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 用“新”与“心”自证价值——2024年报告文学阅读笔记

AI时代 用“新”与“心”自证价值——2024年报告文学阅读笔记
2025年01月09日 13:06 环球网

来源:解放日报

有抱负、有作为的报告文学作家,应当更加自觉地观AI时代文学创作的大势,谋报告文学创作优化、深化之道

■丁晓原

AI时代已经开启,有关AI技术与文学的话题正在成为评论界讨论的热点。AI是人类写作的新方式,也是文学创作出现的新背景。但AI写作的背后是人类的创作,是对人类既有写作成果的集成或集优。优秀的文学创作是人类别具独创性的精神活动,是对前人创造的突破和超越。因此,如果说AI会替代那些复制性的写作,是对这一类写作者的一种挑战,那么,它对于那些致力于独创性写作的作家而言,则可能是一种新的激励、新的机遇。

听心得异趣,向新开生面。AI时代的文学,应该是一种更具新可能、新创意、新品质的“新”文学。

报告文学是基于现代新闻而生成的新兴文体。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因其对现实的深刻关怀和文体形态的创造,生成了重要的文学史和文体史的意义。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实录新时代的重大主题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存在,生成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作中存在着虽活跃但同质化倾向明显、堆砌事料而主体性缺失等不足。这些问题一方面制约着报告文学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到这一文体读者的期待值。有鉴于此,有抱负、有作为的报告文学作家,应当更加自觉地观AI时代文学创作的大势,谋报告文学创作优化、深化之道。从“心”出发,向“新”而为。这“新”与“心”,成为我阅读评说2024年报告文学的关键词和基本标尺。

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事业。

不同的文学类型,达成创造性价值各有其相宜的路径。报告文学非虚构的文体规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虚构,生成新的文学形象,它的创意、创新和创造更多地体现为对独具价值的题材材料的发现,对作品叙事内容中所蕴含思想的开掘,以及与题材内容、主题表达、作者擅长等相适配的新叙事调性的建构。由此可见,新题材写作是报告文学向新提质的重要前提。但恰好在这里,有不少作者片面地、窄化地、功利主义地理解主题写作,路径依赖,跟风写作,导致题材框架和文本面目大同小异,严重损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性(报告性)是报告文学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为读者提供他们感兴趣、有价值且具有一定容量的新信息,是写作者考虑的“优先事项”。因此,有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家往往注重新题材的“初次写作”。注重新题材写作,不是为了简单地见新喜新,而是需要从时代现实和过往历史的总体性中发现并选择新而有意义的书写对象。2024年,《巴黎有片榕树林——海外温州人的家国情怀》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作者是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的朱晓军。作品所写不仅此前未有,而且将题材置于百年历史,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背景中,通过人物家国情怀故事的叙述,凸显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传奇式的个人命运史和杂糅的人性意味。2024年适逢中国和法国建交60周年,这部作品正好还表达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题意,因此它还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今天,我们走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宽广延长线的重大写作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的文学书写已有许多可观之作,因此关于现代化的新书写尤其要注意把握时代主题的要义,打开新的观照视野,寻找具有写作新价值的新题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此时代语境中,丁晓平的《大国转折:中国是这样走向开放的》就具有了新的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部作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原点,以“长镜头”叙事的方式,真切地还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元年”纷繁复杂的历史现场,并且在主题设置方面与新时代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相贯通。与现代化建设密切关联的是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杨自强的《淬炼:中国稀土科学家创新报国纪实》,叙写百年稀土历史和稀土科学家精神。稀土直接关联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新材料、高新制造、高新科技等,都离不开稀土科技的有机接入。这是一部稀见题材的全新创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新时代重大的国家战略,李玉梅的《大道》是关于这一题材的首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从重庆、广西等重要节点地区进入叙事,展示出这一新国脉建设的生动景象和建设者的精神风采。

读者意识是报告文学向新发展的重要推力。李燕燕的创作具有题材辨识度,她的《师范生(二)》,不仅第一次将“中师生”的故事推至读者面前,更将一段正在行远的历史作了复现。《校园之殇》是“关于‘校园霸凌’的社会观察”。作者从年初一起重大“校园霸凌”案件切入,展开多个相关案例的叙述。作品不仅给出“校园霸凌”的现象,更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受到读者的关注。

此外,报告文学的新写作特别需要有青年作家的参与。“90后”傅炜如发表在《人民文学》的《稻香》,是一篇年轻人写乡村振兴中“有梦想的年轻人”的作品。年轻的心相通。这篇报告文学的视点是新的,话语是新的,读来让人感到别开生面,耳目一新。

从根本上说,报告文学创作的“新”关联着作者的“心”。

此“心”是报告文学写作的本心初衷,也是生成文学品质的“文心”所系。报告文学文体的“大者”,是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报告时代、实录历史,为民族书写新“史记”,为人民创作精神志。初心丢失,总是盘算着名和利,奔奖而写,这样的作品自然无法真正地开新致远。

“文心”是文学创作的础石。“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是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心”的释义。而“用心”在报告文学写作中首先体现为“用力”。因为,报告文学不是书斋里的文字,而是一种需要行动的文学,需要作者更多地投入,舍得下力气、花功夫。劳罕、邢宇皓、王斯敏、卢泽华合著的《神山星火》,是一种独特的红色叙事。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书写,其中也包含着作者为红军烈士寻亲、介入神山村发展的“直接参与式”的切实工作。劳罕、邢宇皓、卢泽华、常河合著的《山这边,山那边》,以持续近30年的跟踪采访调研,聚焦苏皖交界处的新山村巨变。这样的写作,自然多了新的发现感悟,新的气息质地。高洪雷致力于“一带一路”题材的写作,新作长篇《海上丝路:从青岛到红海》基于历史、想象历史、思考历史、激活历史,具有历史的纵深,也有强烈的当代意识。作品涉及节点城市和区域15个,作者尽可能多地作实地寻访,尤其可贵的是广泛阅读相关的史籍和研究著作,作品的脚注就有近300条,体现出作者对历史非虚构写作伦理的尊重。

报告文学的写作自然需要遵循它的非虚构性伦理,但这并不表示它是排斥主体的“客观主义”的机械复制。文学应当是客体与主体有机化合的新创之物。正如川口浩所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但是,这绝不是和照相机摄取物象一样地,机械地将现实用文字来表现。这,必然地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倾向。”这里的“目的”和“倾向”意指的就是作者主体的价值取向。在主题写作、邀约写作流行的背景中,一些写作者的主体性缺失或淡化,正在削弱报告文学的新意深度,远离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理想目标。而优化报告文学的创作,需要从“心”出发,此“心”在这里是主体性的另一种表述,也是对“文心”更为重要的意义——文学审美生成机理和规律的探寻和把握。要正确地理解主题创作,以文学的方式,用富有特色特质的具体材料内容呈现主题,不可人云亦云推送“宣传品”。面对邀约写作,不能成为失去作者主体立场的“定制写作”,使作品沦为“广告”。

强化报告文学写作的主体性,需要写作者用心深思,不断突破常态思维,以新思维生成新视野,从新视点中发现新风景,开掘新意蕴。何建明的《昆山景象》不同于此前杨守松的《昆山之路》,作品选取的是昆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新“景象”,具体形象地解读了为什么“昆山这边风景独好”的密码和经验。昆山典型的新叙事深契新时代宏大的新主题。纪红建的《大兴安岭深处》,叙写的是一个消防中队里年轻人的故事。作品的新意在于,没有过多地表现消防队员英勇救火抢险的场景,而是重点记写不同背景的人物奔赴林海腹地、极寒线上的行路和心路,由此展示新时代新青年不愿“躺平”甘于奉献的精神风采。叙事艺术的考究对于报告文学审美品格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叙事艺术的核心是结构。徐剑是一位具有结构自觉的作家,他和李玉梅合作的《强国记》,以8个中国科技发明金奖成果的研发为题材,建构物器书写和人物叙事相融合的叙事文本。这部作品是关于这一题材的首次书写。作者对作品的结构特别精心,在金奖科技叙事中有机嵌入以散文的方式对于区域文化的阐释,试图解读中国江河文明与当代高新科技创造之间的逻辑关联。新题材、新结构,给读者以新信息、新想象。

作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它是一种有“我”的写作方式。这样的有“我”正是主体性外溢的体现,成为作品独特性和个人风格建构的要素。任林举以诗歌、散文创作进入文坛,他的报告文学《江如练》具有明显的诗意和散文的调性。而这种诗意和散文调性与作品桂林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叙事内容很适配。李青松的名字带有生态气息,他的工作单位国家林草局与自然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作为生态文学写作者,李青松深挖这口不竭的井,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新作《在车八岭森林里》在场感强,写人状物叙事真切自然,生趣生动,别有一种“生态风”。徐向林由此前《东方湿地》的宏大,收回到《潮间带九章》的小微,在特置的空间中呈现生态世界的生机与美妙。刘大先的《去北川》是本年度一部关注度较高的作品。这部作品既是作者挂职生活的备忘录,也是曾经遭受地震重创的北川重生的新篇章,还是作者对羌文化所作全息而有深度的考察笔记。作者以田野调查者的专业身份进入写作,使得《去北川》成为一个他人无法复制的文本。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时代前行,物景常新。在与AI写作的“对局”中,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唯有用心取新,创作出更真实、更精深、更精湛的作品,才会自证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赢得AI的“致敬”。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学 文学创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6 亚联机械 001395 --
  • 01-16 海博思创 688411 --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