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赵凯怡 通讯员 汪丽霞 张晓敏 舒志敏 文/摄
先有药,后鲜食的衢枳壳
常山柚橙,又名常山胡柚,属于酸橙的栽培变种,其干燥未成熟果实为中药枳壳的重要来源,民间称之为“衢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能。
据明代万历《常山县志》(卷三)记载,常山主产药材黄精、金樱子……枳实……其中“枳实”即“枳壳”。
据《常山县志》(1988—2005)及康熙辛卯(1711年)秋八月《衢州府志》物产篇记载:“果类,橘,有朱橘,有绿橘,有狮橘,有荳橘,有漆碟红,有金扁,有抚州”“明时唯西安县西航埠二十里栽之,今遍地皆载”。其中“抚州”一名,即指常山柚橙。其栽培历史,自明至今,已有600年左右。
常山县青石镇澄潭村胡家自然村是常山胡柚的起源地。常山县青石镇澄潭村人、常山县鸿春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山县中药材协会副会长李鸿春从事胡柚行业已有3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胡柚在民间一直有作为中药使用的传统习俗。小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几棵胡柚树,感冒的时候就会用胡柚青果干片,即胡柚片炖汤,缓解不适症状。民间还有“常食胡柚,健康无忧”“吃了胡柚一担,省去药费一半”的说法。
上世纪80年代,常山县农业局开始对胡柚的药用、鲜食意义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初步选育出实生胡柚优良单株4个。
由此,常山开始大面积推广胡柚种植。“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种植胡柚的,并将胡柚小青果加工成胡柚片。”李鸿春说。
树上金黄的果实,是如何成为中药柜里浅褐色的弧状条形薄片的呢?这得益于常山对胡柚药用价值的不断挖掘。常山县胡柚产业发展中心(常山县胡柚研究院、常山县衢枳壳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长期调查研究中发现,常山胡柚含有黄酮类、柠檬苦素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等40多种营养物质。常山胡柚清肺润肺、清凉祛火、降糖稳糖、降脂健身、消炎止咳、消食健胃等功效也逐渐获得了医药界的广泛认可。
在本草考证、基原、药效学等大量实打实的研究数据的支撑下,由常山胡柚小青果加工而成的衢枳壳被列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标志着衢枳壳的药用价值以规范的方式正式得到确认。
2018年,衢枳壳又先后被列入新“浙八味”和“衢六味”。2023年,衢枳壳入选浙江省道地药材首批目录,成为常山特有资源和主导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常山胡柚栽培面积约12万亩。
“2015年后,我们开始进一步规范流程,生产、加工衢枳壳。根据相关要求,6月25日至7月25日期间采摘的常山胡柚未成熟果实(小青果)才能作为药用衢枳壳。不仅如此,小青果的大小、干燥温度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李鸿春说,“我一边培育自己的胡柚生产基地,一边向周边农户收购。胡柚的种植要求并不复杂,对于入药的衢枳壳来说,更是越‘野’越好。收购胡柚小青果后,我们统一切片、晒干。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我们开始用机器烘干代替晒干。”
目前,李鸿春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胡柚,加上向农户收购的小青果,合作社的衢枳壳年产量超300吨,销往省内的中药材公司及饮片厂。
道地药材“衢六味”
衢州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除衢枳壳外,还有陈皮、黄精、白及、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猴头菇、玳玳、覆盆子、铁皮石斛、浙贝母、紫苏等近70个品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中药材列入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培育。2018年,我市选取衢枳壳、白及、陈皮、猴头菇、白花蛇舌草、黄精6味衢州道地药材,打造“衢六味”品牌,并将蜂蜜、白芍、覆盆子、三叶青、莲子、葛根列为重点培育品种。
“药材不是一般的农副产品,道地性是它一个非常特殊并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特质。”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所所长朱卫东介绍,“衢六味”所选取的是在衢州市辖区内具有衢州特色的、有一定种植历史的、有较大种植规模且有发展前景的六味道地药材。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三年以下称之为橘皮,三年以上密封储藏陈化后方为“陈皮”。衢陈皮的主要原料为椪柑、衢橘,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同时,陈皮也可用作香料,有去腥增香、健胃消食的功效。
早在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云:“瀫水又东,定阳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信安即为今衢州。民国《衢县志》载:“(柑橘)从前出产每年有数十万担之多。自明入贡,晚清始罢免。民国五年大冻,损折殆尽,至今种植者尚未成林,出产遂大减。”足证衢州种橘历史悠久。
陈皮与椪柑、橘子的产量直接相关,所以,衢州自古以来也是陈皮的重要产区。清代《康熙衢州府志》中记载:衢产陈皮作贡品,每年朝贡礼部。清代《本草害利》中记载: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衢州市卫生志》中记载:衢州大红橘皮为入药上等品,运销全国。
衢江区政协委员、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卸才相告,上世纪80年代初,衢州开始大面积推广橘子种植,衢陈皮在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
“当时的衢州中药材收购站,每年收购上千吨用于加工成陈皮的椪柑、衢橘。”周卸才说,“按照衢州历来制作陈皮的老传统,陈皮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收鲜果、清洗、开皮、剥皮、翻皮、晒干、包装、贮藏陈化等工序。一般来说,要13公斤鲜果才能加工出1公斤陈皮。相较于其他产地的陈皮,衢陈皮的多甲氧基黄酮、橙皮苷、川陈皮素等含量较高。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都是衢陈皮的主要产地。”
白及,又称“羊角七”“紫兰”等,是我国传统中药,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首次介绍了白及的药用功效、生长环境:“白及。味苦平,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江山、衢江都是白及的主产区。
1979年,常山县微生物厂利用金刚刺酿酒残渣培育猴头菇获得成功,选育出了“常山猴头99号”菌株,从此形成了商品化生产。1986年,常山微生物厂生产猴头菇750吨,产量居世界同类厂家前列。2000年,常山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014年,猴头菇与常山胡柚、山茶油被列入“常山三宝”,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常山县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常山猴头菇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及十大“浙江名菇”称号。
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浙江省是白花蛇舌草的传统道地产区,主要在衢江、开化和常山地区种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花蛇舌草逐渐从民间草药发展成为中成药、原料药,被《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为处方药中含有白花蛇舌草的成方制剂使用品种,并被《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收录。
江山是黄精的天然分布区,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历史上一直有药农采集和药商收购。康熙《江山县志》卷三《国计志点·物产》篇“药之属”中明确提到:“黄精,其名不一,俗呼野生姜,得坤土之精粹,实为服食要药。”同治《江山县志》的《食货志四·物产》中也有江山黄精、枸杞、茵陈等记载。如今,相关企业研制出了“黄精+蜂”“黄精+葛根”等系列产品;“江山黄精乌鸡煲”“江山黄精白鹅煲”分别入选“第一届浙江省十大药膳”“第三届浙江省十大药膳”,“江山黄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申报;2021年,江山的黄精种子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入太空,开展太空黄精育种、育苗、栽培、繁育等试验。
深挖历史文化,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衢州作为浙江省发展中药产业“两市一县”(衢州市、丽水市和磐安县)重点区域之一,是浙江省生态屏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69.62%,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气温适中、无霜期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3年,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0多万亩(含林地),收获面积58551亩,年产量约2万吨,农业产值超7亿元。
“从整体产业态势来看,以‘衢六味’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缺少深度开发,药材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形成更具标志性、辨识度的品牌产品。”朱卫东建议,在推动优质品种繁育、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等“硬实力”发展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牢固根基,也是中药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在朱卫东看来,通过深入挖掘我市中药历史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药资源的分布环境、炮制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的制定。讲述中药背后的故事,还可以助力打响我市中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让衢州中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生长在广阔山野间的中药材,应用前景同样宽广,衢州的中药材种类多、效果好,发展中药产业大有可为。”衢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副主任中药师严根华同样认为,对中药历史的提炼、总结,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成分、药理机制,充分发挥药材优势,实现中药的创新性发展。此外,在进一步开发衢州道地中药的基础上,如果能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向更多人普及衢州中药的历史渊源、加工技能等内容,不仅能提升中药产业的品牌效应,还可以吸引、培养一批中医药的爱好者和传承者,助力中药产业长远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