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6日电 近日,都市女性励志电视剧《欢乐颂2》在争议声中迎来收官。这部年度大剧在播出期间与同时段其他剧目相比,收视率相对较高,在大结局播出一周后的热度依然不减。《欢乐颂2》收官后一周的具体数据表现如何?该剧收视率持续飙升的原因是什么?热播剧收视数据的研究对我国电视剧行业有哪些借鉴意义?近期,索福瑞公布了《欢乐颂2》CSM71城首播收视率、CSM15城时移收视率、微博电视指数等多维度数据,为大家综合解读该剧的收视情况。
《欢乐颂2》收视、热度持续飙升
开播以来持续火爆的《欢乐颂2》在6月10日正式大结局,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现象级作品首播便得到了大众的关注。据CSM数据显示:5月11日《欢乐颂2》开播当日首集总收视率为3.27%。
从PC端点播数据来看,《欢乐颂2》播出期间PC端观众规模累计达到5354.3万,整体观众规模平均为129.9万。其中第一集的观众规模最高,达到288.7万。
此外,在微博电视指数榜中,《欢乐颂2》开播当日强势占据电视剧日榜首位。该剧播出期间,除6月5日以外《欢乐颂2》始终霸占微博电视指数电视剧日榜、周榜第一位,其相关微博总提及次数达771.9万次,阅读次数超过81.7亿次。可见,无论在电视观众还是微博网友中,该剧都以其高收视率和高话题性备受追捧。
随着情节的推动和各种争议话题的不断讨论,该剧的收视从开播到结局都持续飘红,甚至在结局一周后依然保持着不小的热度。据CSM相关数据显示:《欢乐颂2》结局后,点播时段最高的是晚上19:00—21:30之间。其中,大结局当天电视回放或点播总到达为1403.2万人,《欢乐颂2》结局后一周其热度仍在持续发酵,充分说明这部剧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话题不断、制作精良成就火爆剧
在互联网时代,一部电视剧要想引爆银幕并获得大多数观众的关注,其情节演绎出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热议和思考。从《欢乐颂2》的高收视率来看,其主打都市生活题材有着天然的受众优势,在剧中不断抛出的具有社会化争议的话题能够迅速在观众中引发讨论风暴,每个人都能找到代入感并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大范围内的探讨反过来又助推了电视剧收视率的提高。
比如,第十六集中应勤因为邱莹莹不是处女而选择分手,5月20日播出当日便迅速引发热议。据CSM数据显示,该集播出当天首播总收视率为2.71%、东方卫视播出七天内时移收视率为0.69%,浙江卫视播出七天内时移收视率为0.57%。在情节的推动下均呈上升趋势。另外,由于该集话题点触动了观众的神经,在全网也引爆一场当代婚恋观的大讨论。据CSM微博电视指数相关数据显示:“婚前性行为”这一关键词在播出前一天便引发网友热议,提及次数接近9000次。而在5月20日播出当天“处女情结”微博提及人数从前一日的1000余人激增至11011人,提及次数也暴涨至14160次,该话题热度持续至6月1日才降至播出前的热度,同样,“直男”话题在5月19日的提及次数也激增至17万,是前一日的6倍多。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6月8日播出的第五十一集中,曲筱绡家因为他哥哥欠下上亿元赌债面临破产风险,曲筱绡父亲极力维护儿子,显示出“重男轻女”的矛盾。这一集将整部剧的剧情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据CSM数据显示,该集播出当天总收视率3.23%,东方卫视播出七天内时移收视率为0.59%,浙江卫视播出七天内时移收视率为0.47%。随着曲筱绡家的“重男轻女”话题的发酵,再加上始终贯穿剧情的樊胜美家的“重男轻女”思想,“重男轻女”成为了成为了话题引爆点。据CSM微博电视指数相关数据显示:该剧开播当日和5月29-30日,该话题的提及次数突破10000次,但在播出后期话题热度有所消减。
除了出色的话题制造能力,《欢乐颂2》不断推高的收视率还得益于作品本身的制作精良。首先电视剧本身质量很高,有出众的剧本和出色的编剧水平,情节接地气,还原生活。其次,出品方正午阳光一直被称为“处女座剧组”,对于剧中细节的把控尤为优秀,特别是剧中服装搭配非常时尚,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欢乐颂2》还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等众多观众喜欢明星加入。演员们出色的演技和完美的演绎让整部剧的水准得到有效保障,也是促成高收视的重要因素。
索福瑞探索中国电视发展新思路
今年以来《欢乐颂2》、《人民的名义》等热播剧不断创高收视、高话题度,为我国的电视剧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收视数据不仅能客观地反映电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还能促进电视剧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电视受众研究机构,CSM媒介研究为电视剧行业提供了微博电视指数、时移收视率、跨屏收视数据等多维度数据,有利于指导电视剧行业产出更符合观众需求的作品,从而促进电视剧行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播放载体、受众范围、收看方式日新月异,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CSM媒介研究也在适应目前的电视剧环境,不断用专业的收视数据分析为行业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探索出中国电视发展的新思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