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石油印记 | 勇立潮头奔一流

2024石油印记 | 勇立潮头奔一流
2024年12月19日 11:32 市场资讯

临近岁末,回首即将过去的2024年,中国石油以浓墨重彩描绘了绚丽的画卷,奋进之路上满是创新与突破的斑斓足迹。

  这一年,从油气勘探钻至万米地宫,到炼化业务攻坚“高精尖缺”;从销售终端的“油气氢电非”布局,到装备制造的前端科研……勇往直前的开拓者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勇攀登,全力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收获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硕果。

  在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行的过程中,两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深入实施,“数智中国石油”建设迈上新台阶;新能源新材料新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科技治理体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完善,孕育出一批石油科学家和能源化工领域战略科技人才。

  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坚守在科研一线,在攻关研究的征途中默默耕耘,用心血与汗水浇灌出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突破性成果,书写下一连串闪耀夺目、足以载入史册的新篇章。这些辉煌成就推动着中国石油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从跟跑为主、局部领先向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深刻转变。

  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将坚定不移地走好创新之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的辉煌篇章。(彭晨阳)

刷新深度 钻透万米地宫  

【事件回顾】3月4日14时48分48秒,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标志着我国万米钻探系列技术进入世界前列,在我国钻探工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

【代表企业】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塔里木油田。

讲述人:塔里木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副院长张志

  3月4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大关,一举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标志着我国万米钻探系列技术迈入世界前列。

  现场人声鼎沸,沙海欢腾。我走下钻台,与同事们逐一相拥,眼中不禁泛起微微的泪花。这条通往万米深处的路,其艰难程度远超想象。从0米到8000米的钻进过程,共耗费了14支钻头,而从8000米至10000米,钻头的消耗量超过了前8000米的总和,且单支钻头的平均进尺仅150米就会出现严重磨损。

  万顷流沙下的岩石已历经亿年沉积,地层温度达190摄氏度以上,钻具所承受的压力更是高达140多兆帕。在万米深处开展钻探作业,是对我国深地钻井装备的一次全面且严苛的综合检验。

  集团公司集结各方精锐力量,破除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智能控制一体化平台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

  塔里木油田和西部钻探公司等单位精心挑选骨干人员,成立万米科探井工作专班,并组建9支技术支撑组,从地质、工程等方面,靶向攻关超硬耐研磨材料、耐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等前沿技术和储备技术,为成功突破深地极限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技术人员为每套层系、每个井段,都“量身定制”适配的钻具组合和工程技术方案,“一段一策”优化调整钻井参数。同时,研发并应用耐温240摄氏度的高强度取芯工具、抗拉强度高达942吨的钻杆等一批国内顶尖装备与技术,在万米深地经受住了考验。

  突破万米,是对“地下科技珠峰”的重新定义。面对极端恶劣复杂的井况,以及下套管和取芯等高难度作业任务,全体人员无一退缩。每个人的心中都秉持着一份坚定的信念:“把我国第一口万米深井打好,此生无憾!”

记者观察:

  10000米不仅是钻井的深度,更是认识的维度、科技的高度,是技术的极限挑战。深地塔科1井成功突破万米的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勇创新、敢作为,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巅。在向万米以深的征程中,中国石油正凝聚起强大的合力,直面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更深、更复杂的地下,打造更多“大国重器”,攻克更多“极限挑战”,刷新更多“中国深度”。(王成凯 文亮 采写)

突破极限 炼就“火眼金睛”  

【事件回顾】6月2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简称“两宽一高”)项目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中国石油首次问鼎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代表企业】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东方物探公司。

讲述人:东方物探公司高级专家何永清

  6月24日,我有幸作为“两宽一高”项目成员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当亲眼见证国家领导人颁发奖状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泪水夺眶而出。15年的攻关,其间数不清的困难与喜悦,在那一刻化为自豪与感激。物探人找油找气的价值创造获至高肯定。

  身为国际化大型物探企业,愈发明晰参与全球竞争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研发历程,西方公司曾称其为“魔法”。这项技术实现了生产日效的飞跃,单日即可完成超过5万炮的采集任务,相当于地震队以往一年的工作量。正是这项技术的突破,助力东方物探在全球高端物探市场——阿曼获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2017年,阿曼石油开发公司提出日效3万至5万炮的作业目标,这对当时刚突破2万日效的业界而言挑战空前。我们组成攻关团队,全力研发超长距离电台、海量连续数据的质控方法、超大规模激发接收设备的管控系统及混叠数据的解混方法等新技术新设备,向“不可能”发起冲锋。

  历经无数挑灯夜战与屡败屡战,最终在内蒙古荒漠完成系统联调,形成了可控震源高效混叠地震采集新技术,并通过阿曼石油开发公司严苛的现场验证,于2017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

  2.8万、3.1万、3.8万、4万、5万……看着不断被刷新的日效,我心中豪情万丈。这是东方物探研发工作者矢志不渝终有所成的慨叹,也是勇于实现技术突破的自信。2019年4月,我们创造出目前陆上地震采集5.4947万炮的最高日效纪录。

  从“充分、均匀、对称”地震波场采样新理念的提出,到宽频大吨位可控震源的自主研发、全球首台超大道数地震仪等设备的问世,再到以领先的地震采集工程软件、全球首套五维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为代表的一系列配套专业软件的研发……“两宽一高”技术日臻成熟并大规模应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打破自我设限,打破行业“不可能”。

记者观察:

  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两宽一高”在国际赛道上展示了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快速进步。作为技术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是“生命线”。“两宽一高”历时15年科技攻关,在地震勘探理念方法、软件、装备及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引领全球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支撑油气勘探取得一系列大突破、大发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刘津彤 采写)

优化生态 构筑创新中心  

【事件回顾】6月,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双百行动”“科改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结果中,中国石油所属11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获评5个“标杆”、6个“优秀”,其中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获评“标杆”。

【代表企业】中国石油首批“科改企业”——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讲述人: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信息中心主任郭彪

  今年,作为集团公司首批“科改企业”之一的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在国资委专项考核中再次获评“标杆”,这让我倍感振奋。

  今年,“科改行动”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董事会的日常运行也已进入规范高效阶段。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借鉴国内领军企业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对标对表改革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不断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引入科技领军人才进入董事会,选聘了精通市场化经营管理的外部董事,改组成立了第二届董事会,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引领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改革成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日臻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跑出加速度,一年来获得大批量可喜的实践成果。

  2023年,集团公司新组建中国石油昆仑制造有限公司;同年底,北石公司划归昆仑制造管辖,企业定位也转变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创新中心”。从一家有着近70年发展历史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成为创新中心,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压力巨大。

  作为信息部门负责人,为加速创新中心建设,今年,我们引进大量专业高端人才,与业内龙头企业联合开发昆鸿系统,联动生态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构建油气全产业链工业控制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工业互联智能装备生态圈,助力“数智中国石油”生态体系建设。同时,加速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不断提升加工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陆续引进一些智能化设备和生产线,加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带动企业生产制造质效不断取得质的飞跃。

  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进入快车道,我们也将与公司各部门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在加速推进“科改行动”第二阶段目标任务高效完成的同时,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装备创新中心。

记者观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北石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首批“科改企业”,面对新角色、新定位,聚焦思想观念转变、核心功能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模式变革,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业务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装备力量。(梁伟 采写)

 迭代技术 打造“智慧大脑” 

【事件回顾】4月28日,中国石油加油站管理系统3.0全国上线收官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加油站管理系统在集团公司所属2万余座加油站全面上线应用,为中国石油销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基础系统保障。

【代表企业】中国石油加油站管理系统3.0承建单位——昆仑数智公司。

讲述人:昆仑数智加管3.0项目经理温东海

  12月12日,加油站管理系统3.0项目组迎来了又一个系统升级的关键时刻。这一天,我们计划上线705个新功能点,为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注入新的活力。

  晚上9时,升级工作正式开始。整个项目组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成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一道道升级指令如潮水般发出,一项项任务被逐一标记为已完成。

  经过数小时奋战,13日凌晨4时,28个中心、178个工程全部发布,系统升级完成,各中心监控数据均显示正常。6时,从加油站现场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验证场景全部通过!”彻夜未眠的办公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加油站管理系统v4.3.0版本成功发布。

  自2023年6月30日第一个试点站上线加油站管理系统3.0以来,我们已经发布18个大的升级版本,每个版本都包含400至800个功能。这些功能的不断迭代和优化,为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现场业务和客户带来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体验。

  对于这样一个遍布全国2万多座加油站、拥有千万级别互联网用户的系统,我们始终坚持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通过技术创新和架构优化,实现了系统升级不停机、加油站班结不停枪等智能化功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干扰和不便,真正实现了“无感体验”。

  这些智能功能的背后,离不开我们团队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从加油站管理系统3.0项目研发伊始,我们就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首次采用中台架构等先进技术,打造了28个“高内聚松耦合”的业务中心,不仅为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架构保障,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迭代效率和安全性。

  在加快推进“数智中国石油”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根据市场变化、用户创新的需求,在搭建的中台架构平台上,快速迭代、持续演进,全面支撑中国石油销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推动加油站行业整体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

记者观察:

  在数字化改革的大潮中,中国石油加油站管理系统3.0的升级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项目组通过深度融合数智技术,实现了系统架构的全面革新,加快了系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速度,在极大地提升了加油站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推动能源行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迈进。(赵双 采写)

打破垄断 照亮“中国心”

【事件回顾】11月1日,昆仑润滑长寿命商用电驱桥油实现量产,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外资品牌在电动商用车轻型电驱桥油市场的长期垄断。预计2025年年中该油将加注到吉利远程20万台E51车型中。

【代表企业】新中国第一滴润滑油生产企业——润滑油公司。

讲述人:润滑油公司兰州研发中心工业用油所齿轮油领域负责人于海

  当得知我们自主研发的电驱桥油通过了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商用车集团)严苛的DV台架验证消息时,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对整个团队不懈奋斗的感动,对各方力量鼎力支持的感激,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能够打破外资品牌在轻型电驱桥油市场的长期垄断,是整个研发团队的骄傲,也是中国润滑油的骄傲。

  今年3月,吉利商用车集团向我方提出配套开发“E51电驱系统专用齿轮油”的用油需求。面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在车辆齿轮油技术平台上大胆创新、潜心钻研,全力攻克技术难点。

  尽管事先已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所预估,但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艰难数倍。比如,在电驱齿轮箱处于高转速的苛刻工况下,疲劳寿命长效抗磨保持机制与极压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与平衡,始终是制约电驱齿轮油开发的技术瓶颈。如果这个“卡脖子”技术难题不解决,那么新品开发工作便无从下手。

  那段日子里,整个团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心里都清楚,早一日攻破此难题,便能早一日消除后顾之忧。根本无须他人督促鞭策,强烈的责任感便如同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推着大家往前跑!我们从源头处寻求创新突破,对数十个样品方案展开了细致入微的筛选研究工作。

  在不断遭遇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凭借极压抗磨单剂合成技术的突破,我们解决了在苛刻工况下的极压抗磨性、氧化安定性和铜片腐蚀性等困扰业界已久的难题,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电驱桥油。

  这一自主技术产品,一次性通过六大台架试验验证,并顺利通过了加强版道路试验,成功助力客户降低电驱桥油成本17%,得到了吉利商用车集团的认可,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频共振。目前,昆仑润滑电驱动后桥总成专用油已实现量产,批量应用于吉利商用车集团。

记者观察: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润滑油公司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立足行业发展前沿,依靠自主创新打破了外资品牌在电动商用车轻型电驱桥油市场的长期垄断。这是对科技创新的深度探索,也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未来发展“第二曲线”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瞿燕 采写)

“心”语“新”愿》》》  

东北销售油品监督检测中心质量管理岗 樊鸣:

  希望能完成“数智化销售企业留样管理系统”“人工智能液体危险化学品物流机器”相关技术的研发,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工程技术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 刘伟:

  相信我们新一代石油科技人可以勇敢担当起深地科技战线的排头兵、攻坚者,不断打破我国深地钻探纪录,加速培育我国深地油气产业新质生产力,抢占深地科技制高点!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美琼:

  致力于研发性能优异的数据中心冷却液高端产品,并推进其市场规模化应用,为国家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实现降碳减排贡献力量。

寰球北京公司工艺部高级工程师 边思颖: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的新能源自主技术应用在更多的项目中,为“双碳三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宝石管业公司钢管研究院油井管研究项目部经理 唐家睿:

  继续围绕“深低海非”油气勘探开发用超高强度、耐高温、抗硫耐蚀等特殊材质、特殊形式密封等高端产品设计制造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深入钻研,为油气田高效开发注入强劲动能。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试验研究室副主任 王永超:

  立足岗位提升能力素养,持续加强非常规油气实验技术创新,优化储层评价方式方法,推动非常规油气效益建产,助力大庆油田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

锦州石化公司生产运行部工艺技术高级主管 王伟杰:

  钻研科技创新,致力攻关创效,继续为公司生产流程优化献计献策。

宝石机械公司国家研究中心一级工程师 李亚辉:

  锚定科技前沿,持续开展油气钻井装备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更好、提速提效的油气资源开发高端利器,助力国家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西部钻探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随钻测控研发中心 穆传鑫:

  尝试新方法,与同事攻坚克难,打造更多提速创效新成果,满足现场需求和员工需要,为建设一流企业贡献青春和智慧。同时,当好培训师,指导新员工快速成长,发展壮大我们的科研创新团队。

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宁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赵梦龙:

  瞄准新能源项目中的瓶颈难题,深耕绿色转型、清洁替代等重点研究领域,为高原油田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突破贡献更强劲的技术力量。

本版图片由中国石油图片库及受访企业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石油 石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12-19 国货航 001391 2.3
  • 12-17 方正阀门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