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讨“AI+考古”“AI+文化遗产”

专家学者探讨“AI+考古”“AI+文化遗产”
2025年01月09日 20:25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邓雅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知往鉴来: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北师港浸大”)举行,来自考古学、文化遗产研究、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大数据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索“AI+考古”“AI+文化遗产”新机遇。

此次论坛聚焦“虚拟重建与三维建模”“遥感与大数据分析”“大语言模型的多元应用”等话题,让与会者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碰撞中开拓新视野。

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人工智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前沿应用珠海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考古学家采集的大量材料中,只有不到10%能被用于研究,其余大多闲置在仓库,尤其是陶片;而这些正是可以利用AI进行高效处理的宝贵资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阮勇斌介绍了AI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潜力与实践,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方面的突破。

金属学分析、DNA技术、岩相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碳十四测年技术……科技考古进行时,考古学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教授介绍了各类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研究遗址年代、环境变化、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等场景下的应用。

以济南大辛庄遗址H690出土陶片的AI拼对试验为例,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陶片拼对,这一方式将突破当前出土陶片数量庞大、传统人工拼对效率低的困境,为陶器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AI能够成为一把钥匙,帮助我们解锁那些尘封在仓库中的陶片背后隐藏的世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万娇博士所在团队汇聚一线考古学者与人工智能专家,共同开展四川陶片考古的AI探索与研究,现阶段已利用模型成功判断宝墩文化时期破碎度较高、传统信息量包含较少的普通陶片的分期。

“随着人工智能与考古学、文化遗产领域融合不断深入,新技术将不断催生新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场景,为保护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北师港浸大校长陈致教授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桥梁,促进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

目前,北师港浸大正在筹建博雅智能学院,融合人工智能与博雅教育,推动人工智能及相关跨学科领域研究深入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考古 人工智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6 亚联机械 001395 --
  • 01-16 海博思创 688411 --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