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华夏时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5%左右,如果新开户20万以上收益率4.7%。”3月17日,某股份行深圳分行一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近几个月持续上升,去年普遍处于4%以下甚至低至3.5%的理财产品,目前收益率已升至4.5%上下,而最近破五的收益率产品也越来越多,市场资金从宽松开始转向,一丝丝从紧的力度正在悄悄袭来。
理财产品火热了
近日,本报记者分别到深圳某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的网点了解到,最近咨询和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增多了。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行,使得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产品重新点燃激情,“去年问的人很少,今年慢慢多起来了。”某国有银行深圳一网点理财经理对本报记者称,最近有不少人将银行存款购买了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最近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按周来计,一周比一周收益率跳涨。比如,2月24日,当周271家银行共发行了1517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5%,较上期上升0.04个百分点。3月3日253家银行共发行了1553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增加36款,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0%,较上期上升0.05个百分点。3月10日,当周283家银行共发行了1640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增加30家,产品发行量增加87款,平均收益率为4.22%,较上期上升0.02个百分点。
如今,银行理财不少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已经破5%。最新一周当中,某城商行发行的一款产品预期收益率竟然高达30%,预期并不一定就能兑现,但是足见银行产品经历过一年多的冷却后,如今又再现热度。
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跌至4.0%以下,甚至有大行产品收益率低至3.5%,经历了一年多的低收益最近拐点向上,近几个月出现持续攀升。
此外,货币基金王者归来,最近7日的年化回报率已经纷纷破4了,而在2月份,多款货币基金收益率甚至高至6%-7%。
银行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都是相对稳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其收益率反映了货币资金的松紧度,收益率攀升,往往资金趋紧,而收益率低,则流动性宽松。那么,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节节攀升来看,货币市场正在悄悄地、一点一点地从紧了。
3月16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同时我国央行也宣布,上调逆回购和MLF利率10个BP,7天、14天、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6个月和12个月MLF中标利率为3.05%和3.20%,这是央行继春节上调操作利率后,第二次上调。
央行第二次上调操作利率,显示货币政策从过去的宽松转向。2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下一阶段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此次上调操作利率与前一次有明显不同,力度更大,上次于春节前后分两次上调了MLF和逆回购利率,本次一次性上调了两项利率,节奏更快。
央行为什么要上调MLF和逆回购利率,而且力度在增大?刘东亮认为一是防风险去杠杆;二是中美名义利差保持在适度水平,避免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带来更多压力;三是通过上调操作利率,进而刺激广谱利率维持高位,对房地产和融资高增进行降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防风险和去杠杆的重要性上升,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
加息还要等多久?
央行目前只是上调操作利率,也就是拉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而基准利率并没有变化,一年期存款利率依然保持在1.5%的低位。
对于此次操作利率的上调,央行称,观察是否加息则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在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
那么市场不免要问,什么时候会加息?连平认为,3月16日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再度上升,将带动短期市场利率的上升,但中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内外部的多重不确定性,因此,短期内市场利率可能继续小幅上升,银行间市场仍将维持紧平衡,但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条件尚不具备,加息的时机尚不成熟。
一般来说,央行上调操作利率,抬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而间接拉高了整体的市场利率,货币整体转向了偏紧的趋势,这也反映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攀升。但是操作利率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一旦央行启动加息,即上调存款或货款基准利率,那么将会是趋势性的信号,即进入加息周期。而加息周期都是在经济稳定甚至过热时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手段,用货币价格来抑制经济过热。然而,目前我国经济是否企稳,经济L型是否已跨到“一横”上面来,还需要经济数据反复佐证。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称,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中央银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带有引导市场价格、引导预期、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但不见得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要做出过度解读。
对于央行此次上调操作利率,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货币市场利率加息,符合我们一直以来的判断——央行逆回购加息不会只有一次,而是持续缓慢上调,即存在“中国版货币市场加息周期”。
然而,邓海清认为对基准利率加息、即存贷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原因是预计2017年CPI通胀水平处于低位,中性假设下2017年CPI中枢1%-1.2%,乐观假设下全年CPI中枢也难以超过1.5%,“央行未来可能继续保留上调OMO利率的可能性,但上调节奏会缓慢适宜。”
央行调节基准利率并进行存贷款加息,市场均认为为时尚早。不过,央行通过调节操作利率间接抬高市场利率,市场认为未来仍会继续。
未来美联储加息将会继续,而央行如果继续采用提高操作利率的手法,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将维持高位,货币今年中性偏紧的基调将不会改变。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