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人保财险被点名 央行公布7家拒收人民币单位处罚情况 保险机构为何频繁被通报?

新华人寿、人保财险被点名 央行公布7家拒收人民币单位处罚情况 保险机构为何频繁被通报?
2024年05月14日 19:25 媒体滚动

  财联社5月14日讯(记者 曹韵仪)5月14日央行官网消息,2024年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对7家核实为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作出经济处罚。

  5月以来,央行已经两次公开拒收人民币单位的整治情况,财联社记者发现保险机构频频上榜。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均有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买保险的情况,受到的现金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大。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央行的整治一方面维护人民币法币地位,另一方面是提升合规要求。保险机构应明确“拒收现金违法”及其法律后果,不得对现金支付设置门槛,不得以“业务环节多”等为由拒收现金。

  保险人员不熟悉流程 拒绝现金被通报

  “央行公开对这些机构进行处罚,对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进行整治,一方面维护人民币法币地位,另一方面是提升合规要求,通过增强合规管理,引导合规管理。”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5月14日央行公示共有7家机构受到处罚,其中两家为保险公司,处罚理由均为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买保险,并且处罚力度和金额都较大。5月10日,新华人寿保险宁夏分公司被处罚3万元,相关个人处以5000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淮阴支公司营业场所未设立人工现金收付通道,工作人员向客户答复不收现金,因此对单位和个人处以5万元和1万元罚款。

  5月6日,央行公布了15起拒收人民币现金典型案例,其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漳州中心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怀柔支公司均设有人工现金收付通道,但因工作人员对收取现金业务流程不熟悉,拒绝客户以现金缴纳车险费用,均被通报。

  为何保险机构频频被点名?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曾志诚表示,从上述处罚案例看,发生拒收现金行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缺乏对员工开展现金收付的法律规范及业务培训。二是经营主体以成本控制、风险防控为由排斥或拒绝现金支付。”

  央行指出,保险公司等各类经营主体应提升工作人员守法意识,明确“拒收现金违法”及其法律后果,优化现金支付流程,提升客户用现体验,不得对现金支付设置门槛,不得以“业务环节多”等为由拒收现金。

  央行发力优化支付 机构加速推进“零钱包”

  近年来,受支付方式快速变迁、消费模式不断创新等因素影响,经营主体收现意愿有所下降,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5月13日,央行再次召开优化支付服务会议,聚焦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外币兑换等方面。

  央行副行长张青松指出,现金也是老年群体偏爱的一种支付方式。要确保人民币现金法定货币地位,依法坚决查处、整治个别商户拒收现金行为。人民银行还会增加小面额货币供应,要求各商业银行提供‘零钱包’等服务,综合施策优化现金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的环境,惠及包括老年群体在内的所有消费者。

  目前,多家金融机构均在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活动”,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梳理,5月以来,包括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开展了优化支付活动,加大对人民币现金的宣传,其中推进“零钱包”是重点方向。

  华东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为了方便老年人、外国人的现金支付,目前,每个网点都有零钱包指标,每天都要发放4个左右的零钱包。此外,还有银行为商户上门兑换“零钱包”,进一步提升现金支付的便利性。

  “支付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内优化支付服务,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市场主体日常交易,活跃商业,同时也是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