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新发展格局下华侨金融的发展

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新发展格局下华侨金融的发展
2021年08月25日 18:02 中国金融杂志

  原标题:《中国金融》|新发展格局下华侨金融的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王晓健‘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6期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华侨金融的支持,笔者从制度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华侨资本的选择和区域化经济发展下华侨金融的发展路径。

  华侨经济的特征

  华侨经济兼具本国与侨居国双重属性

  华侨经济的历史属性决定了华侨华人的母国情怀。华侨经济是由华侨在侨居国独立创建的,华侨资本是华侨在侨居国从经营小本生意着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华侨资本的积累有着区别于侨居国和母国的社会经济特点:一方面,华侨依靠自身及宗亲所积累的最初资本,利用母国移居过去的劳动力进行经营,因而带有明显的母国民族属性;另一方面,在侨居国利用当地的生产资料和商品市场等资源进行经营,因而又具有突出的侨居国民族属性。因此,华侨资本是带有双重民族属性的准民族资本,华侨经济也就是一种具有双重民族经济属性的特殊经济形式。

  随着华侨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华侨将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内用于投资,促进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华侨经济不仅对侨居国的建设、经济和文化教育、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力提高,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它具有二重民族经济属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前后华商投资政策的变化

  中国对华侨投资政策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华侨投资政策的制定,主要与国家确定的经济体制和所有制改革相适应。在这个阶段,华侨在国内投资国营企业成为其唯一形式,并以国家经营的侨资信托企业的模式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和国务院陆续颁布了多项适合当时经济体制的华侨投资政策,并强调外商投资(包括华侨华人港澳台商投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之一。

  华侨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华侨经济的发展与华侨金融政策的相互促进关系也不例外。华侨金融所涉及的银行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具有华侨资本或股东的侨资银行;二是以服务华侨客户为主要定位、深耕华侨金融业务的银行;三是重视开展华侨业务且具有较大业务占比的银行。

  制度约束下华侨资本的投资选择

  制度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应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是用以降低人们之间的交往成本、规范人们行为、增加人们行为预见性和减少人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年均超过1200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10月末已累计超过7486亿美元,但是,华侨资本的对华投资规模仍有发展空间,以华侨华人占比较多的东盟国家为例,2014年至2019年10月末对华投资金额382亿美元,仅占全球外商投资总规模的5%左右,而有学者对1979年至2000年华侨华人对华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至2000年底累计约为763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22%。

  区域经济开发与区域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发展以沿线国家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建设,在区域内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政策创新,建立产业链园区、投资建厂等将中国的产业链延伸,从而建立沿线国家的自主产业链,形成区域金融结构的升级,促进区域金融的发展,最终“反哺”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国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2011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研究,2008年,全球华侨华人总数达4543万人,而东南亚的华侨华人超过3300万人,占全球华侨华人比例近74%,占东南亚国家总人口超过7%,这充分说明东南亚华侨华人对我国的投资存在着巨大潜力。有研究发现,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对中国出口和引进外资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追随客户“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华侨、华资更愿意在母国投资拓展业务以反哺侨乡。当前,区域经济开发在华侨华人聚集地的东南亚国家不断推进,加之华侨华人天生的民族情怀和后天的资本投资效率双重作用,在华侨金融的支持下,华侨经济将有可能获得空前的发展机会。

  华侨金融的发展需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基础上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华侨经济和华侨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是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华侨投资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华商来华投资。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对华侨和港澳、台湾同胞在国内投资给予特殊的优惠。”1985年4月2日颁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关于华侨投资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华侨投资优惠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指出,华侨投资者可以选择独资经营,同国营企业合资、合作经营,同集体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华侨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外投资兴办企业,除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外,还可以享受11项优惠。1990年8月19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200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制定了《涉侨经济案件协调处理工作暂行办法》,目的在于依法维护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的合法权益,表明中国对侨资管理的规范化。

  吸引华资企业到中国投资,一方面基于华侨华人天然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是新时期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的相互作用。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来看,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基础上。华侨金融与华侨经济的相互促进同样如此。因此,华侨金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与华侨经济、华侨资本相适应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之上。

  对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华侨金融的思考

  金融的运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在侨居国数十年的积累,已具备了很强的经济实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海外华侨华人希望到中国投资的热情高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区域全球化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对接的推进过程中,能够制造良好的华侨金融发展环境,吸引侨资并形成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华侨金融的支持

  200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就区域金融合作尤其在双边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加快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设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RCEP协定的签署,将有利于构建区域经贸合作多边机制,在贸易、投资和要素流动的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打通”我国经济双循环。

  华侨资本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侨的祖籍地以福建和广东居多,而华侨华人天然的侨乡情节使得金融业务与服务对侨资银行、侨乡本土法人银行则更有认同感。福建省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吸引海外闽籍华侨,在打造华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提供特色化的华侨金融服务。因此,应进一步推进福建、广东地区与华侨金融资本家的业务往来,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华侨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圈层,扩大华侨金融辐射范围

  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近年来,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都有搭上“中国快车”的强烈意愿。以澳门为例,作为中国“一国两制”的实践地,澳门在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金不换”的独特优势,受到葡语系国家的青睐,成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互动的“金钥匙”。华侨金融的发展,可以依托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通、协作,通过客户分层,形成以澳门为核心的葡语系下的区域联盟,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联盟内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华侨金融的服务模式支持区域联盟经济的发展,从而构建华侨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圈层,不断扩大华侨金融的辐射范围。

  设立旗帜鲜明的华侨银行,支持华侨金融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华侨资本对华投资的政策措施,但与华侨华人投资相配套的金融政策却较少。在突破了金融支持政策上的壁垒后,华侨华人天然的民族情节和侨乡情怀,加上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红利,使其更愿意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而追随客户的理论说明华侨华人更愿意与自身具有同根同源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因此,两者的作用下,支持具有侨资背景的银行在国内各地区以及侨居国设立机构网点、开展华侨金融业务,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华侨资本“引进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华侨资本对中国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早在1985年,厦门就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当时的外方股东就是印度尼西亚爱国华侨李文光先生,厦门国际银行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侨资银行。2017年,厦门国际银行收购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47年在中国香港创办的集友银行,由此成为典型的最具华侨背景的银行。

  随着华侨在祖国大陆的持续投资经营,华侨经济日益活跃和发展壮大。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是由新加坡政府与苏州市政府共同合作创建,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作为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倡导者,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这体现了华族同胞对祖籍国家建设的支持。截至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09亿元,进出口总额达941.77亿美元。华侨经济的发展使华侨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在国内新设侨资银行,为华侨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此外,建议在机构和业务牌照上给予侨资银行或华侨背景的银行更为开放的政策,支持华侨银行在国内和东南亚华侨集聚地设立分支机构网点,允许其申请投行、资管、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牌照进行综合化经营,以有利于加强跨境业务的发展和全球化业务的协同。此外,支持华侨金融的政策不仅仅局限于侨资银行或华侨背景的银行,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下,侨资已积攒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应鼓励内资银行参与到华侨华人的金融服务中,积极为华侨客户提供金融支持。

  利用侨务部门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华人圈不断推广和普及华侨金融业务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商会、华人社团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创造条件帮助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进一步扩大华侨华人合作伙伴范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因此,依托华侨华人与大陆经贸合作的需要,拟定互利互惠的华侨金融支持政策,并在华侨商会、华人社团中不断扩散和影响,在华侨商会活动与大陆经贸合作自然结合的同时,既服务当地华侨华人对华投资需要,也促进了华侨金融业务的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发展的引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这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区域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的当下,作为连接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和日韩澳新等成熟经济体的枢纽环节,中国凭借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可以华侨经济、华侨金融为纽带建立和加强区域内联盟,提升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水平,通过区域内多层次合作,促进华侨经济圈和华侨金融的发展,最终促进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中国金融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6 千味央厨 001215 15.71
  • 08-26 时代电气 688187 31.38
  • 08-26 菜百股份 605599 10
  • 08-26 卓然股份 688121 18.16
  • 08-25 森赫股份 301056 3.9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