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石家庄日报
本报记者 刘立芳
冬日和煦,登上石家庄正定南城门,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再现千年古城的历史风华。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各类馆藏文物7672件,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近年来,石家庄市正定县把古城保护放在重要地位,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的蓬勃生机,“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守护古城风貌 留住乡愁根脉
“来到正定感到特别震撼,不仅能欣赏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还能在古香古色的旺泉古街感受人间烟火。”2024年12月30日,来到正定游玩的北京市民郭晓楠欣喜地说,行走在正定古城内,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之旅,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沉淀。
得益于近年来古城风貌保护提升,正定古城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正定划定8.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启动实施了24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切实保护古城历史文化价值。”正定县相关负责同志说,24项古城保护工程于2019年底全部高质量完工开放,“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有效恢复。
与此同时,正定县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了《正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定县城乡总体规划》《正定古城整体格局风貌规划》《正定城墙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及国保单位专项规划,将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之中。
为让古城保护有法可依,2019年10月,河北省首部关于古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出台,将每年8月24日定为“正定古城保护日”。
乡愁留得住,古韵更浓厚。如今,行走在正定,历史文化可感可知,古城古韵越来越浓。
围绕活化利用 丰富文旅业态
打卡古城古建、品尝特色美食、欣赏光影璀璨、品味深厚文化……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定正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场景。
“我们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为游客安排了一系列的常设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古城观光、夜景观光、古建研学、文创购物、民俗欣赏等。”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每逢节假日,还有更多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文旅产品供给。
围绕“古城古韵 自在正定”品牌,正定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多途径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建成开放正定博物馆、城墙博物馆和元曲博物馆等一批展现正定历史文化风貌的窗口。修缮县级文保单位马家大院,开放府文庙、梁氏宗祠和蕉林书屋,将阳和楼提升改造为集游客服务中心、开放式文创中心、文化展演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新地标。
现在,正定已形成红楼文化经典、乒乓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等旅游品牌。下一步,该县还将用文化提升旅游品味,打造符合游客需求、具有生活温度的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来正定,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特别激动,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美食也很多。这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还会再来玩。”邢台游客张洁告诉记者。
坚持以文塑旅 推进文旅融合
眼下,虽然已经进入寒冬,但在正定荣国府景区,依然游人如织,欢笑声此起彼伏。“我是一个汉服爱好者,这里是八七版红楼梦的拍摄地,所以今天特意选了黛玉的造型来拍摄。”游客赵月阳说,把自己装扮成红楼梦中人,身临其境感受红楼梦文化,别有一番意境。
正定县坚持以文促旅,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优势禀赋,深度挖掘和用好特色文化资源,把古城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通过举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之“正定夜最美”文旅推介活动,推出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文旅活动。开展文化项目进景区、非遗表演进景区等活动,发展沉浸式旅游新业态,以“行走式”的观演模式、“穿越感”的情景体验,赋予正定文化更大的吸引力,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正定文旅融合新名片。
灿烂的文化、“活”起来的文物,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古城、文物、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了正定多业态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提供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文化活动,讲好正定故事,激发古城活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切实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古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定县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