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是李伟和7151班的同学们毕业15周年。国庆期间,他们相聚于此,重温求知奋进的岁月,纪念“为国铸剑”的诺言。只是许多人都不曾想到,这一面竟成诀别。
今年11月,中国航发动控所外场室高级客服经理、航空发动机工程师李伟在执行重要高原外场保障任务期间突发意外,不幸去世,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
知重负重 勇毅前行
2009~2012年,李伟曾在民用航空公司工作过3年,接触过国外先进的航空装备和发动机维修管理理念,深知当时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12年底,他带着民航领域的工作经验,毅然加入了中国航发动控所。
外场室副主任张基钢还记得12年前面试李伟的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自己是学航空发动机的,更希望跟我们一起做些科研的活,做些‘从无到有’的事。”
航空发动机是设计出来的,但也要经过高严寒、高海拔、高湿热多重极限试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话说多了都缺氧的高原、能把人晒到脱皮的高温地区、风沙漫天的戈壁……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只要有任务,李伟总是义无反顾、说走就走。他常说:“我们这代人做好了,下一代人就轻松了。”
2022年底,临近春节,考虑到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李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坚守外场,在千里之外过了一个极不寻常的节日,最终帮助客户顺利完成先进航空发动机项目试验。事后,中国航发涡轮院专门发来感谢信,对李伟的敬业态度表示高度肯定,对他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2024年初,李伟还被中国航发东安评为“2023年度优秀名誉职工”。中国航发东安试验分厂发动机工区主任王宇坦言:“我跟李伟认识快10年了,随着合作次数越来越多,我们也从最初的客户关系,逐渐转变为并肩作战的伙伴,李伟的技术水平特别高,在控制领域里,他就是我的老师。”
求知求新 笃志奋进
李伟家里的客厅没有沙发,只有一张书桌,和一整面摆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柜墙”。业余时间,他总是在把家人们都安顿好后,静静地阅读至深夜。他总说:“咱们外场应对的复杂情况太多,什么都得懂一点。”
“他就是我们外场的知识库。”与李伟特别要好的同事马贝回忆道,“技术上有疑问时,他总能给予解答或者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且他非常喜欢钻研新的知识。”
早在2018年,李伟就开始研究虚拟现实、实时仿真、软件开发等前沿技术在外场服务保障中的融合应用,先后组织和参与设计开发了售后服务虚拟培训系统和系列课件,并在客户服务中得到了产品化应用,多次得到用户点名表扬,他和团队成员的成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动机数控系统拆装维护模拟与培训系统》也获得了中国航发动控所科技成果一等奖。
无私无我 品性高洁
在身高一米八五的吴杰心中,个头一米七的李伟却有着异常高大的形象。吴杰至今记得,入职不久后,他第一次与李伟出差进行外场台架试车,李伟总是耐心地言传身教,从不跟人红脸的李伟异常郑重地告诫他,“外场保障无小事,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这句话吴杰一直铭记在心。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李伟就像是一个“大家长”。他特别关心青年同事的职业发展,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切莫错过提升自我的机会,在一些劳动竞赛、表彰奖励申报时,李伟总是将自己的名字排在牵头项目名单的最后。
2019年的冬天,科室同事邵兴蓬在外地出差,家里的孩子突然发高烧,无法及时赶回。李伟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往邵兴蓬家中,帮着把孩子送到医院并细心陪护,直到半夜孩子退烧才放心回家。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李伟常年在外,但是对家人的关怀却不曾减少一分。只要在家,他就会暖心地为家人准备早餐、耐心地辅导孩子完成课业……在他的个人电脑中,还留存了他为2个孩子精心规划的教育培养方案,从兴趣班的挑选到细致入微的课程安排,相关的视频资料几乎存满电脑,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对家庭深沉的爱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在投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12年间,李伟同志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将个人成长与国防装备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未出现过一起人为差错,得到了客户、同事、家人的广泛认可。他的一生,是践行“动力强军、科技报国”铮铮誓言的一生,是践行“国为重、家为轻”信念情怀的一生,他的经历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更多人不惧艰险、奋勇前行,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赶考路”,为中国的飞机装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中国航发动控所供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