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迈威生物港股IPO:上市三年仍在亏损 资金压力大增布局“A+H”
来源:北京商报
今年以来,A股创新药企赴港上市迎来热潮。迈威生物(688062)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同时,迈威生物拟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等共同投资建设“迈威生物骨健康创新药项目”。然而,在这一系列积极布局的背后,迈威生物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公司目前尚未跨入盈利的门槛。与此同时,巨额的研发投入,也导致公司上市以来货币资金储备持续缩水。
公告后股价大跌
12月16日,迈威生物在披露两项重要举措后股价大跌,大幅收跌6.65%。
交易行情显示,迈威生物12月16日平盘开盘,开盘价为22.7元/股,开盘后股价迅速下挫,盘中一度跌逾8%,随后迈威生物股价呈震荡走势,最终收于21.19元/股,收跌6.65%。
消息面上,12月15日晚间,迈威生物一口气发布近40条公告,其中提到,公司拟赴港上市。
具体来看,迈威生物公告称,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
资料显示,迈威生物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主要产品为抗体、ADC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药物。迈威生物于2022年1月18日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净额为33.03亿元,目前还是一家尚未实现盈利的标“U”企业。
在国内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看来,创新药企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持研发和生产,赴港上市可以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以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交所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医药类企业上市,推动其成为医药行业首选融资渠道。且其有成熟的机制、明确的规则和可控的时间表,已建立强大的生物科技生态圈。通过在港上市,企业可利用香港作为跳板进入国际市场,优化治理结构,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关于公司12月16日股价大跌的原因,邓勇猜测,可能是因为当前创新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整体市场情绪较为谨慎,投资者对创新药企的投资决策更加审慎。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迈威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拟投建骨健康创新药项目
在宣布其赴港上市计划的同时,迈威生物还披露了一项投资计划,即拟投建骨健康创新药项目。
本项目重点发展治疗骨疏松的生物类似药地舒单抗。在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生物药CDMO先进制造基地的基础上,使用约3500平方米厂房/楼宇,以骨健康领域为核心,将相关管线创新药的研发、药品批文(含药品生产许可B证)、商业化生产、商业化权益及销售等落地至重庆高新区。
迈威生物表示,为合作开展上述项目,公司拟将迈威重庆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增加至10.08亿元,并撤销原以货币方式出资的2000万元注册资本;10.08亿元注册资本将全部由全资子公司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生物”)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此外,大健康基金拟对迈威重庆进行股权投资(增资),预计总投资金额4亿元,将根据项目实施进展分两个阶段支付增资价款,首批增资款2亿元。
迈威生物在骨健康领域的布局呈现多元化。今年8月,迈威生物曾公告,泰康生物与润佳医药开展合作,润佳医药许可泰康生物在大中华区域内研究、开发、注册、商业化以及销售RP901项目及伴随诊断的权益。其中,RP901是一款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潜在First-in-class、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药物。
面临扭亏难题
不管是筹划赴港上市,还是重金投建骨健康创新药项目,或是迈威生物在业绩压力下作出的重要尝试。
虽然目前已经有3款商业化产品为公司贡献收入,但迈威生物的净利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出现增亏。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3年,迈威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0.28亿元、1.28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9.55亿元、-10.5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1.7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6.94亿元,同比下降3.09%。
根据迈威生物2024年半年报,公司拥有15个处于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包括11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肿瘤、免疫、骨疾病、眼科、血液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其中,已上市品种3个,处于上市许可审评阶段品种1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3个,处于其他不同临床阶段品种8个。
创新药企“烧钱”研发的情况也出现在迈威生物身上。上市以来,迈威生物货币资金不断减少。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末,迈威生物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4.91亿元、16.51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迈威生物账上货币资金余额为15.64亿元。
邓勇表示,对于创新药企来说,需要合理规划研发项目,集中资源推进重点产品研发,争取早日上市销售实现盈利。同时,加强市场推广与销售渠道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张新原同样提到,创新药企应该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同时,创新药企应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创新药企可以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寻求资本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责任编辑:何松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