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近日福建惠安举办的“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上,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州玛塔”)与福建当地企业签署了一批土壤改良碳汇交易项目,开辟了农业碳汇新路径。泉州玛塔董事长王永明在接受专访时,深入分享了企业在探索牡蛎壳土壤改良碳汇的创新做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展现了泉州玛塔在推动生态环保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泉州玛塔成立于2018年12月,系惠安县为解决当地牡蛎壳固废垃圾而引入的牡蛎壳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承担单位。泉州玛塔以创新技术集牡蛎壳固废污染综合治理、生物改良材料研发、制造、应用为一体,突显其高效率、低耗能、资源化、产业化优势,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推动牡蛎经济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泉州玛塔积极探索‘牡蛎养殖—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的新模式,深入挖掘农业碳汇潜能,利用其核心专利技术将牡蛎壳废弃物研发制成的土壤调理剂,施用于土壤能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环境,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减少碳排放。”王永明说,企业年处理牡蛎壳固废垃圾达到了12万吨,可转化生产土壤调理剂10万吨用于改善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今年5月,由泉州玛塔等单位实施的“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在惠安县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地,项目面积1812.64亩。据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核算,该项目在实施种植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可实现碳减排量达5643吨。
王永明介绍,在该项目中,公司免费发放土壤调理剂给农户使用,“农户增产增收、减肥增效,我们获得碳汇收益”;项目二期公司将尝试新模式,直接出售土壤调理剂,碳汇收益则归买家所有。
“出售碳汇的收入能够有力弥补土壤调理剂生产成本,有效调动农户和地方改良土壤的积极性。”王永明说,土壤改良意义重大,但农户往往认知不足,投入意愿较低,单靠财政力量也远远不足。
对于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王永明表示,公司正逐步建立“资本+科技+农户”的牡蛎养殖新模式,与上下游环节形成高产量、高确定性、高附加值的产业联动,共助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阶段,公司将着力推动完善土壤改良碳汇的量化方法学,加大现有的“牡蛎养殖—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模式成果在国内外的推广力度。
编辑:穆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