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25日)从海淀区水务局获悉,海淀北部南沙河滨水慢行景观提升工程、海淀南部南旱河滨水慢行景观提升工程日前已相继完工,为海淀新添两条“绿色绸带”。同时,海淀区六大循环水网也已全部建成,41条河渠实现生态补水,海淀区再现了“河复其流、渠渠联通”的水生态格局。
南沙河滨水慢行景观提升工程位于海淀北部地区,包括南沙河(稻香湖路-京新高速)、周家巷沟(东埠头沟-南沙河)、东埠头沟(北清路以北)三段河道,全长11.2公里。
今年,海淀区通过打通道路断点、构建生态廊道、开发滨水空间等多种方式,构建了20.4公里滨水慢行步道,缝合了160公顷蓝绿空间。同时,在河道沿线打造了百米观山桥、一里观湖廊等6个景观大节点,以及花溪共赏、思雅挑台、林下观岛等20个景观小节点,融合了周边自然风光、现代科技产业,打造出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滨水慢行场景。
南旱河滨水慢行景观提升工程位于海淀南部地区,通过架设桥梁、联通桥下空间断点等手段,实现了南旱河两岸10公里岸线空间的基本贯通。
该景观提升工程构建起多层次、多功能滨水慢行步道,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打造了集亲水、观景、赏花、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水休闲长廊,引导市民享受滨水休闲慢生活。建成后的南旱河串联金河、北长河、北旱河,形成独具海淀文化特色的“御河故道”滨水慢行环。
除南沙河、南旱河外,完成了清河之源、黑山扈沟等多条河道的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程,新增了一批独具海淀文化特色的滨水慢行景观,互连互通、亲水宜居、水城协调的水生态格局已基本形成。
此外,海淀区六大循环水网也已全部建成。随着上庄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完成并全线通水,至此,海淀区北部翠湖、稻香湖、永丰、上庄等四大片区,南部玉泉山、圆明园等两大片区的生态循环补水网络全部建成,海淀区41条河渠实现生态补水。据统计,目前海淀区有水河道总长度达到223.51公里,日均补水量达42万立方米,水面面积增至278公顷,海淀区再现了“河复其流、渠渠联通”的水生态格局。
近年来,海淀区水务局持续推进《“水清岸绿”行动计划(2020—2025年)》,已完成河道治理58.55公里,构建滨水慢行系统79.3公里,实现蓝绿融合546.13公顷。其中2024年,完成河道治理17.35公里,构建滨水慢行系统32.7公里,实现蓝绿交融面积332.4余公顷,海淀区水清岸绿发展新蓝图已基本完成。
目前,海淀正在加速推进生态湿地建设。西玉河雨水湿地公园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25年12月完工,“千顷水波平,湖光摇碧山”的优美湿地景色即将亮相。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大面积、更丰富生态的湿地和滨水空间,打造出属于海淀居民的梦里水乡。
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完善水系框架,推进清河、小月河、永定河引水渠等三条城市滨水绿廊建设,为海淀南部打造更多融合都市特色、自然生态的滨水空间典范;推进风格渠、友谊渠、宏丰渠等六条滨水慢行系统建设,为海淀北部塑造更多亲水宜居、风光旖旎的滨水休闲路径,持续构建海淀蓝绿交织、生态丰富、人文璀璨的滨水新格局。(记者 王斌)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