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孟晚舟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
全球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
01
慎始敬终,恒心致胜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讲
2024年11月16日,孟晚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九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演讲,主题为“慎始敬终,恒心致胜”。要点摘选如下:
01、知识没有穷尽,但学习可以聚焦;学习没有捷径,但努力可以恒久。
02、选择越多,我们就越要保持清醒和克制,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和思考上,用一个强大的内核,去应对变化的世界。
03、在idea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仅凭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从理论到产品,中间还存在着巨大的gap。在华为,70%的工作,就是在弥补这个gap。
04、真实场景中产生的问题,不仅要依赖在校期间所积累起来的强大理论基础,还要双手沾灰、两脚沾泥,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课本上没有遇到过的难题。
05、实践出“真”知,专注出“深”知。专业不仅是稳定自身内核的根基,也是铸就组织价值的基石。
06、“优秀”的定义从来不是唯一的。优秀,是时间淬炼下的坚定,也是在不懈攀登中的沉淀。与岗位需求相适配、尽职尽责的员工,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07、并非站在山顶才能被看见,不是只有伟大才值得被歌颂。一座大厦的根基,正是由普通人“一生一事”的执着、“精进不息”的专业、“毫厘必究”的严谨和“千锤百炼”的卓越构筑而成。
08、希望大家尽到足够的努力,交付每一份工作,履行每一分责任,勿以事小而懈怠。奋斗诗篇的一笔一画都是收获,漫漫征程的一朝一夕都是精彩。成长就在点滴奋斗中,背朝灯火,面朝星光,在平凡中诠释非凡。
09、人生不是一场关于成功的竞赛,而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求真之路、求知之路。
10、知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唯有培养主动探求的意识,打破固有认知的束缚,才能恒久地去接近它们。
02
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
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在华为2023全联接大会上的演讲
2023年9月20日,孟晚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的演讲,主题为“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要点摘选如下:
01、AI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对产业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当变化和颠覆变得司空见惯的时候,创新和行动就显得更加具有深意。
02、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历史能看得多深,对未来就能看得多远。行业的每一次飞跃,都添加了时代的注脚。
03、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的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要让所有的对象可联接、所有应用可模型、所有的决策可计算。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04、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动力。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了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我们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的融合能力,做厚“黑土地”,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05、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和应用的门槛,缩短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了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06、通过算力底座、AI平台、开发工具的开放,支持大模型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华为会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
07、“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中:感知是前提,网络是基础,底座和平台是关键,应用体现价值。这不是一个封闭的架构,这也不是华为自己的舞台。
08、技术为根,人才为本。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展现出了蓬勃生机。未来的发展,还依赖于基础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人才的不断涌现。
09、智能化的未来,是星河璀璨的,也是交相辉映的。
10、信心,是实力铸就的。未来,是共同创造的。让我们,在产业变迁中,保持战略定力;在技术革新中,激荡蓬勃生机;在繁荣生态中,共赢智能未来。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演讲全文如下:
一、未来超越想象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智能世界,数据正在爆炸式增长,而智能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以强大算力为基础的各种模型、算法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的“矢量效应”正在凸显。
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想象触及之处,科技点石成金。“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
而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创造着全新应用场景,延展着活动的半径,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科技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汽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替代了马车;而电脑的发明,也不仅仅在于它替代了纸笔。智能化带来的机会和空间,远不止眼前的景象。AI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对产业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当变化和颠覆变得司空见惯的时候,创新和行动就显得更加具有深意。在此,我分享一些华为的实践。
二、十年一个台阶,我们一直在努力
过去30多年,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华为没有一天停止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没有一天停下在现实世界里不断努力的脚步。在不确定中抓住主要趋势,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驱动,来构筑产品的领先优势,来助力产业的升级。
从2003年开始,CT和IT在网络基础技术中相遇,这个时候华为提出了All IP战略,推动通信领域的各类技术制式和协议,从七国八制走向了统一,“车同轨、书同文”,从而促进了联接的无处不在。华为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张网络的稳定运行,联接了全球超过1/3的人口。
2013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华为提出了All Cloud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2017年,也是在这里,华为公司宣布,要成为世界上的五朵云之一。如今,我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华为云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当然这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全球客户的认可。我们在全球部署了30个Region、84个可用区,聚合了全球4.2万多家合作伙伴、500多万名开发者,服务了全球近300万家客户。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历史能看得多深,对未来就能看得多远。行业的每一次飞跃,都添加了时代的注脚。从All IP,到All Cloud,十年一个台阶,我们从未停止努力。为了抓住AI这一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我们提出All Intelligence战略。
三、全面智能化,共同抓住战略机遇,加速行业智能化
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的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
首先,要让所有的对象可联接。这不仅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这不仅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这不仅仅要使数据上得来,也包括意图下得去。
其次,要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每个组织。
第三,要让所有的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且让数据在算力中不断地释放潜力。
在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
四、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动力。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的大小,决定着AI迭代和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了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
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我们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的融合能力,做厚“黑土地”,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
面向客户的不同场景,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从中心到边缘、从训练到推理的全系列产品,这包括模组、板卡、服务器、集群、训推一体机,以及云服务等各类产品形态,覆盖了“云、边、端”各个场景。
华为将充分发挥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的创新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澎湃算力。
五、使能百模千态,做“百花园”的黑土地
参数超过千亿甚至万亿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正在加速进入千行万业,AI的发展也正在跨越拐点。
从小模型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而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和应用的门槛,缩短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了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在此过程中,通过算力底座、AI平台、开发工具的开放,支持大模型智能化时代的“百花齐放”,华为会努力做好“百花园”的黑土地。
当然,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也在这片黑土地上努力成长。
我们将持续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做好工程化工具,让客户和伙伴可以更便捷、更高效地调用模型。我们支持每个组织,使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出自己的大模型,让每个行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出自己的行业大模型。我们的客户和伙伴已经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出了自己的政务、金融、矿山、电力、铁路等行业大模型。
六、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加速千行万业走向智能化
智能化进入千行万业,应用场景千头万绪,解决方案千变万化,现有系统纷繁复杂,而且历史的过往投资还要保护。为此,华为和伙伴一起,基于过去的成功实践和经验积累,对各种离散的要素进行了整合,以系统工程的视角进行设计,今天,我们在这里正式发布“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
在这个行业智能化的参考架构中:
感知是前提。只有实现了万物的联接,生产和工作数据才能够上得来,管理意图和动作才能下得去。
网络是基础。网络必须弹性超宽,智能无损,才能负载海量数据(维权),及时投入模型计算,充分发挥AI的价值。
底座和平台是关键。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构建开放的生态,提供充足的算力和易用的工具。
应用体现价值。AI大模型极大地丰富了行业应用,加速行业智能化,提升生产力,创造新的生产力。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不是一个封闭的架构,这也不是华为自己的舞台。华为将聚焦在自己所擅长的产品和技术领域,同时以开放的生态,聚合伙伴和开发者。
七、持续深耕根技术,构筑系统性优势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数十年来,我们深入通信与计算的理论本质,在数学与算法、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与工程技术、标准与专利等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探索,构建起了根技术的优势。正是基于联接和计算这两大产业根技术的积累的有机结合,华为构筑了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系统性优势。
八、发展产业和生态联盟、人才联盟,构建繁荣算力生态
在计算领域,华为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与产业合作伙伴一道发展产业和生态联盟、人才联盟,构筑起算力生态,为社会提供算力基础设施的第二选择。
在鲲鹏领域,自2019年以来,华为始终坚持“伙伴优先”的策略,目前已经有4700家合作伙伴,其中整机合作伙伴11家,他们的发货量在2022年已达到了95%。在昇腾领域,自2018年发布以来,我们累计发展了30多家硬件伙伴,以及1300多家软件伙伴,已孵化和适配了50多家主流大模型、2600多个AI场景方案。
技术为根,人才为本。过去数十年,华为一直围绕着自身所在的领域,为高校师生、开发者以及科研人才,量身定制培养体系。
面向高校师生,我们通过ICT学院“智能基座”项目,实现了产教融合。其中,华为在全球已和2600多所高校共建ICT学院,教师数量超过了11000人,每年培养学生超过20万。华为联合中国72所高校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已经开设了1600多门课程,覆盖了50多万学生。
面向开发者,我们通过社区、创享日、创新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超过500万名华为开发者,在完备的“学-练-训-赛”体系,以及商业闭环的通道中,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面向科研人才,依托“鲲鹏、昇腾科研创新使能计划”,助力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探索,提供资源支持,加速高端科研人才的培养。
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展现出了蓬勃生机。未来的发展,还依赖于基础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人才的不断涌现。所以,华为不仅仅做“工程商用”的研究,解决实际挑战,还依托“创新2.0机制”,与高校联合创新,支持“无用之用”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
不忘初心,无问西东,方得始终。
九、实力铸就信心,共赢智能未来
“向远山攀登,而不止于远山;向深海探索,而不止于深海。”
在欧亚大陆的最西南点——葡萄牙罗卡角的石碑上,刻着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它预示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智能化的未来,是星河璀璨的,也是交相辉映的。
在前行的道路上,华为将聚焦自己所擅长的产品和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同时聚合众智,与客户、伙伴、开发者等,共同打造领先、易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同维护数字的安全和可信,来加速行业智能化的升级。
信心,是实力铸就的。未来,是共同创造的。
让我们,在产业变迁中,保持战略定力;在技术革新中,激荡蓬勃生机;在繁荣生态中,共赢智能未来。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谢谢大家!
03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共赢数字化未来
——在华为2023全球分析师大会演讲
2023年4月19日,孟晚舟在华为第20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的演讲。要点摘选如下:
01、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长远的未来,“数字化”的旋律一旦奏响,便将穿透企业的边界,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共同创造产业互联的时代。
02 、数字技术,将驱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跃升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03、在计算产业,未来算力将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随用。我们将围绕着多场景、多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的算力。
04、在我们看来,对数字化转型而言:战略驱动是根本、数据治理是基础、数据智能是方向。
05、战略驱动是根本。数字化转型,要对准战略方向,支撑战略达成,实现既定的商业目标,这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06、数据治理是基础。只有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治理,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动才具有意义,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在一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07、数据智能是方向。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使得数据清洁,透明,聚合,这是转型的基础;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使得数据随需,易懂,有用,是数字转型的深化。
08、数字化的历程,必将是波澜壮阔的,我们在岁月流转中,看到生生不息;在风起云涌间,践行坚韧恒久;漫漫征程开启,长路未必遥远。
演讲全文如下:
一、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海,跃升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在数字转型的新时代,变则通、通则久。全世界都在拥抱这个机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自的数字化相关战略。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这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海,无论是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均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收益;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长远的未来,“数字化”的旋律一旦奏响,便将穿透企业的边界,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共同创造产业互联的时代。
“数字化”是共识度最高、也是当前确定性最高的趋势。数字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企业和组织的共同话题。数字技术,将驱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跃升数字生产力正当时。
面对这样的数字化机遇,华为将在联接、计算、存储、云等方面保持投入,为客户提供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4极”数字基础设施。
在联接产业,从人到物,从家庭到工厂,从地上交通到地下矿道,极为丰富的行业场景要求联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快。我们将持续推动建设5.5G时代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千亿物联、万兆体验的网络能力。
在计算产业,未来算力将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随用。我们将围绕着多场景、多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的算力。
华为云将沿着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保持投入。华为自身在数字化转型中沉淀的技术、工具和经验,将持续开放在华为云上,与此同时,全球伙伴的优秀实践也将逐步承载在华为云上,支撑好企业“上云”“用云”。
根深才能叶茂,土沃才能花繁。围绕着数字化,华为在基础软件领域持续创新,已经发布欧拉和鸿蒙操作系统、毕昇编译器、高斯数据库、昇思AI框架等,并将openEuler(欧拉)、OpenHarmony贡献给开源基金会,通过软件开源发展产业生态。
数字化转型,是全行业的共同的机遇。独木不成林,一川难成海。华为将与产业伙伴一起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核心洞见
在近10年的持续变革中,研发、制造、销售、交付、财经等领域,都通过数字化转型得到了极大的能力提升。在我们看来,对数字化转型而言:战略驱动是根本、数据治理是基础、数据智能是方向。
战略驱动是根本:数字化本质上是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都是由战略驱动,而非技术驱动。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数字化,更在于变革意识。数字化转型,要对准战略方向,支撑战略达成,实现既定的商业目标,这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只是实现手段。
数据治理是基础:只有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治理,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动才具有意义,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在一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首先,数据有源且同频华为煤矿军团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伙伴,开发了矿鸿——面向矿山设备的新一代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让所有设备都讲“普通话”。截至2022年底,矿鸿已经部署超过10个煤矿,实现了3300多套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
其次,数据集成与匹配通过业务对象、规则、过程的数字化,让作业转换为数据。以华为付款核算业务为例,通过数字化变革,IT系统在单据环节,能够自动集成与全检识别,多维数据能够实现分钟级的自动匹配,极大地提高了付款作业的效率。
最后,分享下基于数据湖、数据仓技术的数据汇聚与共享目前华为的财务和业务数据都已基本入湖,使得业务与财务能够实时共享同一套数据,并基于同一套数据,展开衍生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数据智能是方向:数据正在成为生产力。在华为近10年的数字转型过程中,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正在实现“小问题”自动决策、自动执行,“大问题”推送分析、辅助决策。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使得数据清洁,透明,聚合,这是转型的基础;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使得数据随需,易懂,有用,是数字转型的深化。
三、拥抱数字化的广阔未来
预计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与此同时,企业网络接入、家庭宽带接入、个人无线接入将迎来万兆联接的时代;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数字化的历程,必将是波澜壮阔的,我们在岁月流转中,看到生生不息;在风起云涌间,践行坚韧恒久;漫漫征程开启,长路未必遥远。在“痛并快乐着”的历程中,唯有充满韧劲和只争朝夕的气魄,才能为这大时代,渲染一份前所未有的斑斓。我们将与客户、伙伴一道,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共赢数字化的未来。
04
读书万卷,咖啡千杯
——在母校都匀一中演讲
2022年9月2日,孟晚舟在母校都匀一中的演讲,主题为“读书万卷,咖啡千杯”。要点摘选如下:
01、学生时代,我们渴求知识,用万卷书籍来丰盈认知和思想;步入社会后,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02、人人皆可为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
03、我们坚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04、热火朝天的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我们努力营造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05、读书万卷,能帮助我们充实理论知识;咖啡千杯,能帮助我们吸收思想能量、激发创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要求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付出奋斗的汗水。
06、面对技术封锁时,华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07、唯有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灯塔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08、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皆人才,开放是根本”。今天的华为,作为行业发展的出题者,我们要用世界级难题来吸引和成就世界级的人才。
09、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我们的用人之道。
10、华为的“浆糊”哲学,核心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成一个集群。
演讲全文如下:
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心中既感动又感慨。我们的校园,历沧桑百年,生生不息;校园中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着在座的你们,不由得让我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那个时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时光很长。
作为曾经的学生,十分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无穷难报答。也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牵挂和关心,你们写给我的书信,犹如一束火炬,给我温暖,给我力量!这些情义陪伴着我,越一道道险,攀一座座山,追一个个梦。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读书万卷,咖啡千杯。学生时代,我们渴求知识,用万卷书籍来丰盈认知和思想;步入社会后,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
“读书万卷,咖啡千杯",是我一路走来的所观与所思,希望能对校园中的你们有所帮助。人人皆可为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华为全国各地的园区里有各式各样的咖啡厅,在这里,你可能会偶遇公司高管,正在接受访谈;可能会看到外国面孔,正在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他们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现一群年轻人在白板上推演公式,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激烈辩论。即便近几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依然建设了许多园区图书馆和咖啡厅,依然保持在员工激励、荣誉表彰、繁荣园区等方面的投入。我们坚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热火朝天的讨论、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是灵感的源泉、攀登的起点。如今,我们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我们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我们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打开思维的天花板,这是“点”的开放;我们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这是“面”的开放;我们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这是“场”的开放。我们努力营造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2019年,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020年起,他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面对累累硕果时,他感叹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读书万卷,能帮助我们充实理论知识;咖啡千杯,能帮助我们吸收思想能量、激发创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要求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付出奋斗的汗水。面对技术封锁时,华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里,我们:以勇毅执着的尝试,让目标更加清晰;以所向披靡的勇气,让征程更加璀璨;以飞蛾扑火的热血,让梦想更加纯粹。
科学是无尽的前沿,从基础理论到商业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间需要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转换与推动。颠覆性创新,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灯塔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们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皆人才,开放是根本”。今天的华为,作为行业发展的出题者,我们要用世界级难题来吸引和成就世界级的人才。
今年起,我们陆续把自身产业遇到的挑战和难题,通过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师的积极反馈,参与揭榜的高校达91所。
今年8月初,华为向获奖者颁发了"火花奖”,感谢他们对于产业界及科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许数年之后,在座的你们也会加入我们,一起攻题克难。人人尽展其才,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彼得·德鲁克说过,“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在华为,我们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华为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将一群人粘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
二十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事算法研究。可以说,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为他当初不愿意离开家乡俄罗斯,为了留住他,华为在俄罗斯当地设立了数学研究所。他加入华为之后,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怪异”天才,在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RAN方案,逐步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我们的用人之道。
第二个小故事的主人公,201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他加入华为后,从事软件编码开发工作。他说,换个赛道,是源于热爱。在一次次的编程中,悟出编写代码和化学实验之间的相通之处,二者都需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景下,充分考虑变量因素,以终为始地进行详细设计。时光不负有心人,跨专业不仅没有影响他成为代码达人,扎实的化学功底更是让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破题能力。其实,华为有许多这样的跨专业科研人才。华为看重的是他们扎实的基础学科积累、创新的破题思维方式。
华为早期的电源开发团队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员,曾经是位牙科医生。任总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他就是提着一桶浆糊,把优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个人才济济的华为。在这里,智慧遇见了兼听开放,有了光芒;热爱遇见了精益求精,有了惊喜;梦想遇见了全力以赴,有了奇迹。英雄不问出处,创造价值者就应该获得尊重。
华为的“浆糊”哲学,核心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成一个集群。华为粘接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也粘接了成千上万的外部优秀人才。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人生时刻需奋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我们处在一个数字世界,计算能力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底座,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现在的算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未来几万台、几十万台乃至几亿台服务器,如果都能够基于一个操作系统进行实时调度,将带来巨大的算力提升。
在计算产业上,中国已经规划了8个国家级枢纽节点和10个集群,形成了“东数西算”“东数西存”的大战略,贵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之一,就是要让算力成百上千倍地提升,让算力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世界。大家可能有听说过“元宇宙”这个概念。
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的实现需要极大的算力,包括云端计算和边缘计算。展望未来,元宇宙将在你们这一代得到突破性的发展。用科技推动产业与社会的发展,就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持续努力、忘我奋斗的新长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