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格局!未来五年LNG迎来爆发式增长

新能源格局!未来五年LNG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4年06月24日 08:09 E能圈

进入6月以来,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全球能源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欧美天然气价格上涨,中国进口现货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格也出现两波上涨。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LNG作为兼具清洁、稳定、安全特征的化石能源,供需两旺,迅猛增长,获得多数国家政府和能源巨头的青睐。国际顶级投资机构高盛集团本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29年,全球对LNG的投资预计将增长50%以上,到2030年全球LNG供应量将激增80%。

在未来“漫长”的转型过程中,LNG作为过渡能源或将代替石油,掌握新能源格局的话语权。

01. 供给端:巨头的选择

高盛认为未来五年LNG供应量之所以有强劲增长,主要源于卡塔尔和北美的新建项目。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出口9120万吨LNG,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澳大利亚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就是卡塔尔。

据了解,美国今年有两个重要的新LNG项目投产,如果满负荷运转,这两个项目将会给美国每年增加3800万吨LNG产量。

卡塔尔则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田的一半北方气田(另一半南帕尔斯气田由属于伊朗),其扩产后LNG年产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的7700万吨增加约84%。

卡塔尔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列全球第三

LNG的供应版图除了大国,还有“巨头”。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油气巨头加速启动绿色低碳,而随着近两年油价回升至高位,大部分企业对业务转型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而道达尔却选择了LNG这种“绿色化石能源”,其转型战略的两大支柱之一便是LNG。2023年道达尔净利润231.76亿美元,同比下降36%。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LNG业务去年却盈利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炼油利润下降和欧洲化学品需求疲软的负面影响。

同样受益于LNG业务的油气巨头还有壳牌。壳牌在冬季前抓住了需求,去年第四季度LNG业务的利润高达24亿美元,约占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

中东油气巨头沙特阿美和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去年起开始热衷于投资液化天然气项目,并扩张LNG版图至全球。2023年9月,沙特阿美宣布斥资5亿美元收购美国资产管理公司EIG旗下液化天然气企业MidOcean Energy的少数股份,首次进军全球LNG市场;ADNOC则于近日宣布,鲁韦斯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已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并签署了价值55亿美元的EPC(工程、采购和施工)合同。

02. 需求端:最大的市场

除了供应端,另一方掌握“话语权”的自然是需求端。2022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油气巨头壳牌在2024年度液化天然气(LNG)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强劲需求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再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据分析机构ICIS和Rystad的预测,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将从2023年的7000万吨反弹至8000万吨,超过2021年创纪录的7879万吨。

壳牌能源执行副总裁Steve Hill表示,中国将主导全球LNG的需求增长。他对行业分析师称,中国是该公司目前最为看好的市场,原因之一是大量天然气新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IEA的数据也显示,在过去5年签署的所有LNG购销协议中,中国占据了30%。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在LNG有效合约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12%翻番至25%左右。

2023年5月16日,来自海合会国家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马尔文”轮顺利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完成接卸。这船货物是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

2023年3月,中国从道达尔首次以人民币结算购买了LNG,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在全球LNG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以人民币结算的LNG采购可能会将更加普及。

此外,继2022年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出口大幅下滑后,LNG在欧洲能源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壳牌2024年度液化天然气(LNG)展望报告认为,欧洲迄今已签署的LNG长协合同仍无法填补本十年剩余时间的供需缺口。天然气市场依然相当脆弱,欧洲将继续与亚洲“争气”。

03. 供应链:多头发展机遇

近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与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这也是“LNG行业历史上最长供应协议”。由于运输方式的优化与便捷,相比管道气,LNG更加具有全球贸易的属性,影响LNG供需和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过去几年中,全球能源危机、新冠疫情、通货膨胀以及航运紧张等诸多因素叠加,让我们共同见证了LNG跌宕起伏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

LNG产业链是一条资金庞大、技术密集的链系,可简要概括为——

勘探开采和预处理,液化,运输,接收储存和再气化以及运往终端市场。

中比较关键环节的就是液化厂、运输船和接收站。

接收站

具备液化能力是出口LNG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接收站则是进口LNG的必需。我国2006年建成首座LNG接收站——广东大鹏,接卸量已超亿吨。

2011年,国家能源局成立国家能源天然气液化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和研发实验平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建设单位与国内制造企业紧密协作下,通过联合攻关、消化吸收和技术再创新,逐渐掌握LNG全产业链工艺流程,创建了GB 51156—2015《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SY/T 6935—2019《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期间还实现了低温材料及关键设备制造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2018年,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成套包工艺技术的天津LNG接收站一期建成投运,按采购金额计算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2%。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经建成LNG接收站27座,累计设计接收规模超过10000万吨/年,远超我国目前的LNG进口规模。

今年5月21日,随着一艘满载6.6万吨进口LNG的“玛可玛”号LNG运输船靠泊厦门港,今年全国首个新建LNG接收站项目落地投产。“十四五”期间若已规划的LNG接收站项目全部按时投产,预计2025年国内LNG接收站设计接收能力可达到1.9亿吨。

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以中海油江苏LNG滨海接收站为龙头的综合性清洁能源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区

运输船

LNG产业链上的另一个重磅产业,是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明珠”的LNG运输船。

2008年,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如期交付,彼时的国产化率只有20%多。去年,由沪东中华最新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LNG运输船,国产化率有望达到70%以上。而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已形成以沪东中华、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门和江苏扬子江船业为主的多个大型LNG运输船建造企业集群。

十余年弹指而过,中国船企迅速从国内走向海外。据人民日报调研文章,中国船企在全球大型LNG运输船市场份额跃升至35%。

冷能利用

LNG冷能利用是目前国内极具热点的产业。LNG冷能利用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整个产业链主要由上游LNG冷能资源,中游LNG冷能利用配套运营以及下游冷能应用3个环节构成。

我国LNG冷能利用目前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在《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大LNG冷能利用力度”,《“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继续提出推广LNG冷能利用技术。

2023年5月24日,我国首个LNG冷能发电项目——上海LNG冷能发电装置通过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各项指标优秀,实现了国内LNG冷能发电应用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LNG冷能利用正式进入了多元化应用的新篇章。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