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股民:《投资研报》巨额特惠,满3000减1000,满1500减500!【历史低价手慢无,速抢>>】
作者:姚斌
在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出版后,彼得·林奇言犹未尽,又一鼓作气写下的《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又名《学以致富》)一书。这本书出版于1995年,定位于“初涉投资的投资者基础知识指南”,其任务是“向高中生以上年龄的人群普及投资和商业的基本规律”。
1
打雷闪电时必须在场
在《教你理财》这本书中,彼得·林奇依然坚持“股票是最好的投资”的观点。他列出一份“各投资品种的年度回报率”的图表,其中显示,从1945年到1994年的50年间,美国国库券的平均回报率为5.07%、美国政府债券的平均回报率为8.4%、中期政府债的平均回报率为7.5%、公司债的平均回报率为8.43%,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回报率为11.66%, 小盘股的平均回报率则达到了12.06%。或许在市场调整的年份或单纯的一年间难分伯仲,但从长期来看,股票投资更胜一筹是不争的事实。超过5,000万的美国人发现了这个秘诀,并开始通过购买股票来盈利。
股市并非都是赌场。如果是赌场,那么为什么多年来它还是那么受欢迎,回报还是那么高呢?当人们在股市中持续亏钱时,这并不是股票的错。股票的价值总体来说是随时间上升的。99%的亏钱是由于投资者不会制定投资计划,他们在高价时买入,在股票调整时往往耐心不够或是太过惶恐而匆匆地在低价卖出。他们的实质是“高买低卖”,我们不应该重蹈覆辙,我们需要的是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
彼得·林奇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必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必是一个会计,虽然有时掌握财务常识可能很有帮助。只要我们可以做五年级的数学,就有了基本的技能。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一个投资计划了。
投资股票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优势。年轻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时间。时间是投资复利中的最大价值,越早开始投资,结果就越明显。投资得越早,即使是一笔小钱,都比一笔大钱投资得晚要来得更有价值。时间会创造金钱,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让时间和金钱发挥双重作用,投资回报自然不菲。如果投资只能1年、2年或5年,那么股票并不是第一选择。因为从这一年到下一年股市会怎么样没有人会知道。在股市调整的那几年,如果把钱取出来就会遭受损失。
对于投资股票来说,可能需要坚持20年或20年以上,因为股票的调整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恢复,投资的盈利需要日积月累。每年11%的回报是股市过去以来的记录,尽管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但以过去的经验来看,如果持有股票20年可以获得年投资回报率11%,投资者10,000美元的初始投资将变成80,623美元。要想得到每年11%的投资回报,就必须忠诚地对待所购买的股票。
只有耐心持有,才能成就我们的投资天分。有时决定投资者的好坏高低并不是投资智慧,而是投资的纪律性。不要轻信那些让我们卖出股票的“建设性提议”,做一个坚定的投资者,忠于我们自己的股票。这是小弗雷德·施维德在他的经典著作《客户的游艇在哪里?》里给出的建议,到今天依然适用。施韦德认为,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而应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人们经常在寻找各种战胜华尔街的秘籍,但其实一直以来最好的秘籍便是选择一家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股价下跌并不是一个好的卖出理由。自诩是一个长期投资者很容易,但当股市调整中真正的考验时就会原形毕露。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期到熊市何时到来,但当它真的来临时,90%的股票会集体下跌,这时投资者就会恐慌了。
根据市场波动来买卖股票的行为实质就是选时。选时者试图预测短期市场波动和股价波动,并据此获得盈利或退场,但没有多少人可以用这种傻瓜都懂的方法真正赚到钱。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早就成了亿万富翁,而不是比尔·盖茨或沃伦·巴菲特了。试图选时的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选时者觉得自己运气不够好,其实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不现实的结果。没有人可以长期战胜市场。选时者还认为在市场调整时投资股票是危险的,但他们忘了,踏空同样也是有风险的。
关键的几天往往可以成就或摧毁投资者的整个投资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股市上涨的5年中,股价每年的涨幅大约为26.3%,坚持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资产会翻番,但其实这5年的大部分利润是在1,276个交易日中的40个交易日中赚取的。如果在那40个交易日中选择空仓,其年均收益就可能会从26.3%降到4.3%。因此,打雷闪电的时候,你必须在场。如果想得到最多的投资回报,最好的方法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你可能会经历残酷的调整,但只要不卖出,就不会有真正的亏损。相反,你就能全面、完整地享受到股市的盛宴。
2
秘诀在于发现成功公司
业余投资者如果有时间有天赋,就可以自己来选择公司股票。时间一长,可能会比共同基金做得还要好。但不是所有的公司股票都能赚到钱,百发百中绝无可能。即使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也可能犯错,但只要有几个表现出色的就可以了。假设在拥有10只股票的组合中,有3只是大黑马,就好过1~2只垃圾股,6~7只平庸股的投资组合。如果一生可以发现几只可以涨3的n次方倍数的股票,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尽管同时还有几只表现很差的股票。一旦知道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时候,就可以加大比例投资较好的公司,而减少投资较差的公司的比例。
发现可以翻3番的股票的确不太容易,但一生中确实只需要几只那样的股票就可以确保一个有希望的未来。当投资10,000美元的股票涨到3的5次方的倍数 ( 即243倍 ),得到的回报至少是240万美元;如果涨了3的10次方的倍数 ( 即59,049倍 ),就会得到5.9亿美元;如果涨了3个13次方的倍数 ( 即1,594,322倍 ),那么就是全美最有钱的人了。
长期表现优异的股票取决于长期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所以成功投资的秘诀在于发现成功的上市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研究更多的上市公司信息。业余投资者自己研究上市公司,据此选择自己熟知并且喜爱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这是选股的最高境界。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不断训练。
训练唯一的问题就是投资时间的局限性,13周、26周,即使1年,股价的变动很可能是机缘巧合。太短的练习时间往往不能给出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一只股票可以在13周内表现不好,可也有可能在3年或5年的时间里一只大牛股,或者情形正好相反,有13周的表现很好,可之后就一路下跌。
对于上市公司,业余投资者了解得越多,就越少依赖别人,越能客观地评价别人给出的建议,甚至可以自行决定“买什么,何时买”。研究上市公司通常需要两种类型的信息:从实地调研中得到的信息和从数据中得到的信息。
对于第一种,可以走进麦当劳或其他各种上市公司的门店收集信息。也可以亲自了解到公司的运作是否高效,人员配置是否充足,公司架构是否合理的。由此,可以亲身感受到员工的忠诚度,感觉到管理层是挥霍无度还是谨慎投资。如果是面对客户的,可以了解到客户的信息,比如顾客是否排队结账?顾客是否满意货品?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很多上市公司的质量。同业竞争并不必然会导致客户分流,但如果隔壁开了一家性质相同的店铺,而且服务更好、价钱更低,那么流失客户在所难免,一线员工往往最先感知到客户分流的情形,而且没有人可以阻止客户流向竞争者。
即使不在上市公司工作,同样可以用顾客的角度来观察一家公司。当每次在店里购物、品尝汉堡包或购买新眼镜时,可以得到该公司的第一手资料。如果顺便在店里逛逛,还可以知道有什么畅销,有什么不畅销。拜访朋友时,可以知道他们使用什么品牌的电脑,喝什么牌子的饮料,看什么电影,了解锐步跑步是否还在流行,这些都是引导我们寻找并购买好股票的最佳线索。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循着这条线索探索下去。很多人每天工作在产业的第一线,却没有想到利用这个优势从中发现投资机会。比如,医生们明明知道哪个制药厂最好,但却不常投资医药股。
一旦投资者开始以选股的眼光观察世界,潜在的投资机会无处不在。但首先应该关注那些与我们熟悉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医院工作,就有机会充分了解提供医疗用品的上市公司、协助医院低成本运作的上市公司、提供健康保险的上市公司、负责寄送医疗账单的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也会开始注意同业竞争的情况,尤其是所投资的公司被同行超越的时候。
由此入手,就可以研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一家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并不表示我们就要购买它的股票。在投资之前,还需要弄清以下问题:上市公司是否胡乱投资还是谨慎的对待投资者的资金?它的银行贷款有多少?公司整体业务是否增长,增长率是多少?公司去年赚了多少钱,今年预计还能赚多少?公司目前的股价是否在合理的区间?公司是否支付股息,如果有的话,有多少?多久派发一次股息?股票投资者必须关注的关键数据是,经营利润、销售收入、负债、股息和股价。
选定特定特征股票的方法非常多:可以选定特定的行业,比如电力和银行;也可以选定大盘股和小盘股;还可以选定新公司和老公司;甚至专门可以关注那些之前陷入危机目前正在走出困境的公司。
投资并不是精细的科学,无论我们多努力研究数据,都不可能准确预言公司未来的表现,未来永远深不可测。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出尽可能理性而非盲目的预测,精心挑选股票,尽量低价买入,并随时关注与股票相关的各种性信息,运用知识把投资风险降低到较小的程度。
3
全力聚焦公司基本面
对于一个成功的选股策略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在将来许多年收入能持续上涨的上市公司。大多数公司的收入将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并且还会支付3%的股息,这样的话投资的年回报率将到达11%。利润是业绩的标志,它意味着公司的产品物有所值,能够创造利润的公司总是被激励不断去重复他们的成功并扩展到更大的领域,进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更多的利润。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会引导资金流向最能盈利的地方。经营管理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能在股市中得到回报,因为企业如果经营业绩优良,股价就会随之上升。但如果企业管理较差,结果不容乐观,它的股价将不断下跌,就会得到市场的惩罚。因此,股价高低取决于盈利增长。
市场倍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参照标准,它告诉我们投资者此时此刻愿为公司的收入所支付的平均水平。一家公司收入增长得越快,投资者为其收益甘愿付出就越多,这也是一些新兴成长企业市盈率达到20倍甚至更高的原因。老牌企业的市盈率仅15倍,相对于其每股收益,其股票价格比较便宜,因为这些公司毕竟发展缓慢,不再令人充满期待。
有些公司的收益会稳定增长,它们是成长型的上市公司。另一些公司的收益则起伏不定,盈亏变化莫测,汽车、钢铁、重工业企业就是这类公司,它们都是周期性的上市公司。由于周期性公司经营业绩时好时坏,不太稳定,所以它们的市盈率往往要比成长型公司的市盈率更低,它们仅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才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周期性公司的收入水平取决于整体经济状况的好坏,因此很难预测。
决定投资一只股票,必须了解它的经营背景,但投资者往往对此知之甚少。他们买入一只股票却并不了解,只是跟踪股价。当股价上涨时,他们就认为公司情况良好;一旦股价停滞不前或下降,他们就会懊恼并失去信心,因此就会卖出股票。将股价和股票的实质混为一谈,这是投资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它使得人们在股价调整和大跌时将股票抛售,当股价在最低位时,他们认为其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经营得糟糕透顶,实际情况可能是公司仍然经营良好,这也使得他们错失了在低位买入更多股票的机会。
了解公司经营背景,可以把握公司内部发生的情况,预估在将来如何盈利或是损失,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有些公司经营情况的确复杂难辨。即使经营背景很简单,我们也不能轻率定论。有些公司的经营背景变得日渐清晰,一般投资者也能洞察得到,从而相信上市公司能够真正给予投资回报。
彼得·林奇将上市公司简单地划分为三个生命周期。
①“初出茅庐的上市公司”拥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丰富的经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是否能够最终生存下来具有很大的变数。由于是白手起家,年轻的上市公司通常都会成长得很快。虽然规模较小,但能够发展的空间却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上市公司能够快速超越中年阶段的上市公司的关键原因,因为后者的快速发展时期通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②“步入中年的上市公司”往往比年轻公司稳定得多,它不仅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能从错误中积累经验,实现持续成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增长速度不及年轻时快。为此,上市公司必须努力突破现状。如果不思进取,那么竞争者就会趁虚而入,威胁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公司能有转机,可以继续持有,但当危机发生时,究竟有无转机难以料定。
③“日渐衰老的上市公司”的黄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它们已经饱经风霜,而且竭尽所能。大部分过去极其赚钱的老公司都很难重新创造过往高速成长的辉煌,但会有一些例外,返老还童也不无可能。当一个老公司日渐衰老时,可能需要花上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重新回归正常运作。耐心固然重要,但如果继续持有盛年不再的公司股票,未必终有所获。
每天都有公司死去,其中有一些是成立不久的年轻公司,由于发展得太快太急,他们往往会超出其偿还能力借贷,这让他们很容易死于非命。有一些公司在中年撒手人寰,原因可能是其产品有缺陷或者过时导致再也无人问津;也可能是它们选择的行业不对,或者选对了行业但没选对时机;或者是最糟糕的情况,既选错了行业又选错了时机。大公司像小公司和年轻公司一样也会死亡。即便那些曾经因规模庞大和地位重要而列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最终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经济衰退来临时,企业的生意状况更加糟糕,那些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的厂家,例如饮料、汉堡、医药生产商,能安然渡过难关;而生产汽车、冰箱、房子等耐用消费品的公司会遇到严重的困难。它们的亏损可能数以百万计甚至十亿计,如果它们在银行里没有足够的现金就会有倒闭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从历史经验中学会了如何让其投资组合“反衰退”,那就是投资麦当劳、可口可乐、强生以及其他所谓的“消费成长类”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个人的经济中往往表现良好。他们懂得避开像通用汽车、雷诺兹金属以及美国房屋等这些所谓的“周期类”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冷的经济中会倍受打击。“周期类”公司要么销售的是非常昂贵的商品,要么是制造昂贵商品的零部件,要么为昂贵产品生产原材料。
当经济衰退时,人们会完全停止购买这些昂贵的商品。对公司及其投资者而言,最佳的情况是既不过冷也不过热的偏暖气候,但这样的情况通常不会维持太久。股价会在预期发生经济衰退时下跌,或是因为担忧通胀走高而下跌,但无论是对经济衰退还是通胀进行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经济气候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只需相信通胀最终会走低,而衰退总会结束。
无数的成功投资案例证明,审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在正确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的公司,坚决长期持有,是业余投资者走向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的,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一家有所了解的公司的部分股权,在从现在开始的5年,10年和20年里,这家公司的收益实际上肯定可以大幅度增长。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会发现只有几家公司符合这些标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