存在较大关联,重资本业务投入力度更大的券商分红比例相对有限。

平均每手分红14.07元

根据国信证券6月12日公告,其将于6月17日起派发2023年度现金分红,分红总规模25.95亿元,每手(100股)分红27元,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6月18日。

在已经发布2023年度分红的41家券商中,国信证券每手27元的分红规模位列第七。

从排名来看,中信证券分红规模最高为每手47.5元;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分别为每手43元和40元;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分红规模在每手20元至30元之间,分别为每手30元、28.03元、27元、25.20元、25元和22元;东吴证券中金公司国元证券东方证券、国联证券、国金证券浙商证券长江证券长城证券、华鑫股份(华鑫证券母公司)、东兴证券分红每手分红规模超过10元,其余券商分红每手分红规模则在10元及以下。

从年度分红数据来看,41家券商平均每手分红14.07元。

客观而言,这一分红规模,相较于2023年上市银行平均每手40余元的分红规模,并不高。与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动辄每手分红规模超400元的酒业相比,更是难以相提并论。即便是与全部上市公司2023年平均每手近30元的分红规模,同样存在差距。

即使是与证券公司近年既有分红规模相比,2023年分红比例同样不算高。2022年、2021年证券公司平均每手派息规模分别为14.12元和20.77元。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券商分红规模整体有限与其业务布局与营收情况存在较大关联。

首先,2022年、2023年证券公司业绩普遍承压。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披露,券商净利润在2022年同比下降25.54%的基础上,2023年再度缩水3.14%。净利润的大幅缩水,意味着证券公司可以用于分红的资金相对受限,适当调低派息规模即成为理所当然。

其次,近年来,证券行业推出的科创板跟投等新型业务大多数属于重资本业务,这使得券商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必须留存更多的资本金,如果将过多资金用于分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外加去年8月以来金融机构大规模再融资监管力度加强,受此影响,券商整体分红规模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某券商副总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证券行业处于盈利周期性底部,叠加集约化发展下资本扩充受限,分红会让公司经营发展有一定压力,但整体压力有限。考虑到目前行业成本整体压降,投行等收紧政策已落地,盈利触底后有向上修复的空间,也释放出积极因素。

中期分红潮起

客观而言,券商年内每股派息规模相对不高,但从券商分红积极性来看,则提升明显。

一方面,参与年度分红的券商数量有所增加。在券商净利润创下历史次新高的2021年,参与分红的上市公司共37家;券商整体业绩下滑的2022年和2023年,参与分红的券商家数不降反增,2022年为39家,截至6月13日,公告2023年年度分红计划的上市券商更是多达41家。

另一方面,往年,参与中期分红的证券公司实为少见,今年则明显增加。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券商仅有浙商证券、兴业证券2家,2023年中期分红券商更是仅有财通证券1家,如今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的证券公司已经超过10家。

从已经披露2024年分红规模的券商来看,东吴证券分红比例最高,派发现金红利总金额不超过当期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50%。中信证券分红总规模最大,不超过归母净利润的40%,参考其2023年年中113.0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计算,中信证券今年中期分红规模约在45亿元以内。中期分红总规模不超过归母净利润的30%是更多券商的选择,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均如此。

除上述4家券商外,财通证券、国海证券华林证券西部证券、中泰证券2024年中期分红相关议案已经审议通过;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南京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长城证券等10余家券商发布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并重点提及中期分红。

往年,不仅证券公司,其他上市公司分红计划也基本在7月下旬以后发出,8月中期分红高峰才到来。如今,五六月份即有10余家上市券商披露中期分红计划,虽然具体派息规模尚未确定,但这已经充分显示出券商对监管分红倡导的积极响应。叠加当前券商业绩普遍承压,此时推出中期分红计划更显券商诚意。”有券商高管向记者表示。

分红与补充资本“平衡术”

不过,受访人士同时提到,长期来看,分红有助于提高股息率,提升券商对投资者的长期价值。但一次性分红规模大并不等同于投资价值高,分红力度也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公司发展阶段、业务架构、资金充沛度等综合考量。

相对而言,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后续展业资金投入需求低的上市公司更宜大规模分红;与之相反,对于业务拓展需要较高资金投入的上市公司,分红规模过大则可能会对展业产生副作用,再融资受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创新型业务具有重资本倾向的证券公司即属于后者。

此外,不同券商业务架构存在差异,分红力度有所差别。从2023年度每股派息规模与净利润比值来看,排在前20名者无一为头部券商。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排名均在30名以外,这与头部券商净利润规模大存在一定关联。

从2023年度每股派息规模来看,前述6家头部券商中比例最低的为中金公司,每股派息0.18元,位列行业十名开外,2022年度分红亦如此。这与中金公司业务架构密切相关。

一方面,中金公司在科创板跟投等重资本业务方面投入力度颇大,在近年来承压更大的欧美市场投行业务上布局更多,使得其资本金相对更为紧张,适宜分红的资金规模相对受限。

另一方面,诸多中小券商近年发力重点则更多聚焦于自营、资管等传统业务,此类业务资本金需求相对不高。与之相反,需要更多资金支撑的创新型业务中小券商则难获资格。因此,相较于头部券商,创收较好的中小券商反而可以将更高比例净利润投入分红之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