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今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会后,全国政协委员们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委员们表示,2024年“三农”工作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大局增添了底气、赢得了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展望明年,“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使命责任更重。下一步,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举措,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稳产保供,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在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后,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看来,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确保每一块被占用的耕地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要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保障耕地质量不降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耕地种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引导和调整,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滥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推动粮食稳产丰产,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着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不断活跃粮食市场购销;还要加强政策措施协调联动,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努力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要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认真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严肃查处各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
如何落实?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元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这次会议指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得让科技力量“攥指成拳”,快马加鞭把成果落地生根。一方面,夯实农业科技的“地基”,就要往深里研究,把种业、养殖业这些关键领域的“硬骨头”啃下来,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田间地头”,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也要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当下部分头部企业研发能力渐强、创新意愿颇高,那就让他们在科技创新项目里多“露露脸”,立项上多给点支持,让企业牵头,和科研院校一起“搭台唱戏”,把产学研用这盘棋下活,把企业在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进而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就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既立足当下,破解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表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必须完善常态化防返贫致贫与分层分流帮扶制度、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政策、加强农业保险在农民增收上发挥作用。下一步,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动态指标,打通各行业部门数据壁垒,完善智能预警模型,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和消除人为造假,提高监测精准性和帮扶的及时性;建立更加科学的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准确识别、评估农户帮扶需求,区分有无劳动能力、突发意外陷入困境、缺技能素质等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风险类型采取合适的针对性帮扶措施,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大做强各类帮扶产业。要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与农民增收挂钩机制,明确挂钩的标准和操作流程,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得扶持政策后需要带动农户增收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带动效果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支持效益。要破除政策性农业保险“易买难赔”窘境,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引导和监管,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与其他强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建立保险基金等创新形式的保障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补偿额度。
激发动力活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会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看来, 这项重要内容,既讲清了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也强化了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对我们如何抓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农为本,围绕做强农业发展多元化产业,坚持农工贸一体、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全面推进。”王传喜告诉记者,代村先后建设了农业企业园、新农人培训中心、兰花雅集等新产业集群,实现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互促进,农产品加工与种植、营销相得益彰,健全了农业全产业链,完善了联农带农“共富链”。随着产业提质扩容增效,有效带动周边1万多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
“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发展新产业,也要深入巩固好老产业,推动新产业抢占市场、老产业动能鼎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协同配合的工作思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稳定向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两个稳定’。”王传喜如是说。
那么。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委员们有着各自的思考与实践。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知联会会长唐俊杰看来,不仅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挖掘地方特色,还要下大力量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如,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快速提升品牌数量和品牌效益,让农产品有身份、有地位、有市场。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作为委员履职建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重点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表示,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实现农民增收。我们要在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环节上,通过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实施农产品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或者品牌培育等手段融合运用,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标准化引领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发展典型,带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稳步提高,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时,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品标准化。大力推广农业特色产品的品牌建立,加强农业特色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特色产品标准化发展,带动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记者:李元丽 孙琳
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