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折戟多年后,连锁药店企业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养天和”)转身拥抱中成药制药企业嘉应制药(002198.SZ)。2024年7月9日,嘉应制药发布公告称,养天和以每股10元、总价3.55亿元的价格购得公司7%的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一个多月后,养天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李能携多名“老将”组建了嘉应制药的新管理层,并顺利入驻公司。据嘉应制药2024年8月下旬披露的董事会换届公告,李能经董事会选举成为嘉应制药新任董事长,游永平出任公司非独立董事、总裁职务。此外,另有两名非独立董事肖巧霞、黎林亦拥有养天和背景,其中,肖巧霞曾任养天和董事会秘书,黎林曾任养天和销售总监。
养天和成立于2002年,是从湖南走出来的知名连锁药店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超4000家门店,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前20名。嘉应制药则是一家老牌中成药制药企业,公司于2003年由广东省梅州制药厂改制而设立,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外界好奇的是,一家医药流通企业为何选择入股中成药制药企业?二者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10月26日召开的“嘉和万事兴——养天和与嘉应制药友情答谢会”上,李能将养天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自2016年开始,养天和走上“八年IPO之路”;第三阶段则是以8月23日其被选举为嘉应制药新任董事长为起点。对于这一阶段,李能将其称为“再创业”阶段。
在入驻的近四个月时间里,新管理团队对嘉应制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业务拓展、销售体系重塑等方面效果初显。但要真正提振嘉应制药的业绩,将嘉应制药打造成“客药第一股”,李能及其团队显然需要做更多。
重塑产品和销售体系
在冲刺IPO多年未果后,养天和还想做进一步努力。
近日,在嘉应制药调研活动中,李能透露,自2023年9月起,养天和就开始寻找标的企业,“看了五六家,都是生产企业”。
在选择企业时,李能强调,“我们不是看厂家,而是看厂家批文。一家制药厂最关键的是(产品)批文要好,它才有潜力,否则怎么做也做不好。另一方面,在选择的时候,还要考虑到适合养天和的渠道,符合养天和的长项,最终,我们选择了嘉应制药。”
嘉应制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当时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的第五代裔孙郑士隆在梅城创立“安济堂”。1955年,安济堂与当时几家前店后厂的制药作坊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成立“梅城镇制药生产合作社”,后者几经更迭成为后来的梅州制药厂,即嘉应制药厂的前身。
目前,嘉应制药共拥有5个剂型、70个药品批准文号,产品涉及咽喉类、感冒类、骨科类等多个品类,独家产品包括双料喉风散、接骨七厘片/胶囊、疏风活络片、固精参茸丸、吐泻肚痛胶囊等。
自2013年与湖南金沙药业重组后,嘉应制药的股权结构一直较为分散,加上长期陷于派系争斗,公司自2016年开始即处于无实控人状态。业绩方面,嘉应制药2016年至2023年的营收多数时候稳定在5亿元上下,但归母净利润波动明显,总体在-2.15亿元至5517.2万元间浮动,近五年则一直处于微盈利状态。
虽然以李能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入驻仅不到四个月,但已经从产品包装、剂型改良、适应症拓展、销售体系和车间生产等多个方面对嘉应制药进行了调整、重塑。
据嘉应制药管理层方面介绍,过往嘉应制药产品销售地域局限,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福建一带。销售模式也非常单一,主要依赖流通和处方销售,除此之外,既没有对区域价格进行管理,亦没有任何媒体传播、营销渠道以及促销拓展。
游永平在本次调研活动上提到,原先谁来要货嘉应都给,产品销售无人管理,以双料喉风散为代表的公司核心产品陷入低价恶性竞争,部分药店利用这一产品引流,导致产品价格出现与厂家倒挂的局面。“在新的管理层团队入驻嘉应后,管理层对品牌、产品包装以及产品工艺都进行了升级,并重点重塑了产品的价格体系,加强了市场秩序管控。如今公司在每个省份都有确定合作的经销企业,数量得到控制的同时亦便于管理,经销企业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所获利润也得到了提升。”游永平说。
此外,嘉应制药目前也在积极拓展医院、药店渠道,得益于渠道增加和销售体系调整,以双料喉风散为代表的产品市场需求增加,目前生产车间仍在加班生产以增加产能。
嘉应制药生产总监陈坚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位于梅州市的双料喉风散生产车间自今年9月份就开始加班生产以增加产能,员工原来每天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00-下午5:00,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晚上6:00-9:00的加班时段,此外,车间还从其它岗位协调人员以增加员工数量,整个车间的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在产品研发方面,据游永平透露,目前,一方面,公司已经在拓展新的适应症,以双料喉风散为例,公司正在开展双料喉风散用于儿童咽炎、扁桃体炎的开发,这么做是为了扩大产品在医院渠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对产品剂型进行改良,如布局双料喉风散的喷雾剂型、固精参茸丸的口服液剂型等。此外,针对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公司也在进行工艺升级。
业绩亟待提升
尽管改革成效初显,但如何提振嘉应制药的业绩,仍然是横亘在李能及其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嘉应制药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下降31.185;实现归母净利润287万元,同比下降88.46%。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嘉应制药将其归为系部分产品受到集采政策影响,销售单价下降所致。
具体来看,受影响的产品即为嘉应制药独家品种接骨七厘片/胶囊。2023年6月,接骨七厘片/胶囊入围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名单,中选价格为24.38元,降幅为38.6%。受此影响,2023年,接骨七厘片/胶囊的营收同比下降18.65%,营收为3.1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59.1%;同年,公司营收为5.33亿元,同比下降19.11%。
李能表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仍为接骨七厘片/胶囊进入集采后价格下降所致,而从产品销量来看,接骨七厘片/胶囊的销售盒数整体与2023年持平。
为改善业绩,嘉应制药新管理层亦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嘉应制药证券事务代表陈裕强称,未来,嘉应制药将围绕双料喉风散、接骨七厘片/胶囊等打造以咽喉和骨科为核心的战略品类群,以重感灵片、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为延伸品类群。在企业市场渠道方面,围绕“处方药+OTC药”两大模块建立销售体系,实现产品在医疗、第三终端、OTC渠道的全覆盖。
游永平进一步解释称,下一步,嘉应制药将采取全渠道、多模式、大品类的方式进行布局。全渠道方面,公司已经布局了医院、药店渠道,下一步还将启动电商渠道;多模式则包括控销模式、上下流通模式以及电商模式;大品类则是聚焦以双料喉风散、接骨七厘片/胶囊为代表的咽喉和骨科两大品牌的打造。此外,在产品延伸方面,公司未来将采取引进新品种、代理、OEM(贴牌代加工)这三种方式来延伸公司两大品类的的产品线。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游永平曾在OTC龙头葵花药业(002737.SZ)工作十余年之久,公告显示,其于2011年7月至2024年7月任职于葵花药业集团,历任省区经理、大区总经理、分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对于嘉应制药未来会否借鉴葵花药业的经验,游永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葵花药业与嘉应制药的区别非常大,前者最注重的是品牌,其中小葵花品牌在儿童药领域十分强势,此外,葵花药业可以通过品牌做产业生态,但对嘉应制药而言,后者更适合用企业做产业生态,通过用户做流量生态。“嘉应制药未来不会采用广告的形式,公司目前的规模也不具备这一条件,所以,未来公司依然会深耕渠道,重塑价值。”他强调。
打造“客药第一股”
对于嘉应制药的未来,李能及其团队有着更长远的目标。他们计划打造“客药嘉应”品牌,将嘉应制药打造成“客药第一股”。
一方面,梅州市素有“世界客都”的称号,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另一方面,嘉应制药所含的双料喉风散、重感灵片等产品均属于客家中成药系列。
要实现这一目标,嘉应制药需要更快“走出去”。
据游永平透露,2025年公司将重点加大在处方方面的投入,自2024年10月以来,公司已经进入多家二甲、三甲医院,在价格重塑完成后,产品价格不再受到扰乱,公司的开发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医生处方通常是建立药品品牌的重要因素,不少OTC药品都选择通过医生处方来带动它在其他零售市场的销售。
除了加大处方投入,养天和也利用自身在医药流通方面的优势为嘉应制药赋能。据嘉应制药方面介绍,在此前举行的“嘉和万事兴——养天和与嘉应制药友情答谢会”上,嘉应制药与全国前30强的连锁药店企业签订战略协议,目前已开始供货,各地动销情况反应良好,医院处方方面的能量也开始释放。
游永平表示,未来,嘉应制药还将聚焦全国100强的连锁药店企业,目前公司已经成立团队专门做动销。目前全国百强的药店总数在20万家左右,换句话说,未来嘉应制药保守预计将覆盖20万家以上的药店,公司的产品也将从原来的主要覆盖广东、江西、福建3个省份拓展至10个省份,包括四川、江苏、湖北、湖南、山东、河北、河南。
当前,不少经典名方的中药品种都面临同质化的问题,对于未来如何挖掘中医药以及嘉应制药的更多潜力,李能表示,如嘉应制药作为一家上市药企,其缺陷还在于研发能力薄弱,因此,加强研发将是公司明年发展的另一重要工作,公司计划引进成熟的研发机构或企业赋能嘉应制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