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10周年。记者从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利用“南水”超10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明年,北京市还将新增约10万市民喝上“南水”。
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京供水超100亿立方米,七成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为北京的供水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南摄
“10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水到达北京市团城湖调节池,标志着北京水资源利用开启了新篇章。”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说,10年来,北京水务部门在全市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在充分用好“南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节喝存补”的原则。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利用“南水”超106亿立方米,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刘松波介绍,“南水”进京10年来,北京市水务部门不断扩大“南水”覆盖范围,建成郭公庄、亦庄、石景山等16座配套水厂,日处理能力近500万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城市副中心和大兴、昌平、房山、门头沟等新城地区也用上了“南水”。与此同时,完成1300余个小区和单位的水源置换,推动137个村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城区水厂使用“南水”比例由2015年的67%提高至2024年的近80%,超1600万北京市民喝上了南来之水。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供水企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10年来已累计安全供应“南水”超75亿立方米。为了让市民“喝得安心、用得放心”,10年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不断摸索南水的“脾气秉性”,科学应对原水水质波动,持续优化水质监测体系,确保将自来水安全、洁净的送入千家万户。
市自来水集团副总经理曹楠介绍,“南水”经过长距离明渠输送,易出现夏季高温高藻、冬季低温低浊特点。为此,市自来水集团积极优化藻类检测方法,逐步摸清“南水”藻类变化规律,通过强化预加氯、预投加粉末活性炭、调整混凝剂和臭氧投加量等方式,有效去除藻类。目前,集团地表水厂全部采用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消毒等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出厂水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让更多市民喝到包括南水在内的优质水是我们近期重要的工作目标。”刘松波表示,明年,北京将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00公里以上,同时加快建设海淀温泉水厂、丰台河西第二水厂等;推进房山丁家洼、大兴国际机场、怀柔地表、顺义地表等水厂的前期工作。明年底海淀温泉水厂将基本具备通水条件。未来,顺义、怀柔等新城的居民也将会喝上“南水”。
北京市水务局将继续开展自备井置换,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仅通过自备井置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两项工程的开展,明年就将新增约10万市民喝上南水。”刘松波说。
此外,北京市水务局已启动“十五五”时期供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下个五年,本市初步规划日供水能力再增加100万立方米,新建供水管线1500公里以上,完成近千个老旧小区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利用更加智慧化的科技手段,不断提升管网漏损控制水平。未来新增的水厂也将以配置“南水”为主,让更多市民受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