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行业格局生变 消金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

【财经分析】行业格局生变 消金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4年12月31日 14:33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2月31日电(记者 王淑娟)增资、调整股权、甩卖不良资产、规模收缩……扩张“慢下来”是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的整体主基调。2024年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依然保持在31家,已连续两年未有新机构获批。与此同时,行业格局生变,龙头公司规模收缩,一些“腰部”公司正逆势崛起,尾部公司持续承压。

市场竞争格局加剧,监管新规提出更高要求,展望2025年,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一轮深度变革的周期。“几家欢喜几家愁”,变局中,洗牌还在继续,头部消金公司变阵,尾部机构或面临去留问题。同时,消费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发展新时期,助推内需作用将愈发凸显。

增资冲刺,仍有多家未达监管“红线”

近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年内增资冲刺。

12月24日,中信金控、金蝶中国宣布共同向中信消金出资3亿元,由此,中信消金注册资本将达到10亿元;同日,成都银行亦向锦程消金增资,将其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

其实,2024年以来,多家消金公司都进行了相应的增资安排,行业迎来一波“增资潮”。例如宁银消金、海尔消金、长银五八消金等机构都相继增资。

密集增资动作以及股权调整的背后,对应的是监管新规的要求。根据2024年4月正式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实缴货币要达到10亿元及以上,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从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以压实股东责任。

更进一步的监管要求刚刚落地。根据2024年12月最新发布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管理分值权重为15%,仅次于风险管理权重(25%)。这意味着,注册资本及主要股东要求未达标的消金公司评级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根据记者梳理统计,目前31家消金公司中,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的还有7家:北银消金、盛银消金、晋商消金、蒙商消金、幸福消金、金美信消金、唯品富邦消费金融。

此外,北银消金、平安消金、海尔消金、杭银消金等多家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未满足监管要求。例如,作为国内首批设立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北银消费金融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银行,持股比例为35.29%,距离50%的监管红线还有差距。此外,海尔集团公司目前持有海尔消金49%的股份,也仍未满足监管要求;锦程消金目前的第一大股东为成都银行,增资后成都银行持股也仅达到38.86%,未达到监管红线。这预示着不少消金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或将面临股东结构的调整。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结构相对单一,无法吸收存款,资本天然消耗较快,其资本充足性直接关系到金融业务战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增资、股权调整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个重点。

合规转型,行业进入新转折点

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和消费金融公司行业的发展变化,《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今年4月正式生效,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在年底也正式出台,这是消金行业2024年的两个重要监管文件。

强化消费金融公司分类监管的新局势下,31家消金公司的发展无疑将进一步分化。评级高的消金公司在业务创新、融资渠道与成本等方面都将有更大空间,而评级低的机构不仅融资受影响,业务范围也将被限制,处于重组、被接管、实施市场退出等情况的消金公司将直接被列为S级。

近两年来,受到弱需求和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消金公司业务规模扩张有所放缓。从披露的2024年中期业绩观察,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消金公司中,除蚂蚁消金外,其余四家均收缩了资产规模,腰部公司则逆势增长,尾部公司持续承压 。

此外,2024年,多家消金公司的高管密集更迭,包括蚂蚁消金、小米消金、招联消金、阳光消金等,“高层换血”这也是行业转型变革的缩影。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2024年以来,消金公司高层频繁变动,是消费金融行业正处转型变革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从2024年业绩情况来看,包括头部为代表的消金机构业绩增速放缓趋势显著,在行业分化加剧的关键时期,适当引进新型管理人才,有助于根据当下最新形势开展战略、业务等方面的研判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持牌消金公司经过多年的持续规模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布的《2024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认为,在整体宏观经济波动、利率持续下行的影响下,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对客利率持续下降,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在缩小,并且银行借助线下网点优势持续下沉,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对长尾客群的持续关注,不断削弱消金公司的竞争力,倒逼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求变,行业进入到新的转折点。

行稳致远,转型变革“众生相”

从发展阶段看,当前的市场环境倒逼消金公司重构业务模式,重塑客户结构。观察2024年消金公司业务转型变革“众生相”,可以发现,在获客方面,消费金融机构的自营渠道比重在明显提升,而风险管理则成为业务更加重要的抓手。

从业务模式上看,近年来,互联网助贷平台作为第三方成为消金公司获客的重要引流渠道。根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目前31家消金公司均开展线上业务,所有消金公司均借助线上第三方引流方式获客,超过25家机构的线上第三方引流投放超过50%。

但这一模式受流量红利衰退和存量竞争影响,也带来了成本高、风控难等问题。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消金公司的获客策略正在悄然生变。

例如,以线上模式为主的招联消金,在强化与股东方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的协同。据悉,招联消金在中国联通App线上开展常态化活动,并依托中国联通线下业务渠道和场景的天然优势投放消费分期贷款。

而以线下模式为主的兴业消金,近期与兴业银行携手试点业务融合发展,打通兴业银行零售客户经理、信用卡客户经理与消费金融客户经理三支队伍综合营销体制机制,实现“一张面孔对客户”。

“此前,蚂蚁集团的优势是在线上,2024年二季度开始,我们建立了蚂蚁消金自己的线下场景与业务团队。”蚂蚁消金总经理江浩向记者透露,蚂蚁消金目前已在约20个二三线城市开展了线下业务,未来将深入更多消费场景,包括大众化的商超、家具市场,以及一些特色消费场景,比如补牙等,在线下和商家达成合作。

江浩举例,蚂蚁消金在线下参与了重庆消费券的商家合作,原来线上触达不到的很多商家都达成了合作,推出免息分期等金融产品。

线上模式好还是线下模式好?在江浩看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大家能够最终达成一种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市场深化,不良资产规模急剧上升,成为悬在消费金融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前三季度,消金公司批量转让的不良资产规模已远远超出2023年全年。不仅规模较大,而且转让的折扣力度也很大。业界认为,不良贷款转让能够助力消金机构减轻“历史包袱”,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31家消费金融公司应坚持“普应适度,惠无止境”的原则,加强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消费信贷利率逐步下行,更多应用金融科技,提升催收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编辑:王春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招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