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转债套利门 基金公司底线何在

2013年09月13日 01:10  证券时报网 
杨磊 杨磊

  证券时报记者 杨磊

  昨日本报《重仓重工转债基金遭遇疯狂套利》和《该出手时当出手 基金应果断暂停全部申购》两篇文章,报道了投资者大举套利重仓持有重工转债基金,摊薄老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事件,引发证券业内高度关注。

  人们不禁要问,面对投资者的疯狂套利行为,重仓持有重工转债的基金公司底线在哪里?

  在此次重工转债“套利门”事件上,部分基金净申购超过基金资产净值50%、100%甚至150%的时候,基金公司仍未采取暂停全部申购的行动。难道非要等一只重仓持有重工转债的基金份额激增200%、300%甚至500%以上,投资者利益被摊薄七、八成以上,基金公司才去采取暂停全部申购的行动?

  一只开放式基金需要保持日常的申购赎回,不用因为重仓持有重工转债,在中国重工一停牌马上暂停全部申购,但当一只重仓持有重工转债的基金突然申购放量时,只要有10%或20%的净申购,都应该引起基金公司的高度警觉,果断地采取暂停全部申购的行动。

  事实上,基金公司不提前阻止投资者套利,背后也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重仓持有重工转债的基金申购多了,基金公司赚取的管理费也多了,并且申购得越早基金公司赚取的管理费越多,部分基金公司还以重仓重工转债为理由,向一些机构或个人推荐相关基金进行套利。

  6年前的2007年三季度,基金公司也曾发生过一次与转债有关的重大事件:3家基金公司旗下5只基金所持有的上电转债忘记转股,结果200多元的转债被上市公司以约103元的价格强制赎回,导致了基金持有人损失约2200万元,最终3家基金公司不得不动用风险准备金赔偿了基金持有人的损失。

  此次重工转债“套利门”事件,相关基金的老持有人的利益明显被摊薄很多,仅在重仓持有重工转债10%以上的债券基金中,就有3只产品被摊薄超过50%。对于这种严重损害老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行为,基金公司是否应该动用风险准备金赔偿老持有人损失,值得基金业内探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CBA-尤纳斯阿联同时续约广东2年
  • 娱乐李某案律师称3被告认罪 各赔15万获谅解
  •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一夜涨10%
  • 科技旅行者1号成首艘飞出太阳系人造飞船
  •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
  • 读书才子佳人更多情:民国惨烈的出轨纠纷
  • 教育北大招100处女大学生供血做研究
  • 苏鑫:开发商情绪指数成楼市主角
  • 杨涛:从银行房贷紧张看地产金融创新
  • 齐格:李嘉诚先生与政治的距离
  • 陶冬:中国经济企稳 改革仍是必需
  • 叶檀:养老金改革不能让国民老无所养
  • 刘杉:中国经济第二季是多雨季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