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李庆雷 虎婧柳
绿色发展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 17775—2024)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次修订强化了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了绿色发展导向,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和运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厉行节约和绿色消费”列为等级划分的前提条件。各类景区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资源观,采取科学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式,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各地探索推进的绿美景区、无废景区、零碳景区建设,为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绿美景区:加强绿化美化,维护生态安全
绿美景区是指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适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索运用植被恢复新技术,合理提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保护地方优势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安全维护,营造特色旅游景观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资源价值和游客体验品质的景区。它以修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为基础,以生态安全和旅游体验为最终目标,谋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是旅游景区绿色发展的基本抓手。
2022年7月,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将绿美景区列为八大实施重点之一,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游制宜的要求,全面提升景区观赏性、适游性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景区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创建绿美沉浸式体验场景,塑造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绿美环境,提升游览体验。随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印发了《云南省绿美A级旅游景区三年行动方案》,并根据《绿色旅游景区》(LB/T015—2011)行业标准制定了《云南省绿美A级旅游景区建设导则》《云南省绿美A级旅游景区标杆典型评审推荐细则》《云南省绿美A级旅游景区评分表》,从植被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景观绿化美化、资源管理(植被资源管养)、卫生环境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和评价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现场评定,评选出了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开远市凤凰生态公园、凤庆县滇红第一村等绿美景区标杆。2024年7月,云南省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开展美丽示范建设、持续加强美丽景区建设。
近年来,红河州弥勒市坚持以绿为底、绿美先行,依托太平水库,实施“客土改良”“植苗造林”和“环湖整治”工程,将4500多亩石漠化荒山打造成了山水相映、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生态公园。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打造景观园林小品,培植大地艺术景观,建设森林木屋酒店和会议中心,带动周边居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化培育种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目前,太平湖森林小镇已经成为滇中地区和周边省市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
无废景区:控制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
无废景区是通过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使废弃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旅游景区。所谓“无废”,并不是指绝对不产生固体废物,而是尽最大可能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效益。它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基础,以科学技术为保障,以管理措施为辅助,以固体废弃物为着眼点,旨在控制景区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倡导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服务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
无废景区是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选择典型城市先行先试”“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2024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在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试点城市(如三亚),各类景区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地理位置偏远、无法借助城镇环卫设施处理垃圾的景区成为工作重点。同时,如何利用景区人流量大的优势,结合游客的体验需求,创新宣传引导方式,普及“无废”知识,传播“无废”理念,亦是无废景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除海南三亚外,海口、肇庆、广州、南京、兰州、苏州、无锡等地也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无废景区建设,海口、南京、宜宾等地还公布了一批无废景区名单。其中,肇庆市制定出台了《“无废景区”建设规范》团体标准,提出了景区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设施建设、宣传培训、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评选出两个无废景区。其中,七星岩景区设置了直饮水供应点,倡导“无纸化”购票服务,并利用引导标识、提示牌、“看物识字”等方式传播“无废”理念;包公文化园购置了可移动分类垃圾回收车,专门建设了“无废景区”展览馆,除了建设标准宣传栏、建设情况宣传栏外,还设置了利用废弃物制作小摆件、开展无废教育活动的手工小教室。
零碳景区:减少碳排放,挖掘碳汇潜力
零碳景区是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法,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旅游景区。它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服务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在低碳旅游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零碳景区聚焦碳源和碳汇管理,运用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中和技术,谋求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
相较于工业企业,旅游景区碳排放总量不大,但内部交通、室温调节、人工造景、夜间照明、食品生产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功能多样,包括村寨的旅游景区(如武夷山、普达措、九寨沟等)。部分景区还涉及森林、地热、风能、水电站等,拥有实施清洁生产或碳中和的优势。此外,有些热点景区客流量大,具有较好的宣传推广效应。有鉴于此,不少旅游地开始在服务、经营与管理中践行低碳甚至零碳理念。例如,扬州瘦西湖探索建设全电气化碳中和生态景区、广州市越秀公园建成碳中和主题园、长沙橘子洲创建“零碳岛”等。
近年来,安徽黄山、山东潍坊、江西资溪、福建武夷山、浙江仙居、天津蓟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积极推进零碳景区建设,内容涵盖能源消耗、碳排放、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等。其中,黄山制定了《山岳型零碳景区评估方法暨黄山风景区零碳景区创建方案》,持续推进植被碳汇保育、景区能源替代、绿色场景创设、智慧旅游发展等,创新“山上游、山下住”“净菜净物上山,垃圾洗涤物下山”“景点封闭轮休”等绿色运行模式,完成了碳源、碳汇调查、核算与评估报告,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授予“零碳景区示范基地”称号。潍坊峡山生态风景区积极利用优势生态资源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实施光伏和地热等新能源利用、林业碳汇吸收,成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的“全域零碳景区”。武夷山明确了“全国首个零碳国家公园、5A级景区和首个全县域、全要素零碳旅游城市”目标定位,编制了《武夷山碳普惠运营体系规划》《旅游者低碳行为指南》,细化零碳旅游景区评价标准规范,打造5条景区零碳旅游线路,建设景区智能化调度系统、新能源旅游巴士、节能环保夜景工程等零碳旅游项目。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