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息非加不可么?从硅谷银行破产看美国货币政策

美国这息非加不可么?从硅谷银行破产看美国货币政策
2023年03月27日 09:18 市场资讯

#公募25周年 新浪财经致敬公募基金25周年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刘晓艳、李一梅、王凡、陈戈、杨小松、江向阳、王小青、邓召明等70+掌舵人物,蓝海竞逐,迈向下一个五年征途>>谁是您心中最优秀领军人物?谁家是您最信赖的基金公司?谁是您最青睐基金经理?【点击投票】

美国这息非加不可么?

——从硅谷银行破产

看美国货币政策(二)

激进的货币政策下

——从快速发展到光速破产

让我们回顾一下硅谷银行发生危机的时间轴: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筹集22.5亿美元资金,引发取款潮;3月9日,硅谷银行股价暴跌,银行发生挤兑;3月10日周五清晨,硅谷银行高管还在筹措资金,中午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就宣布关闭硅谷银行,移交给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并且宣布对25万美元存款以下储户提供保险。3月12日,为了保护储户利益以及防止此次事件导致银行危机蔓延,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宣布为硅谷银行储户存款托底,承诺所有储户皆可以取得全部存款。同时,美联储也特别强调与此次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美国纳税人承担。美联储的策略就是保储户不保股东,既能够打消美国民主对于中小银行的信用担忧,又能够避免这类中小银行觉得美联储可以无限兜底,进而采取更加激进的经营策略。虽然储户们的钱是保住了,但对于数十年来严重依赖硅谷银行的初创企业而言,它们将不得不在未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数据来源:wind)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从美国“一口气降到底”的无限量化宽松说起。“量化宽松”就是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为了刺激经济,2020年3月美联储推出无限量化宽松,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并承诺将长时间维持0利率水平。我们都知道过度印钞的后果一定是通货膨胀,但直至2020年下半年美国国内也没出现明显通胀,市场沉浸在宽裕流动性带来的“虚假繁荣”中。

宽裕的流动性还带来了科技企业的融资热潮,在硅谷,许多科技初创企业手里积累了大量的现金。硅谷银行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个时候以接近零利率的成本吸收了大规模储蓄存款。数据显示,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一年半期间,硅谷银行的存款由760亿美元上升到超过1900亿美元,增幅接近2倍。面对储蓄存款大量流入,硅谷银行的可投资金也快速上升。但在大放水环境下,科技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就可以轻松募集到资金;相应的,硅谷银行的贷款端需求疲软,资金无处可去。于是就像之前硅谷银行经营模式中介绍的那样,硅谷银行选择用这些钱买入大量美国国债,想吃储蓄存款和国债之间的利息差,这也为后续“暴雷”埋下种子。(数据来源:svb 2020、2021年年报)

2022年,为了应对国内的高通胀,美联储不顾外界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毅然开启量化紧缩。“量化紧缩”是量化宽松的逆向操作,就是国家层面的缩减资产负债表,把发放到市场上的钱收回一部分来,一般是为了维护货币信用和缩减市场流动性。从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连续8次加息,目前已将基准利率上调到4.50%-4.75%之间。市场利率攀升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长期国债价格不断下降。通俗来讲,就是硅谷银行当时购买的无风险国债年收益是1%,但是现在资金的机会成本已经上升到了4%以上。虽然这样看硅谷银行的投资是亏损的,但这个亏损暂时不会暴露。这是因为在硅谷银行的会计处理下,资产市值的波动不会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上,只有在被迫出售或者到期兑换时才会体现。

然而祸不单行,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国科技行业迎来寒冬。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美国科技巨头开始扎堆裁员(特斯拉裁员、Facebook裁员、微软裁员、Twitter裁员 ……),这背后既有能源价格暴涨、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等外部原因,也有疫情期间企业盲目扩张、没有突破性创新等内部原因。同时,在持续紧缩的金融环境下,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也出现收缩,美国风投企业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甚至出现“紧急撤资”,这导致硅谷的初创公司进入了融资瓶颈期。由于企业研发还要继续“烧钱”,在量化紧缩带来的高利率市场条件下,相比于承担昂贵的借款,企业更倾向于动用存量资金满足日常运转和资本开支。对于硅谷的科技公司来说,这就只能持续消耗它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

2022年,硅谷银行的活期无息存款由1260亿美元骤降至810亿美元,净流出高达450亿美元。可以说,存款逆转是推动硅谷银行破产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着科技公司取现越来越多、流动性危机加剧,硅谷银行自认18亿美元亏损卖出了210亿美元债券,这就导致原本的“未实现损失”变成了账面上实打实的亏损。但这还不够,硅谷银行又试图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来弥补流动性。然而,此番“自救”行为引发了市场更大恐慌,硅谷银行的客户担忧其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而纷纷撤资,出现大规模“挤兑”潮。最终,硅谷银行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数据来源:svb 2022年年报)

从外界环境来看,似乎美联储加息政策和科技行业收缩共同是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导火索;但从之前对硅谷银行自身经营模式的分析可知,激进的资产配置策略、客群分布单一,以及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才是酿成硅谷银行今日惨剧的“罪魁祸首”。

美联储这息,非加不可么?

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美联储对于是否该持续加息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美国劳工部刚刚公布的美国今年2月CPI同比增长6%,依然远高于2%的长期通胀目标,并且就业市场依然强劲。今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期,劳动参与率延续上升至 62.5%,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加入失业者行列,2月失业率上升至3.6%。如果当前暂停加息,很有可能导致通胀反弹。另一方面,倘若美联储继续加息,将加剧美国银行业破产危机,美国经济很有可能遭遇实质性衰退,失业率将会大幅上升。

  整体来看,2月就业数据喜忧参半,非农就业数据依然强劲;但失业率的意外抬升和时薪增速放缓透露出就业市场边际降温迹象。因此就业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降温。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依然偏紧,核心通胀居高不下。从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来看,需求依然旺盛,劳动力缺口仍处高位。从趋势上来看,虽然劳动力供给在稳步修复,但劳动力需求增长的速度更快,因此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仍然偏紧。

   综上所述,当市场恐慌情绪缓解之后,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考量因素,在失业率低位的情况下,通胀为核心关注指标。也就是说,通胀水平决定利率终点,就业市场决定高利率的持续时间,进而决定降息时点。2月失业率走高、时薪增速回落,核心通胀依然高企,叠加近期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事件,最终美联储3月加息25bp。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官网)

 本文由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商资管”)编写,未经浙商资管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传送、复印、复制或派发本文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及材料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不应被视为销售或购买或认购任何证券或其它金融产品票据的要约。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浙商资管于最初发布本文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未经通知而调整。本文所述观点可能不符合阁下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需求,阁下并不能仅依赖本文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因使用本文或其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浙商资管不承担任何责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8 中信金属 601061 6.58
  • 03-28 常青科技 603125 25.98
  • 03-28 海森药业 001367 44.48
  • 03-27 中重科技 603135 17.8
  • 03-27 登康口腔 001328 20.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