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华夏经纬网
央视网消息 近日,走进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这座承载着千年客家文化与红色记忆的古镇,碧水环绕的半岛里,青砖黛瓦映斜阳,五颜六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景观,将古镇装点如画。
“得益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创建,新泉变得更美更靓了。”连城县新泉镇党委书记吴怀生介绍说。该项目计划投资1208万元,通过综合整治,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配套建设居民交流公共空间,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旨在打造人文气息浓厚、地域特色彰显、社区治理有序的宜居集镇,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百姓“点单”绘美家园
“这里之前垃圾成堆,又脏又臭,现在弄好,我们大家可以种种菜养养花。”张大叔站在家门前不远处的小菜园乐呵呵说道。
新泉镇组建闽台乡建乡创工作团队,走家串户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百姓“点单”,对人居环境进行精准的整治提升,让古村古建旧貌换新颜。在资政第,门口曾经的乱石堆、垃圾堆被改造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蔬菜园地,原先的猪圈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修缮后的进士第,则成为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兵服务驿站为一体的村民文化会客厅。泡温泉是新泉群众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但原有的大众澡堂环境差、水质不稳定,经过重建改造后,每天进出澡堂的群众络绎不绝。“澡堂修好后条件好多了,我们太极队每天早上一练完太极就过来泡温泉,很舒服。”巫大妈拎着装着衣服的袋子神清气爽地走出澡堂。
与此同时,新泉镇有效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故事,让乡村成为惠民、乐民、育民的大舞台。在公共区域融入了“乡愁”元素,绘制出一批具有新农村特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创意墙,让文明礼仪、乡村振兴的元素登上文化墙,用群众喜闻乐见和随处可见的形式,让一面面单调的墙“开口”述说新泉故事。
阳光公开温暖民心
走进新泉村红二代张八妹经适老化改造不久的家中,房屋吊顶、墙面粉刷以及瓷砖铺贴让婆婆的小屋焕然一新,新建的卫生间和厨房也井井有条。难以想象,之前这里还一片杂乱和破败。婆婆满怀感激紧握着镇干部的手,动情地说:“真的非常感谢政府,房屋改得很好,我们老人住在这里感到非常舒适。”
新泉镇在项目推进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配套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乡建乡创资金用于亮点提升为主要原则,探索出台湾团队宣讲、居民自主申请、村委与设计团队考评,选点结果公示的实施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乡建乡创资金使用民众效益最大化。目前已完成适老化改造两户、宜居化改造两户、民宿化改造一户,取得良好成效,具有积极带动效应。其中张奶奶房子便是适老化提升的生动缩影。
阳光公开,全民监工。自项目建设以来,新泉镇严格监管施工过程,倒排工期,配备专职人员落实进度。同时,实施项目进度一日一报制度,及时向群众通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不仅可以随时了解项目的最新动态,还确保项目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有序进行、高效推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闽台合作共绘美景
闽台两地同根同源,在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新泉镇在项目推进中,引进台湾乡建乡创团队与本地团队进行配合,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两地共通的文化底蕴,保障整体设计效果及落地性。
怀旧与新貌的交融,让新泉红色古镇熠熠生辉。通过前期深入摸排,两地团队盘点镇区闲置公共资产,对新泉沿街景观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紧扣新泉镇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古街、古建为本色基底,以文化旅游、客家美食、温泉疗养等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微改造、巧提升方式,增加新泉特色字牌、建设口袋公园等,对主街线路进行改造,对沿街景观进行提升,最大程度地还原集镇风貌,丰富整体风格。在建设过程中,闽台两地深入交流合作,进一步彰显闽台特色,让两岸融合在人、物、文化的潜移默化中焕发新的光彩,增强两地同胞文化认同。
“样板镇的建设将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提供有力支撑,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吴怀生表示,“我们将注重保护和传承新泉的红色文化,加强闽台合作交流,让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新泉成为红色教育和乡村旅游的新高地。”(文/黄水林 江钰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