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观丨新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还将如何“升级”服务体系?

新财观丨新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还将如何“升级”服务体系?
2024年05月14日 15:33 中国金融信息网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新华财经

作者:中国环境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务委员 刘凡

原标题: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 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5月14日电 随着“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我国产业与能源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也产生较强的低碳投融资需求,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环境信息披露是有效降低绿色投融资双方环境信息不对称、防范“洗绿”“漂绿”等风险的重要机制,也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推动。

前期,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及地方政府发布了多项政策,提出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近日,七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但以上政策均未对披露哪些环境效益指标,以及以何种形式披露提出规范性要求。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监管机构难以准确了解绿色资金投入后所产生的实际环境影响,也无法有效统计关键的环境效益数据,市场迫切需要统一的、基础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

一、标准先行,构建国际领先绿色指标体系

中央结算公司是国务院出资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实践与探索。2021年,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深圳分公司基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参考国际市场主流绿色产业相关文件,深入分析千余只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信息,结合债券市场实际披露情况,研发构建中债绿色指标体系。2022年,在吸收国内外经验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中央结算公司正式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企业标准,明确了环境效益指标的具体定义和信息披露规则,形成了200余个细分行业、40余个定量指标和1个定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对每个细分行业设计必选和可选指标,其中必填指标中位数是2个,可选指标中位数是3个,实现了环境效益的可计量、可检验,助力增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数字赋能,打造国际首创绿债数据库

为向全市场全方位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基于中债绿色指标体系,打造国际首个集中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中债绿债数据库。中债绿债数据库覆盖境内全品种绿色债券、港澳及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数据,披露债券4800只、发行规模10万余亿元人民币,涵盖境内外1000余家发行人,募集资金投向超150个绿色行业。根据中债绿债数据库统计观察:

(一)全国绿色债券市场情况

近年来,我国绿债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3月末,中国“贴标绿”债券存续1027只,余额合计1.74万亿元,占全市场债券余额的1.1%。如果考虑非贴标但实际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则整体“投向绿”债券余额达5.2万亿元,占全市场债券余额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至3.3%,每年支持碳减排量3.7亿吨。

同时,我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的信息披露完整度显著提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决策支持。根据中债绿债数据库统计,2021—2023年近三年发行前信息披露只数占比平均为80%以上,相较2016—2020年均值提高12个百分点。结合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对全国绿色债券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进行评分,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投向绿”债券发行前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为48.5分,存续期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为41.3分;“贴标绿”债券发行前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为62.7分,存续期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为49.7分。

(二)深圳绿色债券市场情况

深圳走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前列。截至2024年3月末,深圳“投向绿”存续债券只数为212只,存续规模3132亿元,占全国“投向绿”债券总存续规模的6%。其中,贴标绿债存续规模为902亿元,非贴标绿债存续规模为2230亿元。

深圳绿色债券发行前、存续期环境效益信披完整度高于大湾区平均水平。根据中债绿债数据库统计,深圳“贴标绿”债券发行前、存续期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60.8分、48.4分;大湾区“贴标绿”债券发行前、存续期信披完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54.2分、36.2分。深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得益于深圳领先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

三、先行先试,领先制定绿色投融资信披标准

2021年4月,为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环境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在深圳市金融局指导下,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牵头编制深圳地方标准《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将绿色债券指标体系拓展应用至全类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活动细分领域。

本标准是国际首个绿色金融信息披露领域的地方标准。结合行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规划和最新业务实践,创新设计了覆盖230类绿色项目的45个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全面呈现绿色项目在节能、减排、降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在绿色项目和指标设计上综合吸收国内外已有实践经验,推动国内外披露标准的整合统一,实现了对《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测算指引》、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环境影响报告披露框架》等国内外绿色金融环境效益指标的兼容。

2023年12月,该地方标准成功发布,并于2024 年1月1日实施,为金融机构提供规范化、可操作的绿色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基础性填报标准,实现了全球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领域的重大突破。今年是本地方标准执行的第一年,目前2024年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仍在进行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工作予以重视,积极采用这份标准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在该地方标准在征求意见稿阶段,就率先应用标准中的指标体系编制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披露典型绿色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信息。这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也为监管部门与市场提供了更为精确、全面的环境效益数据。

四、下一步工作与建议

一是持续跟踪标准应用情况,探索升级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互认。中央结算公司牵头编制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金融行业标准已进入报批阶段,同时中央结算公司正积极推进转型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研究,拓展指标体系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二是开展环境效益指标测算方法研究,为市场提供统一的测算方法参考。中央结算公司基于国内外已有的测算公式,针对绿色细分行业制定环境效益指标测算方法,邀请中节能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论证,测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供市场参与者使用。

三是探索应用“发行人付费、投资者选择”模式选聘评估认证机构,开展绿色审计。该模式有利于阻隔发行人与评估认证机构之间的直接利益关联,中介机构能够更为客观、中立地开展尽职调查并出具意见,提升认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公允性,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评估认证机构市场良性竞争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应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信息披露仍在起步阶段,仍需要市场各方共同推进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迎来公开透明、规范统一的绿色投融资市场。

编辑:王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