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从事基础研究并不枯燥,而是享受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从事基础研究并不枯燥,而是享受
2024年11月25日 10:43 媒体滚动

转自:科创中国

“您从事基础研究多年,会感到枯燥吗?”面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所长方忠的回答从未变过:“不枯燥,可能身体上会觉得劳累,但精神上非常享受。”

今年6月,方忠等人完成的“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1月19日,在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方忠获得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获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对纯理论基础研究的认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方忠表示,如果认识不到科学之美,肯定会觉得基础研究枯燥乏味,只有懂得欣赏美,才知道研究的方向在哪里。

颠覆对物质状态的理解

物理学界有一个主流观点——所有物质的状态都可以用对称性来描述。

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将凝聚态物理中的相变,如冰变水、水变水蒸气,与物质结构中对称性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他把从高对称到低对称的过程叫作“对称破缺”,该理论也被称为对称性破缺理论。

遗憾的是,对称性破缺理论并不完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在理论上发现了新量子物态,该物态并不能为对称性破缺理论所描述。这一类新量子物态被称为拓扑物态。

方忠介绍,拓扑是一个数学概念,用于研究几何物体在连续形变下不变的性质,随后被引入物理学中,描述材料中电子分布的状态。“拓扑的研究兴起于几十年前,其颠覆了我们原来对物质状态的理解。”

在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现场,评奖委员会成员拿出一袋面包来解释拓扑——没有洞的肉桂面包、一个洞的面包圈、两个洞的椒盐蝴蝶卷,虽然这几种面包结构完全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弯曲、挤压面包,都无法改变面包的孔洞数量,除非动手撕开。

这些年来,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物质世界应该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对称性物态,一类是全新的拓扑物态。

“拓扑物态是对物质状态认知的拓展,也是一项纯基础研究。”方忠介绍,目前发现的拓扑材料有许多种,如拓扑绝缘体材料,其奇妙之处是体内不导电、边界导电,导电性不受外界破坏而改变,未来可用于制造先进电子器件。

除了与众不同的导电性能,拓扑材料还可以实现零电阻,这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过,方忠表示,拓扑材料距离真正的应用还很远。

“由中国科学家主导”

“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03年,方忠加入物理所成立计算物理学研究组,聚焦研究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学,特别是自旋-轨道物理和拓扑物理学。

随后,方忠团队先后发表了5篇代表性论文,最近一篇于2015年发表在《物理评论X》,并入选美国物理学会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125周年纪念文集。该文集精选了125年来的49项重要工作,而方忠团队发表的论文是文集中唯一出自中国的科研工作。

经常有学生问:“方老师,我是不是来晚了?物理学研究是不是已经做得差不多,我没什么可做的了?”方忠回答:“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现在的物理只研究了一半,另外一半才刚刚开始研究。这一半就是拓扑物理学。”

近年来,方忠带领团队研究了4万多种无机材料,并从中发现8000多种拓扑材料。由此推测,这类材料不在少数,目前发现的只是已知材料体系中很少的一部分。

“拓扑物态的研究刚刚开启,还有很多未知有待进一步探索。”方忠说,“将来,我们还要构建拓扑物理学,需要完成很多基础研究工作,希望这件事由中国科学家主导。”

“优秀科学家要具备‘美食家的味觉’”

方忠认为,科学研究是幸福的,是一个让人陶醉其中的过程。但在外人看来,这一过程可能会很辛苦、很枯燥。

“一个优秀科学家需要具备‘美食家的味觉’,能够‘品尝’出哪项工作是先进的。”方忠说,科学家只有不断提高判断力,才能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

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方忠认为,科学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取得成果的过程是艰难的,但也是幸福的。

方忠指出,这一探索过程中,除了需要思考,还要持续做重复工作,如查文献、做实验、交流及讨论,有时也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但拨开迷雾走出来后,将会迎来惊喜、收获进步。遗憾的是,最后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成功“上岸”。

基础研究要想产生重量级成果,不仅需要长期坚持,还需要有先进的研究平台。2017年9月,由物理所主导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工程(北京部分)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开工。该装置旨在提供国际先进的极低温、强磁场、超高压、超快光场等综合极端实验条件,拓展物质科学研究空间,促进新物态、新现象、新规律的发现。目前,该装置已全面运行,并向全球用户开放申请。

方忠表示,基础研究要向前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研生态的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若干次空缺,说明基础研究的突破难度很大,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积累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沈春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科学院 院士 物理学 物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