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姚洋:只有做好实业才是生存之道、创新之道

北大国发院姚洋:只有做好实业才是生存之道、创新之道
2022年12月12日 14:44 睿见Economy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于12月10日-1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在演讲中表示,相信企业家都是乐观主义者,只有一个乐观主义者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在目前的这种状态下,乐观是最重要的生理建设。”

  姚洋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个报刊杂志都看到的、读到的,都说中国有这个问题、有那个问题,比方说我们的产业都在空心化,我们的产业在转移,我们的技术追不上美国、追不上欧洲、追不上日本等等等等。好像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有问题,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那就不堪入目了。”他说。

  姚洋还谈到,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里头的的确确经历过非常痛苦,但是非常深入、非常正确的调整。这个调整是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外延式的扩张变成了以创新为主的晋级模式,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深入人心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整个经济完成了脱实向虚的转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也在我们企业家群体自己的反思之下,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做实业,做好实业才是生存之道,才是创新之道。”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姚洋:感谢主持人,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的中国企业家年会。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国经济的几点看法。

  我知道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各位对中国经济的前途都有很多的担忧,市场上弥漫着一些悲观的看法。但我相信企业家都是乐观主义者,只有一个乐观主义者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在目前的这种状态下,乐观是最重要的生理建设。那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下面几点的内容。

  第一点就是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个报刊杂志都看到的、读到的,都说中国有这个问题、有那个问题,比方说我们的产业都在空心化,我们的产业在转移,我们的技术追不上美国、追不上欧洲、追不上日本等等等等。好像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有问题,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那就不堪入目了。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里头的的确确经历过非常痛苦,但是非常深入、非常正确的调整。这个调整我个人觉得是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外延式的扩张变成了以创新为主的这样的一个晋级模式。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增长模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深入人心了。那我们看到中国近期在过去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的的确确,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我们整个经济完成了脱实向虚的转变。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也在我们企业家群体自己的反思之下,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做实业,做好实业才是生存之道,才是创新之道。

  过去那种想着以钱生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这也不是国家要鼓励的东西。那么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看到,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都在迎头赶上世界的前沿。我不想讲太多的例子,只想说至少在AI自动化,在新能源,还有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在一些细分的这个领域里头,我们还有更多的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实力所在。我觉得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远方,那么你看到的我相信是中国经济的希望。

  那第二方面,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政府的政策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转向,这是在很多企业家里,还有我们普通民众头脑中的一个很大的疑问。大家看到,过去这些年,我们对经济,还有对金融市场的一些整顿。那么大家就产生疑问,是不是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向,是不是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中国领导层最关心的问题等等。那我想告诉大家,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位的,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个账,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在2020年的基础上要翻一翻。那简单一计算,在这15年间,我们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4.7%。4.7%这样一个速度是不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数字呢?不见得,我自己的测算,我们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能就在5.5%左右。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一点经济增长方面的努力,我们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掉到4.7%以下。所以为了实现我们到2035年人均收入翻一番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还是必须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

  另外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所谓的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看一下数据,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没有和世界脱钩。比方说在经贸领域,我们的出口占全世界出口的比例在过去3年里头上升了2-3个百分点。

  那么在另一方面,我们看这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供应链属于中断的问题。有些国家在疫情期间,他有这样的担心,说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这个篮子里头,会影响到他们的供应链所谓的安全。但是你看到现在这样的说法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到欧洲还有人在谈,说要不要分散他们的投资,我觉得这个对于所有的国家都是一个正常的考虑,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把所有的投资都放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我们觉得欧洲,包括我们中国适度的分散我们在外面的投资都是应该的。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要跟中国脱钩,而是从他们这个考虑来说,分散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那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他们即使想分散,难度也非常大,我们天天听到有这个企业想离开中国,有那个企业想离开中国,可是宏观数据并不支持他们,因为我们看到外资仍然在流入中国。去年流入中国的外资总额占到世界的11%。今年流入中国的外资仍然在增长。所以我看不到在经贸领域,中国在和世界脱钩。

  再者我想说的是,这个硅基芯片都快走到头了,台积电在搞3纳米、2纳米。再往下搞,肯定是到了物理极限了。那5年之后,他把这个3纳米、2纳米搞出来了,硅基芯片就到头了。下一个可能是光子芯片,那么在光子芯片里头,中国并不落后。

  那我们也在做一些积极的应对,就是我们要搞自己的技术,搞自己的自主技术,当然搞自主技术不等于说关起门来搞,我们开放的搞应该是最佳选择,我们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那我想就是最后一个问题,就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我想我们首先第一点要记住,就是疫情总会过去,我们的企业应该做什么呢?我觉得最佳的反应就是保存实力,现金为王,只要你有现金,只要你的生意还能够运转下去,那你就可以活下去,你就可以避免倒在黎明到来之前。

  我想总结一下,就是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没有大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为增长动力的时代。我们的政府的政策会有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只是为了纠正我们过去产生的一些问题,而不会动到我们保证经济增长的这样的一个根本。最后疫情总会过去,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抬头向前看,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好,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3 华密新材 836247 8
  • 12-12 源杰科技 688498 100.66
  • 12-12 合肥高科 430718 6.5
  • 12-12 凯华材料 831526 4
  • 12-12 通力科技 301255 37.0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