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山路刚刚被拓宽,摩托车行驶在砂石路上,杨柱飞和后座的学生颠簸了一路,从平塘县城驶向克度镇的山洼洼里。他们的目的地,是大山深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设工地。
2012年,在平塘县民族中学做地理老师没几年的杨柱飞正在指导学生参加贵州省中学生地理论文比赛,他们的眼光自然落到了FAST上。网上有关FAST的资料太少,为了这篇论文,杨柱飞特意跑了一趟贵州省图书馆,但概念在纸上还是太模糊了,他决定带着学生亲眼瞧一瞧建筑现场。山路蜿蜒,学生忍不住和杨柱飞讨论,如果不修路,大型设备怎么进来?
如今,12年过去了。40岁的杨柱飞,讲起与FAST的联结,仿佛开了闸般滔滔不绝,语速是平常人的两倍。回忆这个故事的这天,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传来最新的消息:FAST运行至今,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达到1000颗。而在此之前,人类发现脉冲星后的半个世纪里,全世界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还不足3000颗。
当年杨柱飞指导的这篇中学生论文,写下了FAST落地平塘可能给这里带来的影响,后来获得了全省比赛的二等奖。他们从工地回来后没多久,通向FAST的国道修通,高速也建成通车。论文里的愿景,或多或少,在这座大山中的县城里,已经悄然落地生根。
从建成落地至今的8年间,FAST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平塘县成了贵州热门旅游景点,也给这里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天文科普在这里开始蹒跚起步的同时,也重塑着这座县城的文旅事业。
而研学在国内愈发火热的当下,成为文旅市场快速起飞的风口,当这座县城把打造“国际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目的地”当成目标,平塘人也发现,似乎并不是只需要倚靠FAST就足够了。
被市场推着走的研学
郝三元耳边叽叽喳喳的兴奋讨论,通常会在走近FAST那一刻,突然消了声。
尽管前一天甚至上一秒,这些从一线城市来研学的孩子,还在拉着他大谈天文、地理,郝三元时常忍不住感慨,这些孩子小小年纪,知识储备的确非凡。
直到站在核心区的观景台上,山底的风扑面而来,视频、图片上的“大国重器”具象化呈现在眼前。“想让大众懂FAST很难,FAST的科普难度很高,说任何一个相关的专业词汇,都要理解消化半天,”作为几乎每天都和FAST科普打交道的研学导师,郝元三理解这种反差。
旅游淡季里,郝三元可能是景区里最忙的人之一。11月底,位于平塘县克度镇航龙村的天文小镇,几乎每天都能迎来上千人的研学团队和部分散客,他们想要去坐落于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中的FAST,这个世界上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近距离一探究竟。
作为2022年刚刚加入研学领域的“新人”,杨秀森眼看着今年往“天眼”景区送学生的大巴车变多了。“一个县城,研学机构就有十几家。”
杨秀森担任校长助理的伟泓研学营地,作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在平塘县克度镇的航龙村占地100亩,去年刚刚开始试营业,就接待了24000多人次的实践活动和研学队伍。这个营地,距离景区的售票处,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
旺季里,“中国天眼”景区每天最多接待的游客数量为15000人,在景区的乘车点,30辆摆渡车一整天不停歇地接送往返的游客,这里距离FAST核心区,开车还有17公里的山路要绕行。
这里可能是全国安检最严格的景区。按照中国首部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运行环境保护法规,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区域内,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购买摆渡车门票后,游客要先将所带的一切电子设备寄存,接受安检,连汽车钥匙也不能带在身边。游客抵达瞭望台下,还得接受二次安检。
大科学装置的特殊性,决定着这里不能如其他景区一样,让游客开放游览。“一来一回30多公里,为了保障游客安全,车速不能过快。一个游客走一圈至少得2小时。”运载能力和观景台面积的限制了瞭望台的日承载量,和许多景区一天几万人的客流相比,15000人这个数字实在算不上多。
在FAST落成前,平塘和旅游似乎并不沾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少数民族村落,这里在贵州都并不突出,但现在,科技旅行、科技研学已经成为平塘旅游一块招牌。
平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石雷还记得,2019年国庆“中国天眼”景区的火爆场景。早上8点开票,许多人几小时前就来排队,只用了40分钟,5000张门票全部售罄。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为了看FAST,在天文小镇等了五天。
也是在FAST落成的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中国天眼”景区,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育实践基地。在市场的推动下,平塘也顺势把目光投向了研学项目的开发。当地缺少相关人才,他们就请外援,请天文台的专家过来给大家上课,和黔南师院的学生合作课程小组,把专业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听懂的讲解,也招来了像郝三元这样的天文、物理等专业毕业生加入。
平塘县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曾去过FAST参与天文科普研学。当年杨柱飞指导学生写下的论文里,他们曾经设想FAST的落地,一定会给当地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但让当年的他没想到的是,如今在平塘,天文研学成了当下发展旅游的重中之重。而他所在的学校,也成了以天文科普为办学特色的县城高中,而天文社团也成了学校的一块招牌。
家在FAST旁
如果在航龙村的店铺老板间随口一问,他们可能记不太清楚自己家店面的开业日期,但不约而同都会对同一个日子刻骨铭心。
“2016年9月25日。”
在航龙村印象小镇饭店里,坐在前台的刘兴群脱口而出。为了照顾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口味,她和爱人彭鸿辉的店,做起了口味清淡的豆花鱼,也成了这一片生意最好的商家之一。店里的两面墙上,贴满了有关FAST的介绍和科普宣传图片,连餐具都特别印上了FAST的图案。
这一天,FAST正式建成落地。如果把时间倒退到几十年前,航龙村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平静生活会跟天文扯上半点关系。
1994年首次提出“中国天眼”构想后,南仁东带队到贵州的大山深处考察,随身携带着的,是300多幅卫星遥感图,一截竹竿当作拐杖,他和同事们几乎走遍了贵州大大小小的洼地,只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台址。
那个时候,彭鸿辉初二,他从电视上第一次了解到,有科学家来到镇上要给一个巨大的望远镜选址,这玩意儿是做什么用的,彭鸿辉毫无概念。再一次听说有关望远镜的动静,便是2009年,这一年,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12户65名村民,搬离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
直到2016年,FAST建成。根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贵州省配套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当地开始在FAST5公里外的航龙村建设天文小镇。之所以选择5公里外,是为了保护FAST的科学观测环境。
当FAST落地平塘后,境内大部分国土面积都处于各类保护区范围内,高功率电子设备的限制,也让这里没法大规模发展工农业。某种程度上,对平塘人来说,他们不得不利用科技做文章。
“FAST是平塘的最大机遇,”是不少平塘人的共识。“我们当时的想法要为全国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体验、观看FAST的一个渠道。”石雷说,在旅游景区配套建设过程中,当地干部发现,“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对于中小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变大。郝三元也注意到,当平塘研学走出去推介,提到FAST,“家长们很愿意买单。”
看着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家旁边,在航龙村做村医的吴勇嗅到了商机,有了开民宿的念头。彼时,FAST刚刚落成,大规模的酒店还没建成,游客们只能去克度镇住宿。
航龙村被征拆重建安置新房后,社区取名为“星际家园”。那个时候,看着红屋顶、白墙面、具有简欧风情的别墅房逐渐建成,底层统一盖成商铺格局,村里还房的小楼刚刚到手,吴勇就成为村组上第一户动工装修民宿的人家。
开始谋划做些什么的还有杨柱飞,“既然FAST建在咱们平塘,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做些什么?”
FAST的落地,也让当地开始将眼光投向起天文科普教育。这座西南山区的小县城,物理学家杨振宁、英国皇家学医院士贝尔、中科院院士武向平等大咖不断到访,他们不仅来看FAST,也在平塘办讲座,做科普。
但那个时候在黔南,天文科普教育更像是一片荒原。杨柱飞和同事们也成了第一批闯进去开拓的人。2016年,没有钱,天文相关的书籍几乎没有,杨柱飞和同事们自己花钱买来一些书,办起了天文的兴趣小组。能做的事也很简单,老师们组织中学生们查找FAST的资料,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背景后,尽可能让学生们写了些东西。
2017年,平塘县决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天文科普教育。相当于“白手起家”,连一架望远镜也没有的天文社团第一次的社员招募大会,来了接近700个人,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坐满了学校的礼堂,走廊上都站了人。
依托于FAST的落地,在中国科学院武向平院士的领衔下,天文学专业于2016年在黔南师范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开设。这是贵州省第一所开办天文学专业的高校。
高中时,六盘水少年郝三元迷上了星空,在一些天文爱好者的QQ群里和同伴讨论天文知识。
2017年,他成了黔南师范学院第二届天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郝三元来到“中国天眼”景区,从此他的生活和“天眼”紧紧绑在了一起。
“一口锅”之外
靠着研学旅游带来的游客,如今彭鸿辉一家的收入是之前的五六倍。彭鸿辉在天文小镇一共有两家店,投资约有七八十万元。远离主干道的另一家分店,在旺季时承接研学团的团餐,最多的时候一次性能接待200多人。暑期时,两家店一天能接待一百五六十桌客人,生意好的时候,游客需要排队一个小时才能吃到。
FAST带来了研学团队和游客,但这里的经营者们,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旺季时,吴勇的民宿在平台上早早就被订满,但到了淡季,几天都很难等到一个游客。游客来了,通常也就住一晚就走。
彭鸿辉时常会和来吃饭的游客们攀谈两句,他偶尔会从参观完FAST的游客口中听到些许抱怨,“大老远跑来,就是来看一口锅?”
彭鸿辉总是忍不住上去解释,“这个东西肉眼看不见,它是用波段来分辨。在这里,你能看到宏伟的建筑。‘中国天眼’目前为止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同时间里美国也没发现这么多的!”
FAST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只有初中学历的彭鸿辉其实也没法再往深里细说,他清楚的是,它的确改变了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但很显然,许多游客或许除了“一口锅”本身,还对这里有更多期待。这段日子,郝三元也和同事们探索,要如何让冲着FAST的而来的人,能在这里留得住,留得久?
几年前刚到景区时,郝三元在FAST核心区,日复一日给游客和研学学生做讲解,介绍FAST历史、运行的原理等最基本的知识。做研学导师时,他带着学生做引力波试验,上无线电相关的课程,也都是FAST相关背景的延展。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郝三元看来,平塘的研学产品便是在FAST的基础上,“什么合适就做什么”。
但当火热的文旅研学市场需求触及平塘,给这里送来全国各地一波波的研学团队,郝三元也愈发觉得平塘现有的研学和文旅产品可能做得还不够。
郝三元曾经接待过来自北京的中学生研学团队,学生们自带的研学手册上,详细列举了在平塘需要关注的内容:不仅仅是FAST,还涉及了平塘的地质地貌、民族特色,从人文到科技,从FAST带给当地的变化到社会影响,“内容非常广泛丰富,也很具有探究性”。对比之下,郝三元觉得平塘过去能够提供的研学产品太单一了。
今年四五个月的时间,郝三元和同事都在重新设计研学课程。他们开始研究目前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再结合FAST和平塘本地的特色做延伸。他所在的研学机构,投资了三十多万元,新建了物理实验室,重新设计的十几组课程都能在此体验,天文观测台上摆放着30台全新的天文望远镜,“让来到这里的研学学生,不单单是去看FAST,还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和互动。”在他的期望里,或许还能让学生能够多停留一晚。
如果说在几年前,平塘的研学热度是被市场推着往前走,那么如今平塘已经开始有意识要打造一个“贵州研学”的公共品牌。
2023年,当地出台了《平塘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制定天文研学旅行行业标准,不仅是外地学生,平塘每年也会组织本地的中小学生到“中国天眼”景区参加天文研学。
平塘本地的学生和民众,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关于天文科普的内容。去年刚刚搬进新空间的平塘民族中学天文社团的活动室,是当地投资了148万建设的,外人可能很难想象,在一个山区县城高中的天文社团里,摆放着的大大小小的天文望远镜,足足有20多台。
活动室里摆放着的物件,许多都来头不小。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的科学家来学校讲座,最后留下了天文望远镜,即便已经有了些许磨损,如今却是社团学生们最常使用的。中国科技馆基金会捐赠的科技展件,一部分摆在活动室里,一部分在县里各个学校流动展出。杨柱飞和同事们决定向县科协申请,将闲置许久的球幕影院设备搬回学校,可以开展更多和天文科普相关的活动。
今年中秋节,平塘县民族中学天文社团的学生们,把社团里的10架望远镜、球幕影院,搬到了学校附近的广场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里,办起了中秋赏月和天文知识科普活动。“在我们这样的县城类似机会还是很少,我们办活动的初衷,也是想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为更多的本地人提供一些科普。”
活动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杨柱飞和同学们的意料,想要体验望远镜的男女老少几乎站满了广场,杨柱飞不忍心收掉望远镜,浇灭大家的热情,原本计划八点半结束的活动,一直延迟到晚上十一点才结束。往年最热闹的一次天文科普活动,参与的人数足足有三四千人。
辐射
2023年,贵州首次申报了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的考点。900多个报名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平塘县所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前几年,平塘民族中学的毕业生赵永佳,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平塘,成了FAST的结构工程师。当年平塘民族中学天文社的副社长刘章韬,几年前考上了中山大学,就读天文学专业,如今本科毕业的他又前往中科院天文台深造。FAST的落地,已经无形中改变了不少平塘人的人生轨迹。
平塘的天文研学探索走到现在,当地的相关产业链条也在不断被补齐。2016年,记者在FAST将要建成时,曾经到访于此,那时和FAST同步落地开放的,只有摆渡车的乘车点和天文体验馆的场地,附近都是荒坡和村落。8年过去,已然是另一幅场景。
从售票处走向乘坐摆渡车的检票口,步行五分钟的路程上,布满了后续招商引资而来的体验馆、天幕街、VR体验馆等场馆,为了纪念南仁东,当地在景区还特别建设了南仁东纪念馆,拉长了整个研学路线。
但郝三元依旧觉得,作为一个世界级IP,这里值得开发的空间还很大。前几年,郝三元开通了个人账号,在账号上做天文望远镜相关的科普内容,积累了几万粉丝。现在,他开始尝试发布有关FAST和研学的内容,想通过短视频的流量,让更多人了解并来到平塘。他所在的团队也正准备开发FAST相关的文旅产品,让游客不仅仅是来到这里,还能有所消费。
杨秀森所在的伟泓研学营地,在完全开发后,将可以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这两年,他们也在摸索完善研学课程,除了以“天眼”为核心的天文科普,他们也加入了平塘的地质探究和非遗文化的人文课程,“想把这里打造成贵州第一个集天文科普、综合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研学营地。”杨秀森说。
在石雷的设想中,之后平塘研学产品的体系,不仅包含天文,还有地质、桥梁、少数民族风情、非遗文化体验等内容,可以带动全域发展。
2023年,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平塘县GDP的占比已经达到46%。以天文研学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天眼”景区,正在规划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进行配套设施的升级,他们的目标,是想把这里建成“国际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目的地”。
但眼下,对平塘的文旅部门来说,最棘手的还是如何提升平塘在七八九月旺季的接待能力。为了后续发展需要,天文小镇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我们既在招商也要选商,不能一股脑的什么都往里面放,要根据整个旅游发展规划,一步步配置,最终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石雷说。
现在,平塘共有9家研学营地,14家研学机构,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平塘县的研学接待床位已经超过一万个,在旅游旺季依然不够用。“因为看好FAST的天文研学市场,社会资本才来投资。”石雷说。
最近几年,吴勇见证了FAST研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小镇上的民宿变得更加“内卷”。今年吴勇把隔壁的一栋住房也置换过来,形成两栋合一。他的18间客房在整个天文小镇最早装起了智慧操作系统,客人可以语音控制开关灯、拉窗帘、投影。但现在,为了提高接待游客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多新开业的民宿不仅装上了智慧系统,十几家民宿都在三层小楼里装上了电梯。平塘很多旅游从业者也期待着,在未来,来平塘研学的学生们能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
安静的天文小镇上,几家民宿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装修,它们正在等待下一个旺季的到来。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