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勤峰 见习记者 连润
在临近年末的传统发行淡季,商业银行却掀起一波债券发行潮。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当月商业银行债券计划发行规模已达4286.93亿元,单月发行量有望首次超过4000亿元,创新的历史纪录。目前,商业银行补充债券呈发行主体多、数量多、规模大的特征。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有助于提升业务发展持续性、金融运行稳健性,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债券资金投向看,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等领域倾斜的特征进一步显现。
发行量显著放大
无论是资本补充债券,还是一般金融债券,11月商业银行计划发行量均显著放量。
其中,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数量多、规模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3日,11月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含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计划发行量已达23只,较10月全月发行数量增加16只;面值总额达3111.93亿元,较10月增加291%,创自2020年10月以来新高。
大体量债券纷纷亮相,成为11月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的鲜明特征:在11月已发行或即将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中,单只规模达百亿级的就有11只,面值总额合计2900亿元,占全部计划发行额的93%。其中8只超过200亿元,最高达400亿元、共3只。
这些“大家伙”的发行主体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比如,中行于12日发行500亿元二级资本债,并将于25日发行200亿元永续债。另外,建行发行了450亿元二级资本债,农行发行了400亿元永续债,工行即将发行300亿元永续债。
中小银行同样表现出发债的热情,资本补充债券发行主体呈多元化特征。前述23只资本补充债券,对应的发行主体覆盖大中小各类型银行机构。
在一般金融债券方面,商业银行11月计划发行量也达10只,总额为1175亿元,是2021年5月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一个月。
补充资本需求强烈
主体多、数量多、规模大,凸显当前商业银行通过债券市场补充资本的需求强烈。
业内人士说,规模快速扩张会加速银行核心资本消耗,如果内生性利润无法覆盖资本消耗,就需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近一两年这种需求进一步放大。
近年来,在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的需求有所提高。
金融监管趋严也是促使商业银行积极补充资本的重要原因。比如,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四大行”纷纷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或与其入选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有关,此类银行需满足包括附加资本在内的一系列附加监管要求。
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表示,从短期看,入选银行均满足附加资本要求,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中长期则需要满足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亟需建立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提高资本内生积累能力。
业内人士说,近年来,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监管机构不断疏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监管部门的支持态度,比如鼓励银行通过永续债、可转债等工具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发债补充资本的活跃度。
此外,11月商业银行计划发行的一般金融债券中含2只绿色金融债和3只小微金融债。在政策鼓励和引导下,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等领域成为商业银行债券资金重要投向。
截至11月23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共发行50只、合计3405亿元小微金融债;共发行15只、合计304.55亿元绿色金融债。两者合计占今年以来银行一般金融债券的55.62%。
今年7月,央行通知强调,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鼓励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银行通过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能获取更多低成本资金,助力银行更好支持小微企业。
金融资源也正进一步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信贷方面,央行已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债券方面,绿色金融债发行增多迹象也比较明显。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