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2月12日消息(记者 谭琦 通讯员 孙秀英)记者从陵水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获悉,冬季到来,大量过冬候鸟到访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过冬水鸟的光临,得益于陵水持续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目前已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4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面积为6301.65亩。
据悉,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海域面积465.70公顷,是国内罕见的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潟湖海岸,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自设立以来,坚持以保护和恢复潟湖生态系统及生物栖息地为核心,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和湿地生态文化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陵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园内130公顷重建区和红树多品种特色科普宣教区均已完成修复。
湿地公园设立以来,陵水大力推进黎安、新村两个潟湖环境整治工作,累计退塘近667公顷,实施退塘还林还湿生态修复工作,因地制宜地促进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及海草的保护。陵水结合潟湖湿地整治与修复,深化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在沿海地区凡规划为红树林保护区、海草特别保护区和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区域,对占用农民发展产业地的,均给予当地农户政策扶持式的生态补偿。
“在修复实践中,陵水尝试性地对生态修复区域的集体土地实施生态补偿,且补偿标准逐步提升、连续补偿20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生态修复腾空间。”陵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依法补偿、引导深海养殖、岸上就业、休闲渔业等工作,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截至目前,在生态补偿的合理、合法、合规引导下,陵水在原生503亩红树林面积的基础上,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原则,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4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面积为6301.65亩。
红树林的储碳、固碳功能是其发挥生态价值的重要功能之一。为转化湿地建设成果、释放生态碳汇能力,早在湿地红树林建设之初,陵水就将其作为海南省重要的碳汇林示范基地进行打造,通过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设立“陵水红树林湿地碳汇项目”,连续5年种植2882亩(192.2公顷)红树林作为首批碳汇产品交易试点,将红树林变身为“金树林”,助力碳中和生态价值目标实现。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