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获悉,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编,陈星灿、柳士发主编的图书《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日前出版。该书收录了2012—2023年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20个考古项目,其中河南17项入选,其中郑州有新石器时代的巩义双槐树遗址,夏商周时期的郑州东赵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新郑郑韩故城遗址等4项成功入选。
考古工作成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多年来,郑州积极推进各项考古发掘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有力实证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生动面貌。反映了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手段日益更新、考古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据了解,《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收录项目均为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关注度的重要项目,如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三星堆祭祀区、海昏侯墓、“南海Ⅰ号”沉船、“致远”“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等。120个考古项目,按年代顺序编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至隋唐、宋元明清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约请相关考古专家撰写导读,概述该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展状况。本书通过规范科学的文字和大量遗址、文物、发掘工作图片,对新时代以来的考古新发现进行科学阐释和全面归纳,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
四项考古项目书写“郑州时刻”
巩义双槐树遗址作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不仅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还被专家称之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历史。专家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大型聚落群的发现,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将成为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
郑州东赵遗址自2012年开始发掘,迄今为止已有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里头时期、早商二里岗期、两周时期等重大发现。在2000多年的长时期内,文化序列发展非常连续且完整,对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备建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再一次证明了郑州处于当时文明时空的核心坐标,在中华民族早期文明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于郑州商都内城东南,由兆沟、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兆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形成了一处结构与功能明确、具有整体系统性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这批墓葬的等级化、差异化明显,是当时社会阶层分化的具体反映,展示了早商时期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是郑州商城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兆沟形制、年代均是中国最早。书院街墓地发现的兆域,是早商时期这一制度首次发现,把中国兆域制度推到了早商时期,填补了郑州商城空间布局的空白,使商代王都的文化要素更加明晰。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位于新郑市区周围。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发现城门遗址4处,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缜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郑韩故城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东周列国都城的典型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
新书打造考古传播桥梁
出版方表示,《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的出版,是向时代抒怀的一种方式,也是承载中国考古发展历程的浪漫篇章。本书为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从而启迪一代人的考古梦想,激励一代人的考古追求,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搭建在考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激励广大考古工作者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接续为新时代的考古事业贡献力量。(记者 左丽慧)
zj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