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组织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多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转型时期的信评行业发展质效,并持续规范信用评级业务,引导评级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有利于推动评级机构专注于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回归业务本源。
新华财经北京12月9日电(王菁)临近年末,金融市场一年一度的多领域机构自律监管“成绩单”陆续出炉。
12月9日晚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2024年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参评机构包括12家市场主要信披机构,在综合素质得分和最终得分方面,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均拔得头筹,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两项评选中均位列前三,此外,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分列两项评选的第二位。
业内人士指出,自律组织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多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转型时期的信评行业发展质效,并持续规范信用评级业务,引导评级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有利于推动评级机构专注于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回归业务本源,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缓解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评级区分度水平更趋合理 投资人付费模式前景引发关注
随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格局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尽职履责、合规经营意识有所提升,在信用风险揭示、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正式施行。彼时,《通知》明确提出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提升评级质量和区分度,鼓励发行人选择两家及以上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评级业务。而这一纲领性文件,也称为指导信用评级行业近年来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指挥棒”。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介绍,本年度自律评价结果包括综合素质得分和最终得分两部分。其中,综合素质得分由基本素质、信评质量、报告质量、服务质量得分加权汇总形成,反映评价期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整体评级能力。而最终得分在此基础上,由评审专家根据评价对象在评价期内是否发生重大信用评级事故、是否存在人员或机构违规等方面的问题,按照问题的性质、发生频率以及后果,进行相应减分,反映评价期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整体评级表现。
结合评价内容来看,以中债资信为例,其采取投资者付费的运营模式,意在有效切断评级机构与受评对象之间的利益链条,最大限度保障自身评级业务运作的独立性。2023年,中债资信披露的违约率检验中AA级以上(含AA)样本主体违约率为0.00%,近三年其评级AA级以上主体均未出现违约,评级区分度较好。
中债资信相关负责人对新华财经介绍称,投资人付费模式在防范利益冲突、维护评级独立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中债资信评级结果以A为中枢、“中间大、两头小”的类正态分布较为明显,等级分布更符合我国市场特征。截至2023年底,中债资信累计成功预警违约企业154家,预警效果显著。在违约前级别平均水平表现方面,违约前20个月、6个月的级别中值分别为A、BBB,体现了良好的风险预警能力。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新华财经提及,尽管从成效看,投资人付费模式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风险揭示更为有效、市场认可度更高,但是由于该模式存在“搭便车”等固有难题,制约了投资人付费评级公共产品属性的功能发挥,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
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孟庆斌提出了相应建议称,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投资人付费评级机构在评级标准合理性、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实现其校验和对冲效果,从而助力评级行业泡沫平稳挤出,营造更有利于投资者付费评级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及其高质量发展。
满足多元化投资者需求 评级行业转型进入新阶段
另从保险机构投资者角度来看,对诸如债券投资当中需要密切参考的信评信息十分需要,也因此与信用评级机构执业水平保持着密切关联。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评级机构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时全面地满足大类资产配置投资者的关键需求方面,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建议称,评级机构可以在不同方面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评级行业影响力和机构公信力:首先是持续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实施问责追责的管理机制,筑牢评级机构展业基础;其次是不断加强评级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提升评级序列分布的合理性,提高评级的前瞻性;同时,评级机构还需要持续实施提高报告质量的举措,提高评级报告风险揭示能力,尤其是具备较强的风险预警能力。
当然,仅靠评级主业发展还远远不足以支撑行业高质量转型。“未来可以积极探索投资人多元化需求,与投资人形成良性的交流和反馈机制,发挥评级机构服务于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也如是说。
其实,不仅是保险业协会持续关注着评级机构的规范运行,各主管部门和所属自律协会一直在引导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等部门陆续出台各项细则和业务指引,引导评级机构有序竞争,规范评级机构执业行为,优化评级机构评价办法。
回顾来看,今年3月,交易商协会曾全面梳理整合评级业务自律规则,细化评级行业监管规范的操作标准,公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信息披露指引》,并配套修订注册文件表格体系中评级相关信息披露要求。相关指引已经自6月1日起施行了近半年时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对新华财经表示,“近年来信用评级主管监管部门及自律组织高度重视评级行业发展,出台一系列制度规则,推动评级行业制度框架更加明晰,为评级行业发展指明方向。经过不断优化的系列业务规则,更加贴合现阶段评级业务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评级行业的规范化运行和长期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信用评级行业便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守门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学系主任、教授吴育辉对新华财经指出,“我们需要积极培育公信力较强、评级区分度较高、风险揭示较为有效、市场认可度较好的本土评级机构,促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能力,也是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在风险定价和标准制定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和主动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来源:新华财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