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年12月18日 16:30 市场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债券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横跨广东和港澳,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金融业发达,债券市场参与者丰富。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和河套等四大粤港澳合作区搭建了丰富的合作渠道,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具备诸多政策优势。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规划政策实施,本文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建议方案,以期凝聚智慧,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债券市场  高质量发展  发展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金融业发达,其债券市场体系既涵盖境内债券市场属地广东的各类参与者,也包括香港、澳门债券市场,并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点。

  大湾区债券市场发展概况和机遇定位

  (一)广东机构是境内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2023年,广东债券2发行规模为2.81万亿元,占全国10%;截至2023年末,广东(含深圳市)政府债券存量规模近2.95万亿元,位居境内地方政府债券规模首位3。同年,广东金融机构的债券现券交易和资金融入规模位列各省(区市)首位;广东公募基金和理财公司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规模在全国占比分别约为1/3和1/4。4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多项创新试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香港发挥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末,香港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近1万亿美元,连续10余年成为亚洲发行人安排发行国际债券的重要地点5。香港是联通境内和国际债券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全球通”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下简称“全球通”)模式下,获准入市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约37%注册地为香港;通过香港债券通“北向通”的投资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日均交易量约400亿元6;2021年香港债券通“南向通”开通,实现债券双向投资。香港是全球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及各类市场主体赴港发行债券,进一步完善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三)澳门债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澳门自2018年起开始培育建立债券市场,在各方支持下快速完成发行登记和中央证券托管体系构建,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和澳门中央证券托管结算一人有限公司(MCSD)相继成立。澳门正在推动制定《证券法》,包括支持中央证券托管系统(CSD)的法律地位和运作;实现债券公开发行程序由审批制到注册制的转变;致力于推进与区域及国际CSD机构合作。截至2023年末,共有超5677亿等值澳门元债券在澳门发行或上市7

  (四)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定位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使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

  结合政策引领和大湾区特色,建议大湾区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跨境金融,力争成为债券市场先行先试创新平台、标杆引领和示范窗口。

  科技金融:完善科创债券机制和技术赋能模式

  (一)大湾区支持科创企业融资

  大湾区内金融机构积极提供科技金融服务。一是科技企业股权投融资活跃。截至2023年末,广东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600余家,管理基金数为1.2万余只,居全国第一8;香港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自2023年起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二是科技行业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末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22%9。三是科创债券品种有所创新,丰富了科创企业融资工具。

  (二)大湾区科创债券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由科创企业直接发债的市场存在扩容潜力。201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全国首单非公开发行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转S”。2022年5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科创票据品种,全年发行合计规模超千亿元。

  (三)发展建议

  一是构建同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相适应的科创债券市场体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进一步提升透明度;探索试行“发行人付费、投资者选择”的中介选聘机制,降低利益冲突风险。

  二是探索以技术赋能科技企业融资。以隐私计算赋能科创企业多维数据采集,实现“数据不动算法动”,保障信息安全;以区块链赋能数据监测,实现数据可审计、可追溯、不可篡改;以人工智能算法助力构建企业风险画像,促使各方更好地进行风险识别与价值发现。

  绿色金融:先行先试推动标准和规范建设

  (一)大湾区支持绿色债券产品创新及标准化建设

  大湾区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品种创新。2018年起,香港特区政府陆续推出绿色债券相关计划,促进市场扩容。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区内企业利用港澳平台开展绿色项目融资。广东和深圳金融管理部门出台补贴政策,支持绿色债券发行,鼓励品种创新。大湾区也在积极探索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债券品种的创新发展。2016至2021年,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规模10整体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23年大湾区合计发行2115.19亿元绿色债券,其中广东占比23%,香港占比66%,澳门占比11%。

  大湾区先行先试推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建设。《意见》提出探索在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广州出台规范推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互认互鉴,深圳在国内率先要求金融机构披露量化环境信息,港交所要求发行人按照“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披露企业环境影响等环境、社会效益和公司治理(ESG)信息。

  大湾区积极建设环境效益信息平台,推动各类环境信息集中展示和披露。广东推动建设地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系统,为当地金融机构展示发布相关报告提供统一渠道。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建设运营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平台,覆盖境内全品种绿色债券及港澳、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数据;港交所建立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STAGE,为投资者提供相关产品信息;MOX在其官网打造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平台板块,提供集中展示渠道。

  (二)大湾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

  2020—2023年大湾区绿色债券发行前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1

  目前广东和港澳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各有特色。广东遵循内地市场要求,主要依据相应债券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要求进行披露。深圳在国内率先探索将中债绿色指标体系拓展应用至全类金融的绿色投融资活动,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一创证券等机构已实际应用。港澳地区发行上市的绿色债券主要遵循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或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的《气候债券分类方案》的要求进行披露。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正在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指导下积极探索大湾区绿色标准互认兼容,为境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先行先试样本。

  (三)ESG指标和绿色债券指数体系日益丰富

  绿色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绿色价格指标服务的丰富,包括ESG评价、ESG基础信息库、主题概念指数、资产认证及气候风险工具等。

  以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债ESG体系为例,中债ESG结合国际主流框架,充分融合中国国情与资本市场特点,已实现对9000余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人的全面覆盖,可应用于投资组合构建、风险监测及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业务场景。

  债券指数产品方面,中央结算公司于2021年编制发布了全市场首只大湾区绿色债券指数,并在MOX等境外交易所网站上展示,助力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四)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初见成效

  中央结算公司充分调研国际经验,在结合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实际的基础上,于2022年率先提出绿色担保品管理理念,在境内债券市场首创“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池”和“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模式。

  “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池”模式以第三方担保品管理为核心,由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将零散的高品质绿色债券整合形成统一的资产池并动态维护,实现风险敞口安全性、资产管理高效性及绿色效应显著性等多个方面的平衡。截至2023年末,纳入绿色担保品池的债券规模已经达到7959亿元,其中大湾区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合计857亿元,实现了大湾区各类绿色投融资主体的良性合作循环。

  “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模式是由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联合市场主要的质权方机构,定向推进其合格担保品范围扩容,纳入优质绿色债券担保品,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入金融市场业务各个环节。截至2023年末,共有超过120家机构参与,管理中担保品余额为1025.90亿元,其中大湾区机构26家,管理中担保品余额为139.12亿元,发挥了较好的先行先试引领作用。

  (五)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扩容。创新绿色债券投融资业务考核激励机制,支持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等第三方机构发展,推动转型债券、社会责任债券等品种在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助力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互认及与国际接轨。

  二是完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机制。打造大湾区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基于大湾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量化展示大湾区绿色债券投资项目对环境效益的贡献,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三是鼓励和支持ESG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和应用。适时完善ESG考核机制,加强对ESG指标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境内ESG金融产品的国际化应用,逐步形成和扩大绿色债券及ESG债券担保池。

  普惠金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多层次渠道

  (一)大湾区普惠金融持续发展

  广东普惠金融初具体系。截至2023年末,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4.89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户数为225.65万户12。腾讯、微众银行等深圳代表性企业创新普惠服务,助力全国普惠金融发展。

  香港普惠金融较为发达。2023年,香港金融普惠性在全球42个市场中位列第二。

  澳门金融服务借助后发优势逐步完善。2021年,澳门相继推出“聚易用”聚合支付服务和“过数易”快速小额跨行转账服务。

  (二)零售债券、跨境投资等个人投资产品日益丰富

  广东地方政府柜台债发行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政府2023年发行柜台债36.8亿元,历年累计发行地方柜台债115.5亿元,规模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广东及深圳地方政府债券可上柜台流通。

  香港零售债券市场较为完善。香港特区政府自2011年推出通胀挂钩债券等零售债券发行计划,香港按揭证券公司、机场管理局、地铁公司等自1999年起陆续发行零售债券。

  “跨境理财通”先行先试,拓宽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渠道。截至2023年末,两岸投资者共计6.92万人,跨境投资余额为51亿元,主要是内地居民投资港澳银行存款13。2024年2月,“跨境理财通”2.0业务细则实施,带动投资者数量和跨境投资余额双增长。

  (三)中小微企业发债等多层次融资渠道逐步完善

  直接融资方面,2007年,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债“07深中小债”发行,由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共同募集10亿元资金。

  间接融资方面,截至2023年末,广东银行机构累计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共计4386亿元,其中2023年发行511亿元,同比增长65%。

  (四)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由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提供研究、业务和技术支持,探索试点建设高收益债券市场,在机制与技术保障下稳慎打开发行门槛,为中小企业打开融资新路径。

  二是扩大柜台债券发行规模。适时探索丰富政策性金融债等发售渠道和平台,增加柜台发售比例。

  三是增强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投向普惠性。推动资金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服务、民生保障等普惠领域。

  养老金融:发挥债券市场作为重要投融资渠道作用

  (一)大湾区开展养老金融先行先试探索

  广东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方面开展多项先行先试。截至2023年末,广东19家银行保险机构共上线74款养老金融试点产品,累计服务10.5万名群众。2023年广东省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投向养老行业的规模近2亿元。

  香港特区政府自2016年开始发行银色债券,旨在为年满65岁的本地居民提供投资产品,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发行1570亿港元14

  (二)大湾区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助力养老金融产品

  2021年,建信理财、招银理财首批在深圳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首批产品为5年期封闭运作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市场低风险长期限标的,业绩比较基准5.8%~8%。截至2023年末,基金行业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规模合计2.4万亿元,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占比约90%,广东金融机构管理规模占比约1/3。

  (三)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债券市场更好地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可发专项债券支持养老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发债融资,审慎探索由运作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金融机构可发行专项金融债以支持养老企业发展。

  二是开展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大湾区内各市场可相互借鉴经验,如借鉴香港银色债券相关经验,探索于内地推出面向老年人群的零售债券或定向柜台债券,促进养老金融产品多样化。

  数字金融:成为科技赋能债券市场的创新基地

  (一)金融科技赋能大湾区产业发展

  大湾区产学研深度融合,在资本市场科技、信贷科技等细分领域应用成果显著。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设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数字人民币钱包研发、跨境支付研究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等工作;中央结算公司在深圳设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区块链创新实验室),探索推动金融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二)区块链已在债券市场形成创新应用

  大湾区的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将区块链应用于债券市场创新发展。2022年,作为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单位,中央结算公司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数字债券发行公用平台,支持首批数字债券成功发行,填补了境内金融基础设施应用区块链服务数字债券发行的空白。2023年,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债区块链数字债券发行平台规范》《中债区块链数字债券发行平台接口规范》,形成区块链支持债券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方案。

  2021年,香港金管局和国际清算银行启动代币化绿色债券的模拟测试(Genesis项目)。2022年,香港金管局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债券代币和现金代币的券款对付(DVP)结算(Evergreen项目)。2023年,香港金管局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发售全球首批代币化绿色政府债券,并探索使用区块链支持二级市场买卖交易和付息兑付业务。

  (三)大数据分析赋能众多债券业务场景

  大数据分析和战略计量模型持续赋能政府债券发行管理。中央结算公司承接的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国债管理战略计量分析”研究成果,此前为国债的发行期限结构设计提供参考,近年来进一步尝试应用于地方政府债券领域。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搭建“地方政府债券智慧分析系统”,为各地财政部门进行政府债券承销商评价和遴选提供参考。

  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XBRL)15技术被应用于债券信息披露环节。中央结算公司实现金融债存续期信息披露XBRL项目试点落地,助力提升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已推出XBRL平台应用于公司债券等信息披露。港交所也将香港XBRL纳入政策议程。

  (四)人工智能、大模型和隐私计算技术具备较大应用潜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新一轮爆发的转折点,大湾区机构已开展相关探索。隐私计算等技术日益成为维护金融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五)发展建议

  一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债券市场的应用。探索区块链支持债券全生命周期业务,提升各环节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区块链系统和传统系统融合发展,将区块链系统作为创新试点的重要载体和传统系统的重要备份。建立区块链数字债券标准体系并申报地方标准,为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供基础。完善区块链数字债券相关配套制度,可以考虑将大湾区作为区块链数字债券和数据跨境流动的先行先试区,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更好地培育内地区块链数字债券生态。

  二是探索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在债券市场的应用。深化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多种技术融合,拓展应用范围。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大湾区的难点突破和试点应用,遴选典型业务场景进行大模型应用的试点探索,与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互补,增强大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大模型安全合规使用方式,本地化部署应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建设金融行业大模型评估标准,解决大模型选型评估难的问题;打造良好的债券行业数据生态,汇集债券市场全量数据建设债券领域大模型。探索隐私计算在债券数据要素流通中的应用,建设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债券数据生态基础设施,保障债券行业数据生态安全性。规划建设公用平台,作为债券市场数据生态建设的基本支撑。

  三是探索大数据分析在债券市场的应用。扩展利用XBRL技术推动信息披露透明化、智能化,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形成可落地的高质量语言标准。探索以数据分析赋能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对科创企业的水电、税务、社保等大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提供价值评估、风险预测、智能投顾等赋能支持,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痛点,助力打造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高收益债券市场。

  跨境金融:打造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的示范窗口

  (一)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持续深化互联互通

  跨境债券发行日益频繁。境内发行主体和境外发行主体分别在离岸市场、境内市场发行数千亿元人民币债券。

  跨境债券信息披露初露头角。中央结算公司和MOX联合推出“债券信息通”,将境内债券信息通过境外平台面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中央结算公司联合市场专业平台推出“债券一级市场直通车”服务,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分销。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大湾区债券平台”,试点跨境债券产品挂牌和信息披露。

  债券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日益深入。2010年以来,中央结算公司以“全球通”模式服务包括港澳投资者在内的境外投资者。2017年,境内债券中央托管机构与香港债券中央托管机构(CMU)互联,服务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债券通”模式间接投资境内债券市场。2021年以来,中央结算公司在国家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支持澳门CSD系统建设,澳门CSD机构正式启动运营。

  (二)人民币债券在大湾区具备担保品跨境互认的良好环境

  2024年2月,香港金管局宣布将债券通“北向通”项下的人民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格担保品名单,这是首次在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认可度。在大湾区经贸往来频繁、跨境金融场景众多的背景下,构建粤港澳跨境担保品互认机制,将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三)大湾区已具备探索在债券跨境结算中应用数字货币的基础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相继在深圳和香港启动数字货币研究项目,随后和阿联酋央行、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共同进行多国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旨在探索建立基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四)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大湾区跨境债券发行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及港澳机构跨境债券融资,促进熊猫债、自贸债、点心债、莲花债等品种百花齐放。完善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跨境发行安排,鼓励大湾区各债券发行平台债券信息互相展示和挂牌。提升大湾区信息披露数字化水平,逐步推进XBRL标准的统一,便利跨境发行的信息披露。完善跨境发行场景下的穿透监管安排,根据管理部门和发行人的要求,汇集跨境发行数据,服务穿透式监管。

  二是健全大湾区债券市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境内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模式,通过跨市场直通式处理提升交易结算效率。持续深化境内与港澳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构建和拓宽三地之间双向投融资的渠道。探索数字货币在债券跨境结算中的应用试点,鼓励大湾区基础设施对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创新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中国方案。加强境内外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协同,可探索依托港澳在境外先行试点,待方案完善、条件成熟后,稳慎向境内推广。

  三是扩展大湾区担保品跨境互认。加强基础设施互联和核心机构合作,为担保品的跨境应用提供系统支撑。构建以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担保品互认渠道,进一步推动“全球通”、香港“债券通”模式下人民币债券担保品应用。探索拓宽人民币债券作为担保品在回购、衍生品、流动性管理等更加丰富场景的综合应用。

  注:

  1.课题组成员为中央结算公司宗军、吴程彧、冯源、唐华云、程振华、周啸驰、周双双、李雨珊、唐国恒、全珏丞、沈英格、邓今金、包梦倩、许思萱、陈婧、郝敏庄、李东升、陈城城、段怡然、戴景明、郭惠娥、高兰兰、陈森、商瑾、黄静贤、魏晓宁、赵怡、王玮璇。

  2.包括广东省(含深圳市)政府、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3.本文数据如未另外标注,均来自中国信息网及万得(Wind)。

  4.数据来源:Wind、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各基金和理财公司网站。

  5.数据来源: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统计数据。

  6.数据来源:债券通公司统计数据。

  7.数据来源:根据MOX统计数据。

  8.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9.数据来源: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10.本文所指的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范围及数据口径:在广东省内注册的主体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在港交所上市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券,以及在MOX发行上市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券。相关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ICMA官方网站,以人民币计量。

  11.根据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绿债数据库展示的数据对大湾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测算。2023年,广东有92.1%的绿色债券 在发行前披露了环境效益信息,香港为31%,澳门为6%。

  12.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

  1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官网。

  14.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

  15.XBRL是一种财务及信息电子通讯的计算机语言,可对数据内容添加标记,相较于PDF和Excel文件,具备方便企业内外部信息报送、处理与转换的特点,已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参考文献

  [1] 吴程彧,祁畅,全珏丞. 探索孵化“债券科创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J]. 金融博览(11).

  [2] 吴程彧,周双双,丁杭超,全珏丞. 探索科技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收益债市建设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J]. 债券,2023(10).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10.013.

  [3] 中央结算公司科创债课题组. 建设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大数据赋能建议[J]. 债券,2023(1).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01.015.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思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12-19 国货航 001391 2.3
  • 12-17 方正阀门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