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镇探索“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

新塍镇探索“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
2024年11月26日 06:35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 蒋彧淼 凌宇伦 曹佳华

  图片由新塍镇提供

  随着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强,“养老”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如何养老、怎样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养老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目前,新塍镇全镇60周岁以上老人有约2.6万人,占总人口的37%,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有约0.37万人,占总人口的5.3%。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及服务问题?近年来,新塍镇推出“家院互融”升级版的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养老服务和集中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使居家老人能够享受到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养老机构内老人享受到更多家庭般的照料,把“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打造成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互通、专业化和市场化并重、政府购买和社会服务互补、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有专门的老年幸福食堂,就餐还能有补贴;高龄、失能老人无人照料,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居家照护智慧管理、服务周到,越来越“适老”……如今,在新塍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辐射、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规范、居家养老全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成为民生改善的注脚,真正让新塍的老百姓养有所依、心有所安。

  “智慧养老”更安心

  “这张智能床能调高低,能检测身体数据,睡上去还特别舒服。”昨天上午,住在新塍镇敬老院的孙老伯竖起大拇指。

  2021年,新塍镇敬老院在全区率先探索“智慧养老院”开发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五位一体”应用场景,突破传统的人工照护养老模式,助力养老服务“智”“质”双提升。

  “老人们就跟平时一样在床上睡眠、休息,而他们身体状况的检测数据会通过这张床记录到大数据后台。”新塍镇敬老院院长王维卓介绍道,科技的助力,既能让老人们睡得更舒服,也有利于养老机构更加智慧化的管理。

  自从敬老院里装上智能床后,敬老院常驻健康管理人员可以将呼吸、心率、HRV(心率变异性)、打鼾检测等几十项数据作为老人日常健康管理的依据,也可以根据健康数据及时作出判断,提前介入干预,预防突发事故。

  此外,该院自主研发线上预约探访和视频交流系统,通过远程交流,院内老人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终端等,随时与家属视频交流、亲情互动。2022年初,新塍镇敬老院还获评省三星级养老机构。

  说起敬老院这些年的变化,像孙老伯这样在院里住了多年的老人最有发言权。随着敬老院的设施和服务日益完善,“住在这里比在家还舒服”是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

  把养老院“搬”回家

  这样的养老智慧服务还走进了居民家中。家住蓬莱社区的80岁的孙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见到孙志龙,他正躺在智能床上收看电视节目。

  “这个床垫软硬度适中,我躺着很舒服。你看,我用遥控器就能调整床头高度,十分方便。”孙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平时独居,早前又做过心脏手术,不在身边的子女会担忧他的健康,现在家里装了智能床,数据与新塍镇敬老院的智慧化数据中心相连,有紧急情况能及时监测到,这让他睡得很放心。

  智能化设备“走进”居民家中深刻体现了“家院”的深度融合,让机构内老人感受家庭般的温暖,也让智慧养老的福祉惠及更广泛的长者群体。

  为帮助困难老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新塍镇积极推进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南洋村村民王师傅家经过适老化2.0版改造后,30多平方米的小屋窗明几净,新装的吊顶、新添置的衣柜和桌椅一应俱全,新隔出来的卫生间不仅安装了热水器和抽水马桶,还细心加装了无障碍扶手。

  不仅要让老人住得舒适,更要住得安心。和往年的适老化改造相比,2.0版的贴心和周到体现在细节中。老人家里安装了助安“五件套”,由智能水表、雷达跌倒报警、智能烟感、智能煤气报警、一键呼叫等设备组成。

  客厅天花板上安装了雷达跌倒报警设备,假如老人跌倒后无法移动超过2分钟,该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传输到运营平台,村里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并上门探望。另外,卫生间和卧室安装的一键呼叫装置也能让老人在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向外界求助。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新塍镇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除了大力推进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外,还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请过钟点工、长护险护理员,但还是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最称我心。”说起“家庭照护床位”服务,75岁方奶奶的女儿忍不住点赞。

  方奶奶是新塍敬老院的一位照护对象,她因身体状况不良转入敬老院,经专业团队的照护后,方奶奶在敬老院的情况有所好转,敬老院对方奶奶进行专业评估后及时建议她转为居家上门服务,让她能在更熟悉的家庭环境中继续得到照顾。

  “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把养老院的服务搬到老人家里。在深度老龄化的现在,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不过,老人们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渴望居家养老的温馨与自由,另一方面随着年纪渐长,专业护理服务也是老人们的刚需。

  为满足老人的需求,新塍镇实施家庭照护床位服务,2022年3月起,新塍镇率先推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在全区优选养老机构,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环境,就能得到照护。老人们在居家照护和入住机构之间能够自由选择,根据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得到最适合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度。

  “嵌”在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社区天天给我送饭,不出家门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太感谢了。”昨天中午,家住新塍镇凤舞社区的孤寡老人孟大伯接过志愿者送来的饭菜后,连连表示感谢。

  小食堂,大民生。为了进一步缓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满足便捷、舒心的就餐服务需求,新塍镇积极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出“幸福味道”,乐享舌尖幸福。

  临近中午,虹桥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前来就餐的老人们接踵而至,在餐厅服务员的引导下,排队取餐。

  红烧肉、油豆腐嵌肉、清蒸小黄鱼、红烧沼虾、土鸡煲、清炒土豆丝、香菇青菜、番茄炒蛋、清炒茼蒿……橱窗内,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冒着热气,辖区内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根据喜好,选择8元、10元、15元不等的专享套餐,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任意一款套餐还可以再减5元。老人们或在精心挑选佳肴,或是坐在餐桌前,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唠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愿去。新塍镇的老年幸福食堂周边老年人居多,这里既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也消除了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子女不在身边,老两口菜买多了吃不完,而且做饭又麻烦。这下好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放心的热乎饭了!”正在就餐的李利民表示,在食堂吃饭便宜又放心。

  针对独居、空巢、失能的老年人,新塍镇还推出个性化服务,除了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服务外,还定期入户探访慰问,并与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合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免费体检等方式,创造便利可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将继续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加快建设居家养老新模式,点面结合,确保人人享有精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助力构建‘养在新塍’幸福图景。”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养老 养老服务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