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近日,记者随“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沧州市渤海新区的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随着船舶缓缓驶入湿地的中心,成片的水鸟从两侧的芦苇中飞出,清脆的鸟叫声不绝于耳,南大港湿地美景正当时。
“南大港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湿地内现有鸟类272种,其中包括黑鹳、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等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17种,还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52种。”南大港湿地保护处副主任王立军说,如今的南大港湿地,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近万只雁鸭抵达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区。
“今年7月26日,由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组成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王立军说,这一切美好景象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曾经,南大港湿地北部区域被围垦形成连片养殖池塘,导致湿地内生态受损,影响到了鸟类的栖息和繁殖。为了改善鸟类栖息空间,提升湿地生态环境,近年来,沧州市组织实施了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
“通过退养还湿、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清理围堤长度4.54公里,南大港湿地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恢复了由水域—浅滩—生境岛组成的自然湿地结构,有效提升了湿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王立军说,当前南大港湿地的北部修复区,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已经高达10360只,相比修复前同期提升了109%。
除了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珍稀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外,修复区内的湿地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也有了显著改善。
“随着湿地水体环境和水文连通性改善之后,游泳动物实现了自然恢复,矛尾鰕虎鱼、中华绒螯蟹、梭鱼、鲫鱼等游泳动物的恢复完善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的多样性。”王立军说,目前修复区内水体盐度、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等水环境指标下降了60%—70%;湿地土壤监测点位的平均清洁度提升了27.5%。
“沧州市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实现了由‘抢救性保护’到‘全面保护’的重大转变。”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满勇说,目前,沧州市正在加强展示利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世界遗产地展示工作,提升南大港湿地作为世界级候鸟栖息地的地位,持续增强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知名度。(纵览新闻记者刘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