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不是宗庆后

宗馥莉不是宗庆后
2024年02月26日 15:23 睿见Economy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专题: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逝世,享年79岁

  田字格

  文 何夕

  2月22日,娃哈哈集团发布声明,称宗庆后先生因身体原因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宗庆后同志治丧委员会,定于2024年2月28日上午10时,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沙基地(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10号大街与5号大街交叉口)举行追思会。

  作为中国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宗庆后的消息,一向牵动着各界的神经。此番宗庆后病逝,人们除了悼念这位走过风雨一生、缔造辉煌成绩的传奇企业家,也十分关注娃哈哈集团未来的走向。

  自从2004年宗馥莉留学归国,进入娃哈哈集团工作后,外界对于宗庆后要把女儿培养为继承人的消息就一直未断。2019年,宗庆后在访谈中坦言,如果女儿愿意接班,自己会把指挥棒交给她。2021年12月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宗馥莉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这被看作宗馥莉会成为娃哈哈继承人的明确信号。

  二十年的时间,因身份而备受瞩目的宗馥莉,从父亲的光环和羽翼下成长起来,也由幕后一步步走向台前。父亲去世,于任何人都是极为悲恸的时刻。然而,作为新的掌舵人,此时,她也扛着重之又重的责任。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她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更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1.

  今年,宗馥莉42岁。不知是否是命运冥冥中的暗合,42岁,也正是宗庆后创业的年龄。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宗庆后的创业,或许可以是“大器晚成”。宗庆后是真正从底层奋斗出来的企业家。少年时代,为了维持生计、贴补家用,他辗转舟山马目农场、绍兴茶厂,晒盐、种茶、插秧、修坝,做的几乎都是重体力劳动。在荒凉、闭塞又艰苦的环境里,宗庆后度过了整整十五年的青春时光。回忆起那段日子,他却从无怨言,甚至说,正是繁重的劳动,锻造了他的身体和品格。

  或许正是早岁艰辛的经历,使宗庆后终其一生,都践行着勤奋和节俭的美德。创业三十多年来,他每日工作十小时以上,事必躬亲,没有休假。即便日后发迹,数度问鼎富豪榜的辉煌年月里,宗庆后也仍然维持着简单的生活,出行穿布鞋、坐经济舱,不尚奢靡,曾被亲切地成为“布鞋首富”。访谈中,女儿宗馥莉谈起父亲,尽管经营理念时有差异,但对父亲的朴素和勤勉,总是满怀尊敬。

  宗庆后人生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母亲提前退休,让出“岗位指标”,宗庆后得以回到睽违已久的故乡杭州,在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他头脑活络,为单位创收不少,展现出过人的商业才华。凭借着这份能力,又赶上时代浪潮,宗庆后与1987年承包了经营惨淡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每日蹬着三轮车贩卖冰棍、汽水、文具等,很快就超额完成了利润目标。同年,宗庆后凭借着代销花粉口服液攒下的货款,加上从银行贷的一笔钱,总计14万元,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即娃哈哈的前身。

  1988年,针对当时许多儿童营养不良的现象,工厂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的帮助下,研制出一款以桂圆、红枣、山楂等为原料制成的儿童口服液。极有销售天赋的宗庆后为这款产品想出了一句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2.

  先声夺人的营销方式,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口服液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1990年,娃哈哈营收即突破亿元人民币。1991年,在杭州政府的牵线下,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投入8000余万元兼并了连年亏损的国营老字号杭州罐头食品厂。当时,罐头厂有2000多名员工,而娃哈哈只有100余人,真可谓是“小鱼吃大鱼”的奇迹。宗庆后也不负所望,在他的带领下,三个月后,原本资不抵债的老厂就还清债务、扭亏为盈。转过年来,扩大规模的娃哈哈的销售额就增长到了4亿元。这是娃哈哈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一步。

  世纪之交,娃哈哈积极创新,扩展渠道,公司蓬勃发展,连续推出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等国民级产品,娃哈哈也成为了国内食品饮料的巨头。80、90后的童年回忆里,几乎都有娃哈哈的影子。

  2010年,宗庆后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之后四年内三次问鼎首富之位。2013年,身价已高达820亿元。2015年,宗庆后受聘担任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荣誉会长,2016年,作为人大代表参会。2018年,宗庆后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近几年,尽管随着公司营收下跌,家族财富有所缩水,但宗庆后在富豪榜仍然榜上有名。2022年11月,他在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位列45,次年,在胡润百富榜上,位列31。

  不过,最让宗庆后在意的,或许并非个人财富和荣誉的盈亏更迭,而是通过艰苦奋斗,从摆脱贫穷到回馈社会的历程。正如他曾在演讲中所言:“我这一生并不非凡,但我干了一番事业,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为时代、社会和国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

  据官网显示,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自创始以来,累计销售额8601亿元,利税1740亿元, 上缴税金742亿元。这些年,宗庆后更是热心于慈善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09年成立娃哈哈慈善基金会,累计慈善捐款超7亿元。 女儿宗馥莉在《至少一个小时》访谈节目中被问到父亲的优点,也说:“他(宗庆后)真的是非常优秀的共产党人,偏远地区让他去投资他都去,国家需要他就去。”

  3.

  这些年,以宗庆后为代表的一代企业创始人们,大多已走到人生暮年。传承, 是摆在他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题目。反过来,有父辈珠玉在前的创业传奇,每一位“二代”,也都面临着是否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考验。

  作为宗庆后与施幼珍夫妇的独生女儿,宗馥莉却并不是自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她来到人世那年,父亲在杭州工农校办厂做业务员,母亲在商业系统内做工人,一家三口的生活水平,只能说尚可温饱。直到五年后,父亲宗庆后创业,娃哈哈发展起来,宗馥莉随之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娃哈哈公主”。

  宗馥莉的成长与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同步。父亲忙于工作连年出差,一心扑在事业上。没有得到太多来自父亲的陪伴,彼时尚年幼的宗馥莉发展出了独立自主的人格。后来宗馥莉在年仅14岁时就做主独自赴美留学,这个选择,或许早在童年就埋下了种子。

  大洋彼岸,宗馥莉一去就是八年。2004年,学成的宗馥莉回国,时年22岁。父亲宗庆后将她派到了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的车间做生产管理。宗馥莉在生产线待了三年。少时见证娃哈哈起于微末的不易,长成后又沉下心来到第一线学习历练,从最基础、最切实、最细节之处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这些经历与培养,让宗馥莉成长得颇为迅速。

  25岁,宗馥莉来到宏盛饮料集团担任总裁。宏盛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娃哈哈的经营实体,主要为娃哈哈做代工业务。宗馥莉赴任后,对公司业务和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布局全产业链。在她的主导下,宏盛从之前的代工厂,发展成了产业链完整、年收超百亿元的饮料集团,在全国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49家子公司,多次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对宗馥莉在宏盛的事业,宗庆后除了初始时投资1000万美元,之后就放手让女儿自己探索,父女之间也形成了“老爸不过问,女儿不求助”的默契。而对于彼时初出茅庐的宗馥莉来说,宏盛也是她的一块儿“自留地”,这是她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也是她丰盈羽翼,以期有一日能够比肩甚至超越父辈的起步。难怪在访谈节目中,宗馥莉被问及宏盛的总裁岗位是否是实职,会自信而坦荡地答:“对呀,这是我自己的公司,完全我自己说了算。”

  4.

  在宏盛,宗馥莉或可放手做事。但回到娃哈哈,到底谁听谁的,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

  基因继承加上耳濡目染,宗馥莉身上,可以看到宗庆后某些特点的延续。比如说,她回国工作后,以勤奋著称。员工曾私下将她评为“娃哈哈第二勤奋的人”,而这个第一名,是宗庆后。又比如说,宗馥莉小小年纪就独自赴美求学,这种胆量,与她父亲在商场上的魄力也似乎同出一脉。

  但相像与继承之外,父女之间,也有着因代际、环境、思想、性格而隔开的深深鸿沟。一个从乡村回城,赶上时代大潮办厂起家;一个远渡重洋留学归国,带着年轻人的思想和干劲进入公司。两个人对娃哈哈的发展,在想法上时有出入,几乎是个必然。

  这些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宗庆后注重传统渠道,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电商等为代表的潮流玩法持保守态度,而宗馥莉,则认为品牌年轻化势在必行。

  2018年,宗馥莉主动请缨,兼任娃哈哈集团的品牌公关部部长。一上任,宗馥莉就牵头做出了一系列尝试突破圈层、打造IP的营销方案。中秋节前夕,娃哈哈推出了AD钙奶奶心月饼,礼盒包装上印有水枪、铁皮青蛙等唤起80、90后童年记忆的复古图案,围绕怀旧情绪做起文章。接着宗馥莉又对大单品营养快线下手,换了新的炫彩包装,并推出同色彩妆眼影盘,上线售空,激起了相当的讨论度。宗庆后还转发微博,配合女儿的营销方案:“谁动了我的营养快线。”在联名上,宗馥莉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从泡泡玛特到英雄联盟,从斗罗大陆到阴阳师,凡是在Z世代中流行的,都可以成为破圈的契机。

  不过,要说到宗馥莉那段日子最“出圈”的决策,还要数将品牌合作20年的代言人王力宏换掉。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确有先见之明,但在当时,无论是这个突然的决定本身,还是宗馥莉关于王力宏不够年轻,可能让消费者审美疲劳的直言快语,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更不用说,就在不久之前,宗庆后刚刚为王力宏颁发了娃哈哈荣誉员工奖。宗馥莉与王力宏解约,也有外界的声音认为她行事太过激烈,没有考虑父亲的感受。

  其实,这不是宗馥莉第一次与父亲在人事问题上针锋相对了。上任初期,宗馥莉就以杀伐决断著称,对于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直接辞退。宗庆后却向来以关爱员工著称,“不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更是已经成为娃哈哈不成文的规则。在宗庆后看来,“每个人的水平有高有低,企业可以安排合适的岗位以及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但只要不是违法乱纪,就不应该直接开人”。

  父女俩在这方面的冲突,一度在公司造成一种奇景:被宗馥莉辞退的员工,又被宗庆后出面请回公司继续任职。

  5.

  父女之间在人事任免上的龃龉,背后映射的其实是两代人的观念。

  宗庆后治下的娃哈哈,奉行极具特色的“家文化”,公司对员工从婚恋到住房都很关照。为了让员工们没有后顾之忧,公司甚至在杭州核心地段自建了1000多套人才公寓。每到夏天,宗庆后会亲自给总部的员工们派发冷饮冰品,过年时,还常常到生产一线,给员工们发红包,组织大家吃年夜饭。

  宗庆后奉行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正如他所说的,只有照顾好员工的小家,员工才能来发展企业这个大家。既然是“家”,必然就有家长。宗庆后很长一段时间扮演的,正是一位“大家长”的角色。外界时常评价,宗庆后在娃哈哈一言九鼎,基本什么事情都要经由他决定。

  而女儿宗馥莉,自14岁起就留学海外,她了解和接受的,是西方公司管理的模式,相比于人治,更注重制度化、系统化的公司管理办法。在宗馥莉看来,一个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必须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每个级别的职能和责任都清晰明了,具体问题也有完善的处理流程。这也是为什么她一上任就直接在人事任免上连有动作。

  在父亲眼里,女儿不懂中国的人情世故。而在女儿看来,父亲事必躬亲的做法无法长久。这两种观念,细究起来,其实各有利弊。更重要的是,它们所适应的,是各自的环境。

  宗庆后的“家文化”,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哲学。他的做法看似老套,但其实非常契合中国的人情文化。员工从内心认可公司,个人利益又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这样一来,就沉淀下来一批稳定、忠诚、有积极性的人才。尤其在2007年,娃哈哈与达能陷入纠纷时,达能曾试图从娃哈哈挖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根本挖不动。至于管理集中,在草创时期也的确有其必要性。宗庆后自己也不避讳:“都说我在娃哈哈大权独揽,这一点说得对,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都有点这样,不集权内耗太大,根本做不起来,这是时代造成的。”

  而宗馥莉上学时期所见识的,往往是已经发展相当完备成熟的企业,其中很多甚至已经几经传承。这样的企业,自然不能只靠某一位灵魂人物或某一段时间谋求发展,而需要制度来作为保障。在娃哈哈时期,宗馥莉引入他山之石,的确取得过一些成绩。比如她管理的宏盛利润率更高,是因为大力推行了数字化系统,订单管理得到优化,效率也提升了。而她支持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尽管一开始在习惯了“大家长式”管理的娃哈哈水土不服,但随着磨合,也的确带来了一股新风。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对父女在管理上从起初时不时针锋相对,到后来,取长补短,互为增益。宗馥莉在实践中,更加了解了社会文化和公司发展阶段的不同,渐渐也看到了父亲“家文化”的好处。而宗庆后,也在节目中赞许女儿的做法:“开头脑风暴会,大家说说怎么想怎么做,比较好。”

  6.

  曾经,宗庆后在参加央视财经的节目时就明确表示,创业难,守业更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守业必须要坚持创新。

  对于宗馥莉来说,她固然“生在罗马”,在父辈的荣荫下有着同龄人不可望其项背的起点。但另一方面,父亲的光环如此耀眼,于她个人,与有荣焉的同时,也意味着倍增的压力。就像所有的“二代”都几乎无法逃避与父辈比较这个人生课题,无论宗馥莉想与不想,她和父亲的名字,都会牢牢与娃哈哈集团的荣辱休戚相关联。

  来到娃哈哈的初期,宗馥莉曾有不少尝试以失败告终。譬如她曾经花大价钱开发的KellyOne高端果汁,市场反响相当惨淡。又比如她曾试图收购中国糖果,也铩羽而归。创业一代的失败,因本人尚且籍籍无名而不会为外界所关注。而站在父辈肩膀上的二代们,在享受了更多资源和支持的同时,其一举一动,也都在聚光灯下。能否吸取教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商业领袖,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尽管也时常处于争议之中,近几年的宗馥莉无疑还是颇受好评的接班人。父亲宗庆后也屡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女儿的看重,甚至谦虚地感慨,女儿比自己厉害。

  宗庆后与宗馥莉于私是父女,于公是娃哈哈集团的两代掌门人。他们之间,既有情感的联结,也有商业的传承。两个人面对的公司情况与社会环境已然天翻地覆,所背负的使命,也必迥然不同。如今,一手创办娃哈哈的宗庆后离世,仿佛一个时代的落幕。摆在宗馥莉面前的,是错综复杂的商业时局。

  娃哈哈虽然仍然是国民级的饮料品牌,但其营业收入在2013年达到782.78亿元的峰值后,就再无上升,此后业绩大致维持在450-500亿元的区间。从产品角度而言,尽管屡有尝试,但仍没有出现任何一款新品,能够代替营养快线、AD钙奶,成为新的台柱子。如何为这个有些年纪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在父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宗馥莉要面对的挑战。

  2013年,在一场颁奖礼上,宗馥莉曾说:“爸爸既是我的偶像,也不是。说不是的主要原因是我希望能超越他,把娃哈哈做得更好。”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心气已经沉淀。随着事业和自我的逐步确立,宗馥莉不再将“超越父亲”看作自身价值的证明,对于父亲,对于自己,对于未来,她想必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女的传承,两代企业家的接替,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这场自宗馥莉归国,横跨近二十年,从教导逐渐走向并肩的交接,有爱也有责任,终于以生死大限落下句点。对宗馥莉来说,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而走下去的方法,大约就如娃哈哈的企业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