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作为一名商人,马可·波罗对中国的观察角度有别于其他来华的外交使者和传教士。他在游记中详细记录了经行城市的物产、货物的交易情况、商人可以经行的道路等等,这些无疑是出自商业的眼光。
《穿鞑靼服饰的马可·波罗》,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藏
货币,作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马可·波罗在元代吃穿住行的必备品,自然是他的观察重点。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元代的货币。
在《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展厅第三部分“三都所见”的第一单元“大汗的王国”,便展示了元代的货币。
元代货币展柜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用的是什么钱?
首先当然不是他家乡的威尼斯银币,也不是我们熟悉的方孔圆钱“孔方兄”。元代主要使用的货币,是纸币!
洛伦佐·提埃波罗银币(1268-1275年)
科雷尔博物馆藏
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使用纸币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的纸币可是世界首创,彼时有许多周边国家效仿。
此前古代中国虽有宋代、金代的纸币,但元代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范围是空前的。“官府、民间,无不通行;交粮纳税、交易往还,无不用钞”。
元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实行单一的纸币流通制度,禁止用银和用钱,“如果一个人带金银到市场上去买东西,商人肯定不会接受。一定要把金银换成纸钞,才可以任意购买”。
在马可·波罗等西方旅人眼中,这简直是一种“点纸成金术”。
元代的纸币发展
元代自中统元年(1260年)至元末,先后发行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等纸币。
这些纸币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此次展厅中展出的,便是“至元通行宝钞”二贯的纸币及其钞版。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钞版
元(1271-1368年)
上海博物馆藏
“至元通行宝钞”纸币
元(1271-1368年)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元朝的纸币制度,是我国自宋金以来纸币制度的沿续和发展。为了保障至元钞和中统钞流通的健康和稳定,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四年颁行了《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详细规定了纸钞的票面单位、种类、兑换比率,规定纸钞的印制、发行调换和销毁方法;规定监督管理的部门、人员,规定奖惩措施,例如伪造纸币是以伪造纸币的数量、规模来定罪轻重的。
《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基本涵盖了元代纸币发行流通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与重要规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完备的纸币币制条例。其内容总结了中国纸币流通三百年的历史经验,与近代纸币制度相比也差之不远。
为什么元代使用纸币
自唐宋以来,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发展到元代,由于中外交往通道进一步拓展,元大都成了世界上有名的政治经济中心。《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随着蒙古人商旅范围的扩大,携带沉重的金属货币逐渐不便。为此,蒙古统治者仿造金人发行纸币,“以区区一小块纸片,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以元代禁止金银交易的严格程度,外国人如携带金银珠宝前来,“不敢售之他人,只能售之君主”,换取纸币来购买商品。
《马可·波罗游记》手抄本插画,法国国立图书馆藏
(非本次展览展品)
图中为大汗看着人们用纸币购买商人的商品
一贯铜钱有多重?
可以参考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历代货币馆的展示
与铜钱相比,纸币轻便易携。以往出门要背沉沉的铜币,现在带几张纸就足矣。
但是用惯了铜币的中国人,和用惯了金银币的西方人,凭什么认定轻飘飘的这张纸能代替沉甸甸、实打实的金属货币呢?
纸币上有什么信息
为了让人们信服,小小一张纸的平面面积寸土寸金,每一个字、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以本次展览所展出的“至元通行宝钞”为例。纸钞的名字就信息量极大:“至元”二字指该类纸币开始发行的年号,“通”即流通,“行”即行用,以短短六字概括货币的基本信息。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上海博物馆藏
纸钞的正面印制钞面文字和纹饰。宝钞最上方一栏横书“至元通行宝钞”六字,两边饰火焰宝珠纹。栏下为缠龙纹饰围成的长方形竖框,此类繁杂纹饰的作用是防伪。
竖框内由一横线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栏中央横书“贰贯”二字,字下有两贯钱纹,图文并茂地表明纸钞面额。“至元通行宝钞”的面额分为十一等,分别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二贯。
两侧分别是八思巴文的“至元宝钞”“诸路通行”,文下则各是汉字“字料”“字号”。
下栏直书十行字。前三行的“尚书省奏准印造至元宝钞,宣课差发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说明了纸钞的发行机关、使用时间与地点。“路”是元朝的行政区划,“不限年月”“诸路通行”说明了元朝纸钞推行之广泛。
第四、第五行分列宝钞库子攒司和印造库子攒司的官衔和印章。元代纸钞正反面都会加盖印章,一般有红色方形行钞印和黑色骑缝印两种,皆为八思巴文。官方的印章既是货币的信用保证,也是防伪标志。
中间一行大字“伪造者处死”,下面分两行印“首告者赏银五锭,仍给犯人家产”,明文规定了伪造纸钞后果及举报制度。最后是“至元 年 月 日”“宝钞库使副”“印造库使副”和“尚书省提举司”,表明纸钞的发行机关、发行时间等信息。
充满元朝统治者巧妙构思的纸币,让所有来到中国的人都认可了这一货币形式。作为当时的“世界首创”,纸币大大增加了元代的国际影响力,受其启发,伊利汗国等周边国家也开始尝试发行纸币。
元代纸币的制度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细节。比如桑皮纸制作的纸币容易用烂、浸烂、咬坏,为了应对纸币易损的情况,元代统治者又采用了怎么样的制度呢?到展厅中去找找答案吧!
本期
互动问题
元代人如何处理破旧、损毁严重的纸币?找到相关展品,给本条微信留言。答案正确的前五名读者,将获得上海博物馆文创小礼物一份。
参考文献:
(瑞士)傅汉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叶世昌:《元代的纸币流通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卢茂村:《从“至元通行宝钞”看元代的货币制度》,《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1993年。
尤越:《中国最早的纸币发行管理条例——<至元宝钞通行条画>》,《中国城市金融》, 2017年第7期。
撰文丨李文媛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