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揭露银行“密薪”背后的腐败!奖金只给“自己人”

中纪委揭露银行“密薪”背后的腐败!奖金只给“自己人”
2021年07月06日 13:24 财经自媒体

  中纪委揭露银行“密薪”背后的腐败!奖金只给“自己人”

  来源:行长阅

  近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了一篇名为《“密薪”背后藏腐败》的文章,让“密薪”这一名词重回大众视野,也挑动着无数银行人的敏感神经。

  所谓密薪制,俗称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内部从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都是保密的,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薪酬保密目前都颇为流行,这被视为保护个人隐私的象征。但在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往往以此为由,掩饰其对员工歧视和盘剥的事实,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

  在银行里,关于密薪制的争论也从未停止。

  有银行人笑称,薪酬保密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与员工情绪,而薪酬公开则风险多多。由于银行是按能力付酬,员工能力不同,自然薪酬待遇也不一样。一旦薪酬公开,员工就会认为执薪不公,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这样会加剧人才的流动率。

  但也有银行人认为,薪酬保密违背了公平分配的原则,工资秘而不宣,就可能会暗藏“猫腻”,就难以实现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益,这样显然有违劳动法等相关政策规定。

  那么,对于密薪制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行长阅”想先从他的由来说起。

  密薪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密制度历史悠久,早已成为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西方企业内部的薪酬差距迅速拉大。为避免社会震荡,部分国家通过薪资透明化手段以求缓解,但是逐步扩大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而是继续拉大,进而演变出失业率居高不下,犯罪率逐年增长等一系列社会化问题,为国家安全稳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执行薪酬公开制度,员工工资“明码标价”,当时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都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后,工资制度进行了市场化变革,职工的薪酬差距逐步拉大,密薪制开始流行。

  “密薪制”的基本原则是:“体系公开,个人工资保密”。

  用人单位在设计员工薪酬福利结构时,为稳定员工、保护商业机密,实行密薪制,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互相攀比,也可以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行,增强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密薪制的实行忽视了劳动者对公平正义的诉求,也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近年来它更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正如《“密薪”背后藏腐败》一文提到的:有人借“密薪制”谋取私利,先给自己“亲信”多发奖金,后又通过索要或通知到消费现场“买单”等方式将多发的奖金“回收”;有人将薪酬分配作为维系小圈子的“筹码”,奖金只给“圈里人”;有人把“密薪制”作为对抗监督的“挡箭牌”,面对各种巡视、检查时,动辄以“密薪制”为由,拒绝提供薪酬等情况。

  以“密薪制”为托词,为“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开道,这种异化行为需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希望银行系统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立行立改,深入纠治,修订完善薪酬管理办法,改进薪酬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早日还银行人以劳动的公平和正义。

  银行人,你被“密薪”了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8 洪兴股份 001209 29.88
  • 07-07 青达环保 688501 10.57
  • 07-06 浩通科技 301026 18.03
  • 07-06 华蓝集团 301027 11.45
  • 07-06 中熔电气 301031 26.7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