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百余米的小路上狗粪便有20多处;公园里10多个遛狗的人,仅一只狗带着束犬链……这是记者近日走访中发现的现象。城市里养宠,该立哪些规矩?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养宠人该怎样约束自己、约束宠物?这些问题值得所有人关注。
不文明养宠投诉多
“小区里好多居民遛狗不用束犬链,这里面还有大型犬,太吓人了。”近日,市民韩女士反映,滨海新区海滨街新盛小区时常发生乱窜的宠物惊吓路人的事情。同样在该区胡家园街道,居民孙先生反映,西部新城周边遛狗不用束犬链的居民比较多,导致老人和孩子受到惊吓;高女士反映,觉康园小区门口很多遛狗的人不用束犬链……
宠物狗随地大小便是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津南区小站镇润淼佳苑地下车库里好多狗粪便,不小心就会踩到,“天冷了,养狗的居民跑到地下车库遛狗,狗随地大小便,狗主人也不清理,搞得地库又臭又脏。”“西青区中北镇枫香园小区绿化带都快成了宠物狗公厕了。”居民董女士说。
记者在南开区北城街上看到,便道旁的绿化带里有不少狗粪便,从此经过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都是附近小区居民遛狗时弄的,“他们说让狗闻土味可以少生病,就把狗放进绿地了。”
每天下午,都有不少人在北辰区瑞景体育文化公园里遛狗,记者在该公园转悠了一圈,遇到10多位遛狗者,所有宠物都没拴着束犬链。过了一会儿,附近小学放学,不少学生走进公园,其中一位狗主人紧追上自己的宠物,把束犬链拴上,而其他宠物狗,无论大小,依然处在毫无束缚的状态。而公园的绿地里也都是狗粪便,从公园绿地到辰达路路边绿化带,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20多处狗粪便,好好的绿化带,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冬天还好,夏天都得捂着鼻子从此经过。”住在附近的居民说。
不文明养宠 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不文明养宠行为,遭到不少市民的声讨,破坏环境、给周围人带来安全隐患等,是很多人共同的看法。在市民刘先生眼中,不文明养宠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遛狗不用束犬链,万一狗咬到人,主人要承担责任。狗狗随地大小便不及时清理,影响的是大家共同的居住环境。”
对于此类问题,有关部门目前采取的主要管理手段是加强文明劝导。无论是滨海新区海滨街道办事处,还是胡家园街道办事处等,都表示会要求物业公司加强劝导和引导。
其实,对于城市里养宠物这件事情,并不只是文明倡导,我市早就定下规矩。2019年施行的《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居民饲养犬只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养犬。携犬出户时由成年人用束犬链牵领,主动避让他人;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区域排泄的粪便;管理好所养犬只,防止干扰他人生活。对于各种违规行为,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如根据情节处不同额度的罚款、没收犬只等。
这里有具体的条文,也有惩罚措施。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多位执法人员都表示,因养犬不文明行为发生时间短、地点不确定、取证难等原因,处罚难度大。
专家:完善管理,推动社会多元共治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宝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通过完善机制和推动社会多元共治,破解不文明养宠难题,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张宝义说,现阶段宠物管理的基础是登记注册制度,这是全面掌握宠物数量、种类等信息的前提。国外一些城市通过在宠物身上植入芯片来实现责任追踪,宠物一经登记便由主人终身负责。这种“一宠一负责制”不仅确保了宠物的生命权,也明确了主人作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有一定规范,但执行力度需加强。”他建议,公安机关作为主管部门,需进一步严格执法,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城市管理部门则需强化对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频率。而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也应积极承担责任,通过提高清扫频率改善公共环境。
张宝义表示,可利用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比如,开发宠物鼻纹识别技术或DNA检测手段,为宠物建立专属身份档案。设立宠物协会或志愿组织,倡导文明养宠风尚;开发便捷的举报机制,既增强市民参与感,也为执法提供有效依据。
“文明养宠不仅需要外在约束,更需要内在素质的提升。”张宝义呼吁,每一位养宠人都应以主人翁精神,自觉清理宠物粪便等,共同为建设干净、文明的城市贡献力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