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赵倩
□医学技术指导 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 王亚华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或有益,或有害。抗微生物药物正是对抗有害微生物的重要武器,它们不仅能够治疗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还在预防疾病传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过度使用及“滥用”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药物疗效下降,产生耐药性,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
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今年的主题为“教育 倡导 立即行动”,呼吁大家谨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共同预防微生物耐药性。为此,本期健康封面请来了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王亚华,为市民科普抗微生物药物的相关知识及正确使用方法。
抗微生物药物,守护健康的隐形盾牌
说起抗微生物药物,许多人觉得听着很陌生,但要说“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大家就十分熟悉了。
“抗微生物药物是一大类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药物总称,主要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是我们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坚强防线。”王亚华介绍,“其中,抗细菌药物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抗生素’,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这类药物对病毒无效。”
抗细菌药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而抗病毒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抗真菌药物则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如念珠菌、隐球菌等。抗寄生虫药物则用于驱除或杀灭人体内的寄生虫。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使感染更难治疗,疾病传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时,就会出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由于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变得不起作用,感染变得越来越难,亦或无法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不是“万能药”,用对是关键
入冬后,张女士出现了感冒症状,流鼻涕、喉咙痛,以及轻微咳嗽。她在网上搜到其他人的“经验帖”,称一种抗菌药物可以快速治愈感冒,于是自行去药店购买了该药服用。然而,服用了几天后,张女士的感冒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行性加重。终于,坐不住的张女士去医院就诊,这才知道自己用错药了。
68岁的李阿姨因为肺部感染而住院治疗。医生给她开了抗菌药物,明确告诉她需要按时、足量服用,并且完成整个疗程。然而,李阿姨在服用了几天后,感觉自己的症状有所缓解,就擅自停药。几天后,她的症状再次加重,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
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将抗菌药物当作“万能药”。“一感冒或者腹泻就自行服用抗菌药物,这是不合适的。”王亚华解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指感冒和流感)多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细菌药物无效。同理,咳嗽、发热、腹泻等的病因也多样。如果不是细菌感染,用了不仅无效,而且可能误伤我们身体里的正常定植细菌,诱导细菌耐药,还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例如,发热也可能是由非感染性的炎症、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果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反倒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误区之二: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和随意停用或更换抗微生物药物。
盲目追求病情迅速好转或感染病因不明情况下,要求多个抗微生物药物联合应用。自觉症状好转,提前停用抗微生物药物,未完成规定疗程治疗,感染卷土重来。药物疗效尚未充分发挥,未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更换其他抗微生物药物。
误区之三:过度追求“高大上”的抗菌药物。认为新药比老药好,贵的比便宜的好,其实,抗菌药物的使用适不适合,主要看感染的病菌种类。
科学用药,让抗微生物药物发挥最大威力
在各种抗微生物药物“触手可及”的时代,科学、合理使用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远离耐药性呢?
1.明确诊断,对症下药: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之前,必须明确诊断感染的病因和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切勿盲目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2.足量足疗程用药: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必须按照医生药师的指示足量足疗程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和产生耐药性。
3.避免频繁更换药物: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避免频繁更换药物。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抗菌药物使用72小时后才对抗感染治疗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有指征地更换抗生素。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5.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除了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外,我们还应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降低感染的风险。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对于家庭备药方面,王亚华提醒市民,如果确实需要备药,可以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进行储备。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方式和有效期,避免药物变质或过期失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