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7月1日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今年上半年,闵行区浦江镇汇南村的一片香樟林下,长出了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一批亲子家庭闻讯而至。他们挎上小篮子,亲手采摘鲜美的菌菇,这样的乡村体验让市民津津乐道,也让村里首次试种大球盖菇后尝到了甜头。
而这,也让位于大治河以南的汇南村,开始思考如何探索产业富农,打造农文旅一体化。
大治河位于吴淞江和黄浦江交汇的“浦江第一湾”东岸,是黄浦江的出海河道,承担着沿岸地区泄洪、运输、灌溉、饮水等重要功能。“大治河以南”,一个连许多老上海人也不熟悉的地理概念,却在上海城乡发展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离上海中心城区最近的乡村。如今,这片区域归属于闵行区浦江镇,聚居着光继、永丰、正义、汇中、汇南和汇东等6个规划保留保护村。这里是闵行区农业生产最集中的区域。坐拥良好的地理、空间和生态优势,却也是闵行发展的“短板”。
打造复合型林下经济
汇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黄伟强是2023年来到村里的,来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作为经济薄弱村,村里除了两三家合作社,几乎没有其他产业。而村民也向村里提出了一个要求:修路。
“安排上!”黄伟强将村里迫切的道路修整需求,和村容村貌的提升纳入了“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的计划中,并不断思考,如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提档升级。
“土地指标紧张,既然地没有,那只好想办法提高土地利用率。”黄伟强将目光放在了汇南村的林下资源。去年11月,汇南村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及农业企业合作,利用香樟林下天然的潮湿环境,种植了20亩大球盖菇。负责运营的上海政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王芳介绍,从今年3月底开始,大球盖菇便进入收获的季节,预计每亩可收2000公斤以上。而这几日的林地里,秸秆已经铺设完毕,待放入菌种后,明年又能收获新的一茬大球盖菇。
光是种植菌菇还不够,林下经济如何进一步发挥“林下生金”功能?“这片林地原先只是一片封闭式涵养林,打开林地,让更多的人进来,才能进一步产生林下经济连锁效应。”黄伟强说道,未来,林地将开放更多休闲旅游的功能,做大集体经济。
鼓励原有产业提档升级
这个季节,“红美人”柑橘正在成熟期,而汇南村的上海绿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了多年的“红美人”种植经验,这款水果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市场的欢迎,对于汇南村而言,也是特色产业之一。
“我认为汇南有‘三宝’,‘红美人’就是其中之一。”跟着黄伟强走进合作社,只见几座连栋大棚内柑橘累累。“今年高温日较多,因而‘红美人’的个头较往年略小,甜度较往年高。”合作社负责人沈杰表示。好的品质来源于绿色的日常管理,为了预防“红美人”的天敌红蜘蛛,沈杰采用了生草栽培的方式,柑橘树下种满了鹅肠草,不仅能帮助防控红蜘蛛,还能更好地保存土壤湿润度。
除了林下菌菇、“红美人”,汇南村的第三宝,就是各类水产。汇南村的上海明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小龙虾、清江鱼、小青龙等为主,品质和销量一直较为稳定。而今年,合作社负责人徐明弟有了新的想法:养一池水草,为明年养殖大闸蟹做准备。而村里也在帮助徐明弟办理相关证照,便于其后续开展农家乐的经营设想。
“大治河以南的6个村,各有各的特色,也开启了联动发展模式,市民来到浦江镇,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黄伟强表示,“而在汇南村,我们也希望将产业联动起来,不仅仅是留住市民一小时,而是要让市民留得住、玩得欢,才能达到村级产业致富的目标。”在汇南村的未来设想中,在林下体验采菇,在大棚里采摘“红美人”、进行科普教育,在池塘里垂钓小龙虾等水产,现场还能加工品尝新鲜水产……产业之间能够互相带动,或许是汇南未来农文旅的1.0版本。
文/图:贺梦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