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区、乘风出海,“一颗药”在上海的故事|医疗这一年

下沉社区、乘风出海,“一颗药”在上海的故事|医疗这一年
2024年12月12日 09:1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本周一,家住浦东新区新场镇的刘阿姨完成了2024年底前最后一次在社区的随访。65岁的她有十余年“三高”病史,今年以来餐后血糖始终偏高。不过,在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设的“糖心医药联合门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临床药师与社区全科医师、药师共同为她找到了“线索”,调整处方药品种、用量。看着回归正常区间的指标,刘阿姨终于放下心来。

中心药学部负责人张娟娟记忆犹新:刘阿姨第一次带来的瓶瓶罐罐竟有15种之多:降糖、降脂、降压药之外,还有林林总总的保健品。“阿姨血糖高,但其中几种保健品都含糖,弊大于利,不如合理膳食补充相关营养成分。”从15种减少至9种后,果然见效。

让患者用得上药、用得起药、用好药,是诊疗周期内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年,从刘阿姨说起,上海这座城,与药的故事还有许多。

号源下沉、药学服务组合拳让社区“有药用”

9月底,上海市卫健委公布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首批上海市社区药学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单位,新场亦位列其中。在民生访谈中,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公布数据: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已达661种,加上通过延伸处方还可以配到400余种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目录已涉及近1100种药,基本能满足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慢病常用药的供给,药品增幅较大,相比以往增长了近23%。

吸引市民留在家门口看病,离不开一套组合拳。除了诊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补上“总有一款配不到的药”缺口,才能满足患者的切实需求。为此,上海试点了区域居民“一站式”配药网络,通过用药大数据分析、加强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电子处方流转等多措并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供应。

张老伯因为一场感冒,就近前往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然而验血报告提示异常,怀疑贫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他很是担心,希望能在有着金字招牌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复查。往常“一号难求”的专家资源,今年也有了新变化:上海4月出台重磅新政,要求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将50%的号源早于社会面5日放号,优先给予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顺利在瑞金医院明确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后,张老伯回到社区接受药物治疗。

在长宁区,以区域医疗中心同仁医院+辖区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药学为一体的“一中心”+“两平台”药联体服务体系应运而生。结合此前的互联网医院、外配处方、慢病长处方等政策,像张老伯这样的慢病患者,真正能“少跑路”,安全便捷用药。

借特许政策东风,加速车道让新药快落地

5月,一架载着仑卡奈单抗新药的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经过海关通关、中检院进口药品检验等流程后,静待投入临床使用;6月26日,首批6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了该靶向药首次治疗,周期为18个月,每月注射两次。一项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235个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分组、安慰剂对照研究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早期AD患者使用仑卡奈单抗18个月可有效缓解疾病进展,认知和功能衰退幅度延缓27%。

12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开出了替度格鲁肽新药上市后的首张处方,为一名满1周岁的短肠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在此之前,这些患儿长期以肠外营养方式维持生命需求,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经济负担重。替度格鲁肽可改善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让患儿减少甚至摆脱肠外营养,最终恢复肠道自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药在沪投入使用前,均已通过“特许政策”先行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如去年9月至今,仑卡奈单抗率先让近百名国内患者在临床中受益。

近年来,尽管国内药品审评审批进入“快车道”,但基于企业战略选择、供应能力等因素,许多全球新药新械尚无法“第一时间”同步上市。为了尽快打通患者获取世界先进疗法的渠道,上海如何借乐城政策的东风?5月,在第20个国际临床试验日,瑞金医院开出临床研究咨询门诊,让“求药”的患者身处上海,即获取全球适配的新药及临床研究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曾如此比喻——隔壁的房间。对于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上海患儿小娇而言,这间房已让她梦想成真。这是发病率仅有1/28000-1/17000的罕见病,患儿生长发育速度远慢于同龄人,且超过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3岁的小娇在进入青春发育期、治疗窗口即将关闭之际,终于用上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伏索利肽新药治疗。一年来,她的身高已增长近10厘米,家住23楼的她,终于可以不用垫脚也按到电梯里的自家楼层。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门诊来访者中不仅有肿瘤、罕见病患者,亦有寻求消费型医疗的人群。大众的健康需求如今更多元、更丰富,在医疗机构的传统诊疗路径之外,与国际同步的新药械、临床试验提供了新路径,亦通过更多样本数据驱动高质量医疗发展。

转型尝试,技术产品出海在国际打响“上海牌”

诚然,利用好全球创新,是感知、联通世界的方式之一,而从“中国新”到“全球新”,亦是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原创新药正在可持续出海,沪上医疗机构在其中扮演着使用者、研究者、推进者。

今年6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靶向c-MET激酶抑制剂谷美替尼片上市,用于治疗具有METex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该药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GLORY)的主要研究者,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介绍,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65.8%,其中初治患者ORR高达70.5%,对脑转移患者疗效明确。

这是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一个新里程碑。从早期的“创仿结合”,到如今向“首发引领”的转型尝试,上海研究者正以全球首研新药为目标,满足全球患者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从年初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抗PD-1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获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实现国产抗PD-1单抗药首次进入东南亚市场;到年末呋喹替尼成为上海首个进入美、欧、日三大主流市场的原创新药后,更近一步进入了日本医保支付体系,助力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让创新改变生活,在医疗领域有其更为厚重的意义。今年,我们也听到关于药品的疾呼:能否“留”住更多好药、能否在医保谈判后让新药更快进入市场,这也势必对相关决策管理者带来更多思考与挑战。不过,也正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教授在谈及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新药研发时所说,以“破冰之刃”,解决尚未解决的更多难题,是年关将近时,对上海医药发展的最大期许。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国货航 001391 --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