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三季度货政报告设置了两篇专栏,一篇介绍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数量目标的淡化;另一篇介绍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的近期举措和下阶段政策方向。
事实上,融资结构变化背景下,货政政策更加注重量价结合。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不同资产比价关系变化 对广义货币M2会带来双向扰动
央行专栏详细剖析了存款向理财的分流和回流,影响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机理逻辑。
报告专栏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加快发展,理财等资管产品不断丰富,金融创新带来的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信贷总量、金融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理财等资管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约170万亿元,沪深股市总市值超70万亿元。债券、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发展也带动了理财资管等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目前银行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余额超100万亿元,为公众提供了存款之外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渠道。
报告指出,企业和居民可以用存款购买理财,间接投资于债券和股票,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更为便利,同时资产价格变化也可能导致理财向存款回流。融资结构和公众投资行为变化,使得存款和理财资管产品之间的分流和回流更加频繁。
不仅如此,融资结构变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加大。存款的分流和回流,影响了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对M2造成了很大扰动。
权威专家表示,从分流角度看,存款利率下降、债券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今年二三季度我国存款加速向理财等资管产品分流,M2加快下行;从回流角度看,9月份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实施后,市场预期改善,尤其是股票市场明显回升,理财资管又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回流,带动了M2增速回升。
事实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践也表明,直接融资发展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双向扰动,数量目标和经济相关性不断弱化是趋势。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加强维护竞争秩序
权威专家表示,利率影响消费和投资,对宏观经济有重要意义,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今年以来,央行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规范手工补息等,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健全。
“总的看,我国政策利率是能够有效传导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保持在历史低位。但目前在维护竞争秩序和利率政策执行层面仍有完善空间。”权威专家表示,这些年来政策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影响是中性的,过度竞争才是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
权威专家表示,一方面,银行过度竞争贷款,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快”,部分大客户贷款利率甚至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另一方面,银行存在规模情结,过度竞争存款使得存款利率“降不动”,创造出各种违规的“创新产品”,甚至前脚刚下调存款利率,后脚又通过手工补息等补回来,存款利率“明降实升”,削弱存款利率下降效果。这是影响当前银行净息差的关键因素,需要银行自身合理调整来应对。
据了解,前期一些地方出现银行恶性竞争房贷、低于经营成本发放贷款的现象。五年以上期限新发放房贷利率的保本点基本在3.2%左右,房贷利率显著低于3%对银行来说不可持续。目前部分地区房贷利率已经向合理水平回归,恶性竞争有所缓解,未来银行还应进一步提升定价能力,理性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最新一轮的房贷利率调整,同时伴随着降准降息、存款利率下行等,综合权衡后,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总体中性。”权威专家还表示,国际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如日本、德国,银行净息差会相对低一些,经济下行期还会再收窄一些,但实体经济恢复后也会反哺银行,净息差会有回升,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未来直接融资发展是大趋势,货币政策框架将调整优化
报告指出,直接融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是稳固的。
“当前,观察社会融资规模也能看到,直接融资正加快发展。”报告认为,随着直接融资占比上升,信贷等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应减弱,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这是直接融资发展伴随的必然结果。
报告还指出,未来,我国要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通过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充分发挥利率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效果,更好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效。
“未来直接融资发展是大趋势,货币政策框架也会相应调整优化。”权威专家表示,随着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与新动能更加适配,发展总体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场产品和传导链条更加复杂,央行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会不断上升,淡化数量目标是必然趋势。
权威专家还表示,未来会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未来要在“形得成”和“调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调得了”着眼于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职能,尽可能缓解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
责任编辑:秦艺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拟录用3名本科生惹争议,删除公示名单”?国企刚刚回应了 收起“拟录用3名本科生惹争议,删除公示名单”?国企刚刚回应了
- 2025年02月23日
- 08:58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7,200
男子未患癌却被化疗3次致伤残 医院被判赔57万余元
- 2025年02月22日
- 11:57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4,681
乌总统泽连斯基:如果能带来和平 愿辞去总统职务
- 2025年02月23日
- 15:17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3,283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徐小明今天 05:57:43
【盘中直播】钝化后面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结构形成,要么钝化消失。 -
趋势领涨今天 05:57:12
周末满屏都是吹科技的,今天科技股全线大跌,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涨幅太大;二是周末有相关消息的降温。但科技股的炒作结束了吗?我们认为结束的概率不大,后期应该还有一定的涨幅,主要原因就是本来机构、公募、私募等基本都是踏空了科技股的行情,一般板块的炒作,一般都有几个步骤。 -
冯矿伟今天 05:54:42
横盘了 -
趋势起航今天 05:54:05
同理,AI眼镜、AI娃娃都是类似的逻辑,算是目前市场上相对认可的; -
数字江恩今天 05:53:08
涨跌比没有明显低于1:1,不过今天大幅下跌个股家数显然明显增加了,高位杀跌占主要部分 -
趋势起航今天 05:53:03
威派格(sh603956)的逻辑就是DS应用的正式落地项目,水务行业; -
徐小明今天 05:50:51
【盘中直播】等结果 -
东方红陈晨今天 05:50:38
大盘及时调整,才能走的更远,一旦连续加速,就完犊子,现在看还是挺好的,主线周围很多没涨的个股,都在陆续补涨,耐心等 -
巨丰投资张翠霞今天 05:49:45
上证指数沿着5日线震荡攀升,小周期试探并突破3400点关口压力过程中,波动率虽有反复试探5日线和上周颈线价值中枢的动作,但应视为周线做盘下影线诉求,不是上攻行情结束信号,建议趋势筹码继续坚守做多操作,坚守主升浪的行情机会~~~【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宋谈股经今天 05:49:01
【消费电子板块异动拉升 福日电子(sh600203)直线涨停】月24日,福日电子(sh600203)午后直线涨停,光弘科技(sz300735)、捷荣技术(sz002855)、深康佳A(sz000016)、和胜股份(sz002824)、维信诺(sz002387)等跟涨。消息面上,2月2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布视频,正式预告华为将于3月发布首款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