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最近一段时间,野猪、老虎等野生动物伤人毁物事件不断发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头野猪侵入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在安徽省铜陵市,一头野猪咬断操场铁栅栏,冲进小学校园。在黑龙江省勃利县,一头野生东北虎进入村庄,造成村民受伤。野生动物闯入日常生活场所伤人的话题频频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
野生动物频刷“存在感”,从侧面说明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可另一方面,野生动物毁农田、闯民宅、伤群众,给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偏远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和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间,是否是道单选题?如何在保护和猎捕之间找到平衡点?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来聊聊“野生动物泛滥伤人”那些事。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增多,伤人毁物事件不断
一个星期以来,半月谈收到不少网友的私信,大家纷纷讲述自己遇到的野生动物袭扰案例。可以看出,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不是个例,发生的情形也各有不同。
鑫鑫:我所在的县,每年都有玉米地被野猪糟蹋。
毛以:因为野猪,家乡的玉米只敢种一块地,快要成熟的时候,要每天晚上守在地里,防止野猪啃食。
Middlebury:老家的野猪泛滥,乡亲们的各类农作物被破坏一大片。
无所谓:老家的野猪直接把农田当做自家后花园,还有人的手筋被猴子咬断。
狐狸:小时候在山上种苞谷,快成熟的时候,野猪就会来啃食,我们就用生石灰拌水刷到苞谷上。刚开始还管用,但过几天,石灰被雨水冲刷,就没啥作用了。
山茶花:我家的水稻被野猪“嬉戏”过,稻田在山林边,野猪因为林里食物不够就来啃粮食,造成了财产损失,也无计可施,只能晚上起夜多看看。
糖加三勺:我对野猪毁农田深有体会,每年农作物成熟后,都要从动物口中抢收成,稍一大意,直接被糟蹋得惨不忍睹,在看护庄稼过程中,人身安全也是隐患。
酒儿:不止野猪,熊也开始走村入户了。前两天,熊进了我家门前的院子,洗劫了果树和蜂蜜,还好没伤到人。
大欢:湖区的鸟太多,吃东西太猛。有的养殖户价值几十万元的虾苗、蟹苗,在几天内被鸟群吃光,大家被搞怕了。
鹏飞:村子附近鸬鹚数量众多,稍不留神,鱼塘里的鱼苗和一些小甲鱼就被吃得干干净净,有时一天损失上千元。
小阳:一些野生鸟类爱吃油菜、玉米、虾苗,种一丘田有时要播好几遍种子,好不容易等秧苗长大,鸟群来过几次,产量就损失一大半。
朝霞:周边山上的熊咬死牧民的牛马,还有村民被熊攻击受伤。
面对野生动物对自身生活、产业的侵害,不少群众只能用土办法加以防御,勉强减少损失。
成事在人:为了防止野兽啃食庄稼,我们扎稻草人、放鞭炮、敲锣,想方设法驱赶它们,但是效果不太好。
文达:以前附近的猕猴偷吃玉米导致产量减少,我们就将玉米改种木薯、南瓜等作物。结果慢慢地猕猴也学会借助工具撬出地里的木薯食用,改种作物效果不佳。
大欢:为了防止野生水鸟糟蹋养殖的水产,在鱼塘上盖了一层网,还有专人每天骑摩托车巡逻。
江月:在地头摆放了人造猛禽,用蓝牙音箱模拟猛禽叫声,驱赶鸟类。
千年寒热:在湖区附近安装了太阳能超声波驱鸟器,小范围内驱鸟效果不错。
小河:农庄、渔场和果园安装了闪光陀螺棒、亮光彩纸小风车,来驱赶水鸟。
景:目前绝大部分侵袭农田的野生动物都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捕杀。只能以驱赶为主。野猪虽然可以捕猎,但也受到专业条件限制。野猪体格大、力量足,对猎捕技能要求较高。
小太阳:普通村民没有攻击性武器,野猪性情残暴且危害巨大,根本没法捕杀,养猎犬成本高、损失大,捕杀一头野猪可能造成好几条猎犬受伤乃至失去生命,还无法通过变现野猪肉来弥补损失。
人与动物互不打扰,平衡点在哪里?
野生动物“出山”“进村”“进城”的新闻频现,反映出部分地区人与动物争地矛盾愈发显著。要缓解人与动物争地矛盾,就必然要厘清“谁进谁退”“从哪方面进,从哪方面退”的问题。
不少网友表示,野生动物保护要以人为本,从源头部署防范措施,优先保障人身安全,规避财产损失。
飞猫:辛苦种植的农作物被野猪破坏,基本得不到补偿,只能自个儿抹眼泪。
木马muma: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大量野猪入侵农作物和经济产业,野猪治理迫在眉睫,该捕猎的必须捕猎。
溏心蛋:一定数量内可以保护,泛滥成灾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氧气:现在农村野猪成精了,经常光明正大地吃农作物,普通人拿它没办法,需要专业力量介入。
随风:对珍稀动物的划分标准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动,对动物的过分保护就是对人类生存权利的侵犯。
锦:随着野生动物增多,动物的领地必然会慢慢与人类活动领地相冲突。建议在保护动物的同时,控制种群数量。
Quagmire: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仅需要人保护动物,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健全保障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低调所长:野生动物再珍贵也没有人重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确保人民群众不会受到野兽侵害。
哄哄:不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保护野生动物。
一缕阳光:要及时更新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要让受野猪之困的百姓流血流泪。
夏日:对农作物破坏性大,繁殖能力强的野生动物,如野猪之类,应该人为地控制,该猎杀的猎杀,达到相对平衡。
好心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要赋予农民一定的防卫权。
Double:在野生动物面前,如果只让农民承担损失,那么幸福感、获得感就无从谈起了。要实事求是,灵活管理,对于种群数量足够的物种,要及时降低保护等级或移出目录,甚至加以控制数量。
下雨天: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重心要由保护逐步转为控制。补偿不是长久之计,将来野兽越来越多,补偿也越来越多,对基层也是负担。
也有网友认为,野生动物频频“出山”,进村入城,不一定是数量过于饱和,而是因为栖息地面积还不够大,生态承载力不足。
松柏长青:老虎、野猪这些野生动物只有在冬天找不到东西吃的时候,才会进村觅食。反过来,如果它们有充分的食物或者猎物可够食用,也就不会主动进入村庄。
草莓:像老虎这样的动物虽然凶猛,但也不会故意进入村庄攻击人类,这对它来说也很危险。冬天老虎吃不饱,为了觅食才下山。
ZON:经常看见野猪,并不一定说明生态变好了。某一个物种泛滥,就说明当地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失调。
知足常乐:动物也不容易啊,肯定是没啥吃了才出来霍霍,要是他们的领域内有供饱腹的食物,估计它们也不会出来的。
花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只能进犯人类的领地。
杉:野兽侵入村庄,也说明适宜它们栖息的地方还是比较少,野生动物只能蜗居,或者到村庄觅食,生态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志成:人与野兽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占用了他们的家园。不是野生动物威胁人的安全,而是人类没有留出足够空间供动物们生存。一些地方的野生动物数量饱和,是保护自然生态的必然结果,以后人与动物的矛盾摩擦事件会逐渐增加。要在尽可能保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前提下,适当让出自然恢复的空间,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网友认为,部分繁殖力强的物种数量剧增,不仅不意味着生态系统好转,还可能形成区域性生态压力。
图图:局部地区的野生动物剧增,不仅和生态环境好转有关,还和缺少天敌有关,这说明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
sleep:野猪和野兔不应该过度保护,它们繁殖能力太强了,现在野外没什么猛兽,普通人轻易不敢捕杀,它们几乎没有天敌,容易破坏生态食物链。
亮:野猪的天敌都是大型食肉动物,如果没有天敌的话,野猪繁殖速度会很快。相对应,如果一个地方的野猪泛滥了,那说明当地生态系统还不够健康,尚无法形成动态平衡。
清澈的眼:要以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像野猪这些食草动物没有天敌,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建议引入相应的食肉动物,丰富野生生态系统,保持数量相对稳定。
ZYC:生态环境最讲究的是平衡,既不能屠戮殆尽,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要将数量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实现人与动物“各安其所”
要让人与动物“各安其所”,相应的政策必不可少。一些网友介绍了自己所在地区遭遇野生动物毁粮的补偿政策。
静水深流:县里的林业局统一给农民上了保险,遇到野兽糟蹋庄稼的,可以领赔偿,很受大家欢迎。希望国家出台合理的成灾评估、补偿标准等政策,化解生态保护与农民损失之间的矛盾。
Right:动物保护机构出具鸟兽过境证明,农业部门出具农户种植证明,保险公司现场核验定损,当场赔付。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要尊重野生动物的天性,不强求人与动物“和谐共存”,而是要划定明确的隔离区域,减少人兽接触的可能。
潇潇雨歇:人与老虎不可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老虎的天性就是猎杀。除非养在动物园里,否则不可能指望老虎对人“慈眉善目”。一个地方同时有人和老虎居住,要么赶走老虎保护人的安全,要么划定保护区,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区。
小河:在大山深处和偏远地区,指望老虎、野猪和村民井水不犯河水是不可能的,就算人不攻击动物,动物也会攻击人。划定隔离区域,让人与动物互不相见才是最重要的。
刘云:有条件的地区,要想方设法把野生动物区和人类活动区分开。如果成片的动物保护区里住了个别人家,最好的解决措施还是请他们搬离。
林桂茂:老虎等野生动物只有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才算安全,不然就相当于把动物园搬回家。保护区与村落之间需要设立隔离带和隔离屏障。
星源:动物终究是动物,缺乏理性、不通人性,若在时空尺度上出现人与野生动物的交叉,势必产生冲突,人类社会的法则不可能约束到野生动物,自然界有自然界的法则。保持人与野生动物的物理隔离较为合适。
生态环境需要保护,人类也需要生存,那就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应对不平衡。不少网友提出建议,要从优化制度规范、创新猎捕方式等方面解决野生动物致害问题。
毛毛虎:一方面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努力让它们在相对可控的活动空间里生存。另一方面要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朝霞:捕猎野猪没有想象中容易。民间捕猎队经验不足,装备不系统,如果难以有效控制野猪,反而可能因为操作失误伤到自己。而且,野猪肉并不好吃,群众就算捕猎了,也不会天天拿来吃,收益很低,也就没有主动捕猎的积极性。要组建专业捕猎队伍,制定规范化的野猪捕猎方案,利用无人机、热成像设备等科技手段精准定位野猪,提高捕猎的效率和精准度,减少普通群众不专业捕猎带来的次生风险。
丹青画娥眉:让村民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村外围设立围栏和电子监控设备,发现老虎时启动报警系统。其次,监控老虎出没的路线,在出没路线及周边定期放一些简单的野味,让老虎改变进村的路线。
Wind:野生动物伤人并不能完全杜绝,还是要多多宣传野猪致害的防护知识,向村民普及遇到野猪时的正确应对方法,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得ang:做好东北虎等大型危险野生动物的行迹监视,对危险情况能提前预警处理。如果种群数量增大,就应该相应增加栖息地面积,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地盘冲突。运用卫星定位或摄像监视等科技手段做好野生动物的监视,以便发生危险情况时,提前预警处理。加强公众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对野生动物伤人或损毁庄稼造成的经济损失,落实补偿机制,维护群众利益。强化法律保护,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身安全所采取的反击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保护与管理方案。
谈谈说
强化生态保护与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不是一道选择题。妥善预防和处置野生动物伤人毁物事件,找到野生动物保护与猎捕的平衡点,却是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必答题。唯有智慧与耐心并举,方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野生动物面临“局部过剩,在大尺度景观上又缺失的态势”。个别野生动物数量膨胀过快的同时,仍有不少野生动物处于濒危境地,野生动物保护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要继续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努力让它们在更好的活动空间里“安居乐业”。
治理野生动物泛滥,在野生动物出没和可能出现的地方,部署开展科学保护、依法猎捕工作不失为一项有效举措。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展防控野猪致害综合试点,迈出了治理野生动物泛滥的实质一步。未来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机制,动态调整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预防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此外,针对野生动物致害给群众造成的损失,相关赔偿问题也应纳入有关部门的考量。要探索制定相对统一的政策,根据野生动物致害情况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确定赔偿金额。
野生动物频繁“肇事”,防治要跟得上。相信通过科学规划、专业猎捕、资源化利用和村镇协作,必能找到一条既保障生态平衡,又确保人类安全的长效之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