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由复旦大学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人民城市·日月光华——中华艺术宫经典展览进复旦”活动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开展。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践行“人民美术馆”理念的重要举措,活动通过“典藏活化”,以作品复制、经典展览、艺术工作坊等形式带动顶尖艺术走进校园,打造“大美育”格局。
“人民城市·日月光华”展览由上海红色起源的壮丽篇章、五个中心建设的非凡成就、人民美好生活的温馨图景三大主题板块组成,全方位展示了上海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多种美术艺术形式,特别展现复旦大学建校120年来的历史沧桑。
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涵养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文化校历”作为复旦大学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抓手,汇聚配置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和文化服务供给,伴随校园韵律节奏服务校内师生、繁荣大学文化、辐射社会公众,让文化成为浸润式立德树人的核心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孕育复旦人精神气质的主要涵养。2024年全年,复旦大学共举办超过500项“文化校历”活动,包括140项“每月推荐”活动,28个学科周,3个城市周,120场学术与科普活动,217场文化活动,17场展览。本次通过“馆校合作”,将中华艺术宫经典展览带入复旦校园,为复旦“文化校历”增添了精彩雅致的别样内涵,更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艺术、感受艺术魅力的宝贵机会。
展品介绍:
《海上先贤》
上海作为一个经济富庶、人文鼎盛的古代城市和作为中国近现代经济、文化中心的现代大型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上海这座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黄道婆、徐光启、吴昌硕、马相伯、张元济、鲁迅、荣氏兄弟、邹韬奋、宋庆龄、黄炎培等。
图正中央的老者为马相伯,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与复旦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复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1905年,面对震旦学院的解散,马相伯挺身而出,与严复、熊希龄等共同筹备复校事宜。他们不仅成功地将学校更名为“复旦公学”,即后来的复旦大学,更在教育领域树立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马相伯的坚韧不拔,更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与执着追求。
《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翻译出版
1920年,陈望道在家乡义乌的一间简陋的柴房里,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这一工作不仅需要深厚的外语基础,更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深刻的认识。陈望道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翻译任务。画面描绘《共产党宣言》在印刷厂付印出版的场景,1920年6月,陈独秀在辣斐德路成裕里(今复兴中路221弄)租下一间房子,建立起一个小型秘密印刷厂——又新印刷所。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通过此处的一台老式手工印刷机赶制出来。画面通过印刷出版具有的现代工业生产特征,更好地表达了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
《文心海上》
作品描绘的复旦旧书店,见证了复旦历届学子对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是杨浦大学生心中的“名店”。店主张强1999年来上海后,始终在复旦大学附近生活、工作。2021年底,为配合区域整改规划,复旦旧书店位于政肃路的原址闭店,于2022年搬至伟德路。如今,复旦旧书店就如同一个放大版的“藏书阁”,店内分为三层,没有浮华的装潢,只有满眼满墙的书和长长的木楼梯。书海与不同年龄求知的人们交织在一起,书聚散纵横的摆放具有很强的视觉形式感,凸显地域文化标签,文心海上莫过于此。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栏目编辑:马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