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冰川松鼠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全球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说:“什么叫领导?什么叫做政客?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期利益,人们拥护了他。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象我们一样的短视。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一时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
伊扎克・拉宾,这位曾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的杰出政治家,有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他推动了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积极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还因此与西蒙・佩雷斯、亚西尔・阿拉法特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拉宾深知以色列作为一个小国,被几亿阿拉伯人包围的地缘政治现实。尽管以色列在几次中东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清醒地意识到,50 年、100 年之后阿拉伯人很可能会发展壮大起来。若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并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一旦阿拉伯人强大了,以色列将会再次面临流离失所的困境。所以,拉宾主张的是以长远利益为考量的和平策略,这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高瞻远瞩。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埃勒・沙龙。沙龙在以色列防卫军服役超过 30 年,战功赫赫,有着 “以色列的巴顿” 之名,并且在以巴问题上素来以强硬著称,喜欢以暴制暴,代表着争取近期利益的强硬派。虽然他的强硬立场在当时能获得一部分人的拥护,满足人们对眼前利益的追求,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却可能给以色列带来更多的风险和隐患。现任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基本延续了沙龙以暴制暴的对外政策。
任正非借此深刻反思,对于企业而言,领导者绝不能仅仅迎合群众当下的意愿,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是要有超越当下的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去推进组织的长远目标。就如同下棋一般,如果只看得到眼前的两三步,那必然会在后续的对弈中陷入被动,而能看到十多步之后的棋手,往往就能提前布局,占据优势。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领导者若缺乏远见,只盯着当下的利益,那企业很可能在未来陷入困境。
01
从以色列的短视反观华为发展
任正非感慨 “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以色列那次选举结果的思考,更是对华为自身发展的一种警醒。
在商业竞争的大舞台上,很多企业往往容易陷入追求眼前利益的陷阱之中,就如同当时选择沙龙的那些人一样,只看到当下能获取的好处,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华为在发展历程中,也曾面临诸多类似的抉择时刻。
2000 年 IT 泡沫破灭后,整个通讯行业的发展趋于理性,市场增长逐渐平缓,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预计不会超过 4%。彼时的华为已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若要继续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势必会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和发展,很可能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四处树敌,甚至遭到群起而攻之的艰难处境。
但任正非并未被眼前的快速扩张机会所迷惑,他看到了华为当时还比较弱小,还不足以和国际友商直接抗衡的现实。他深知一时的利益获取可能会换来后续无尽的麻烦,所以他选择向拉宾学习,以 “土地换和平” 的智慧来应对。华为把竞争对手称作 “友商”,主动寻求与他们的合作,愿意放弃一些市场、让出一些利益,去和友商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例如,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华为坚决不打价格战,避免扰乱市场,以免引起西方公司的联合抵制。而是通过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客户认可,以此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实现稳步发展。正是这种着眼长远、牺牲短期利益的战略决策,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认可,不断加强合作会谈,从最初的艰难入局到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大品牌,这背后离不开任正非的战略远见。
总之,任正非通过对犹太人在以色列选举中短视行为的洞察,更加坚定了华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信念,懂得以一时的牺牲去换取更长久稳定和进步的重要性,这种战略远见也成为了华为在复杂商业环境中不断前行的重要指引。
02
华为“土地换和平” 理念
1、合作共赢的智慧选择
在阐述华为核心价值观时,任正非明确提出要向拉宾学习,秉持 “以土地换和平” 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将竞争对手视为友商,高度强调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展现出了一种超越常规竞争思维的智慧与远见。
回溯到 2000 年 IT 泡沫破灭后的通信行业,那时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趋于理性,市场增长的步伐逐渐平缓,华为虽然已经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渴望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但要达成这一目标,就意味着要从其他友商手中夺取市场份额。这一行为势必会直接威胁到友商们的生存与发展根基,极有可能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陷入四处树敌的艰难处境,甚至遭到众多友商群起而攻之。
面对这样的局势,任正非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他清晰地认识到当时的华为还比较弱小,尚不具备与国际友商直接展开强硬对抗的实力。倘若只图一时的利益,盲目地去争抢市场份额,或许短期内能看到业务数据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会给华为未来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后续可能会面临数不清的麻烦与阻碍。
2、韬光养晦的长远布局
正是基于对自身实力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的精准判断,华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韬光养晦的发展策略,决定向拉宾学习 “以土地换和平”。这意味着华为愿意主动舍弃一些眼前的市场机会,让出一部分利益,去和友商们寻求合作,努力成为彼此的伙伴,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进而实现共享价值链利益的目标。
在实际行动中,华为也是这样践行的。比如在海外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华为始终坚守不打价格战的原则,坚决避免因低价倾销而扰乱市场秩序,以防引起西方公司的联合抵制。华为深知,价格战或许能在短期内赢得一些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却会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相反,华为选择通过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优质、专业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认可与信赖,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口碑逐步巩固市场地位,实现稳步且可持续的发展。
这样的战略决策在华为与众多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华为与西门子的合作堪称典范。2004 年,华为正式与曾经的老对手西门子达成合作协议,通过给西门子做 OEM 的方式,向其提供数据通信产品,并借助西门子的品牌在欧洲市场进行销售。次年,双方更是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鼎桥。这次合作不仅让原本在 TD-SCDMA 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的华为迅速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还成功帮助华为有效规避了专利风险,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双赢。
再看华为与美国 IT 业著名企业 3COM 的合作。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华为将以北京研究所为核心的数据通信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注入新公司,并占据 51% 的股权,美国 3COM 公司则投入 1.6 亿美元,占 49% 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在对外高科技项目的合资上,首次凭借纯智力作为资本占据了控股权。而在后续的发展中,这一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COM 后来花了 8.82 亿美元回购华为持有的 51% 股份,短短三年时间,华为的股份价值实现了高达 4.5 倍的增值,年复合增值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77%。
除此之外,华为还与日本 NEC 在数据通信领域展开合作,由华为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NEC 则利用其在本土的市场渠道优势开拓日本市场,助力华为成功进入了日本这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市场。在互联网安全软件方面,华为与美国的赛门铁克公司在成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华赛,双方各占 50% 的股份,同样采用华为技术占股、赛门铁克出资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市场。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华为与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从最初的相互竞争、彼此戒备,慢慢趋向于成为朋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开始认可华为的实力与诚意,愿意与华为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在全球通信行业的大舞台上一起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为这种着眼于长远发展、敢于牺牲短期利益的 “土地换和平” 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了任正非的战略远见。它不仅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站稳脚跟,还助力华为一步步发展壮大,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后来者逐渐成长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大品牌,在全球通信行业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众多企业在应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03
任正非战略远见的实践成果
从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现实来看,其处于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之中,尽管过往的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拉宾深刻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世界在未来 50 年、100 年很可能会发展壮大起来。若以色列一直秉持强硬的、不妥协的立场,不通过 “以土地换和平” 的方式去与周边国家划定边界、和平相处,那当阿拉伯人强大之后,以色列必然会再次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甚至可能出现流离失所的悲惨局面。
然而,当下以色列的部分领导人或许更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利益,采取强硬的手段去应对周边关系,就如同当年沙龙所代表的强硬派做法一样。这种只看当下、不顾长远的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满足国内部分民众对于强硬态度以及所谓 “捍卫权益” 的心理需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近期的利益,比如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或者增强在地区内的威慑力等。但从长远的世界格局角度去审视,这样的做法实则是在不断积累矛盾与仇恨,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愈发孤立。
在全球都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对抗状态,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军事防御和地区冲突应对,还会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周边国家出于安全等因素考量,会减少与以色列的经贸往来、科技合作以及人文交流,这对于以色列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而且,一旦局势进一步恶化,国际舆论的压力也会接踵而至,让以色列在外交等层面陷入被动,使其在世界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削弱,给整个国家带来极大的生存危机。
华为“以土地换和平” 的理念为华为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避免了与西方公司的直接对抗,减少了发展的阻碍。
1、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华为的国际化征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而 “以土地换和平” 理念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让华为在出海过程中有效降低了阻力,逐渐打开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以俄罗斯市场为例,1996 年华为迈出海外拓展的第一步,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当时的华为作为一家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民营公司,毫无知名度可言,想销售出产品困难重重。即便在 1997 年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谷,西门子、阿尔卡特、NEC 等国际大牌纷纷撤资,俄罗斯电信市场投资停滞的情况下,华为也未能迅速打开局面,但任正非选择了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 年华为从俄罗斯国家电信局获得了第一个价值 38美元的订单,这小小的订单让俄罗斯客户看到了华为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此后华为在俄罗斯的业务以每年 100% 的速度增长,2001 年销售收入超过 1 亿美金,到 2007 年,进入俄罗斯市场十年后,华为终于成为俄罗斯电信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在欧洲市场,华为面对的是有着众多要求的发达国家客户,发展同样艰难。例如,为了进入英国电信的采购短名单,华为接受了长达 2 年的认证,通过不懈努力才最终通过,为后续赢得 18 亿美金的合同奠定了基础。而沃达丰这个欧洲巨头,华为也花费了 2 年多时间才实现突破。
然而,在 2000 年 IT 泡沫破灭后,整个通信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增长平缓,华为若想继续快速发展,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必然会引起西方公司的警惕与联合抵制,这将使华为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此时,任正非提出的 “以土地换和平” 理念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远见。华为主动将竞争对手视为 “友商”,不打价格战,避免通过恶意压低价格等破坏市场规则的方式去争抢份额。比如在欧洲市场拓展时,华为没有凭借自身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去强行挤压其他厂商的空间,而是选择与西门子等公司开展合作。2004 年,华为通过给西门子做 OEM 的方式,向其提供数据通信产品,并借助西门子的品牌在欧洲销售,次年更是成立合资公司鼎桥,实现了技术提升与市场拓展的双赢。
正是通过这样的合作共赢模式,华为巧妙地避开了与西方公司的正面冲突,减少了被群起而攻之的风险,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得以慢慢积累实力,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大影响力,从最初艰难地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到如今成为全球通信行业响当当的国际大品牌,这一路上 “以土地换和平” 的理念功不可没。
2、技术创新与合作
华为在与友商的合作过程中,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任正非战略远见的又一重要体现。
例如华为与西门子的合作,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产品供应与品牌借助,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鼎桥,让原本在 TD-SCDMA 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的华为迅速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还成功规避了专利风险。华为借助西门子的技术积累以及研发经验,补齐了自身短板,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从而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产品更具竞争力,市场份额也随之逐步扩大。
再看华为与美国 3COM 公司的合作,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华为注入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占 51% 的股权,美国 3COM 公司投入资金占 49% 的股份。华为的技术优势与 3COM 公司的资金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合作过程中,华为不仅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 3COM 公司带来了新的技术活力和业务增长点,使其在数据通信领域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短短三年时间,华为的股份价值实现了高达 4.5 倍的增值,年复合增值率达到了惊人的 77%,双方都从合作中收获了丰厚的回报,这充分证明了合作对于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互联网安全软件方面,华为与美国的赛门铁克公司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华赛,各占 50% 的股份,华为以技术占股,赛门铁克出资。通过合作,双方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共同提升了在互联网安全软件市场的竞争力,携手拓展市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
此外,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同样秉持合作与创新的理念。华为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满足所有客户的云服务需求,于是积极携手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云计算生态链。比如华为通过成为 OpenStack 的金牌会员不断向社区做出杰出贡献,并推出了 FusionSphere 云操作系统,集虚拟化平台 FusionComputer 和云管理 FusionMnanger 等软件于一身,让云计算平台建设和使用更加简捷,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云计算支持,也提升了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华为云在助力跨境电商出海方面也有着积极布局。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华为云揭牌成立全球数字贸易服务创新中心,承担起推动产业 “上云、用数、赋智” 的重要使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升在线交易能力,还通过汇聚行业优秀经验构建良性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出海所需的全方位服务,降低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成本,这也是华为通过合作与创新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影响力的又一体现。
总之,华为凭借着 “以土地换和平” 理念下的合作策略,在不同领域与友商开展深度合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了自身实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企业在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例,彰显了任正非战略远见的深远意义。
04
总 结
任正非的战略远见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华为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的前行道路,为华为的发展指明了清晰且正确的方向,而其 “以土地换和平” 的理念更是贯穿华为发展历程的核心智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任正非的战略远见体现在多个维度:在长远眼光与全局观上,他提醒企业领导者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要像拉宾一样站在长远角度思考企业发展,避免短视行为,很多企业因只看重短期市场份额扩大而采用恶性竞争手段,最终陷入困境,而华为在通信行业增长平缓时,任正非未盲目争抢份额,而是以 “土地换和平” 策略主动寻求合作,成就了如今的行业领军地位。在合作共赢策略方面,他打破传统观念,让企业认识到同行并非只有竞争,还可以通过合作共建良好行业生态,华为与诸多国际友商的合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合作能带来巨大机遇与发展空间,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懂得妥协的智慧也是任正非战略远见的重要体现,妥协并非软弱,而是为实现重要目标在次要方面做出适当让步的务实智慧,华为在与思科的 “世纪诉讼” 以及海外市场拓展中不打价格战等做法,都是通过妥协化解矛盾、减少对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现持续成长。
总之,任正非的战略远见是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值得广大企业领导者深入学习和借鉴。企业领导者应学习任正非那种立足长远、胸怀全局的眼光,不拘泥于一时得失,积极与同行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同时掌握妥协的智慧,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以战略远见为指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精心谋划布局,如此才能在走得长走得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