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第16个年头的网购“双11”大促,刚刚落下帷幕,网络上就吐槽不断。今年的“双11”有的购物平台抻到了33天,被业界称为“史上最漫长”的“双11”,但消费者的感受远远不如最初的两三年,那时候的“双11”只有1天,最长也就11天。
在“剁手”之后,面对防不胜防的“坑”,消费者大呼,真正需要的不是优惠券和红包,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
规则设计超复杂
吐槽:“现在‘双11’的玩法越来越复杂了,平台是根据大数据玩的算法,个人怎么能算过平台?”
调查:今年“双11”天猫淘宝的优惠价目五花八门,比如88vip的满减是满7000减560,店铺满减包括“每满300减50”和官方立减15%,此外还有店铺会员、店铺优惠券等。林林总总算下来,好像便宜很多,但是,有些定金尾款不支持88vip消费券,有些店铺部分商品不支持,再加上店铺满减、会员优惠等等,很快就把想找到最优惠组合方案的消费者绕晕了。即便是精打细算能力超强,设计好了购买套餐,但平台还有很多规定,比如最少需购买两件、要符合满减金额去领取店铺券、购物金,还要在某几个节点分别支付定金、尾款等。消费者一个不留神,就被算法“算计”了。
价格越拼单越贵
吐槽:“大部分商家为了凑单凑满减,往往把价格提上去再搞促销,套路满满,怎么能买到实惠的东西呢?”
调查:平台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几乎成为今年“双11”的集体操作。很多消费者表示,终于盼到“双11”,结果各种优惠算下来,都比平时要贵了。
以大件商品为例,促销比通常贵出几十元。9月初,一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看中一款靴子,查询历史价格,显示为894元,加购价是644元,“双11”期间价格调整成1099元,通过各种凑单,到手要689元。小件商品,则贵出几块钱。某品牌发箍,没参加活动前,直接购买,13.45元;“双11”期间,加入“美妆券跨领域”商品行列,凑单满减之后,价格折合16.74元。
满减看上去很美
吐槽:“以前抵扣券随便买什么都能用,只要实付款达到一定金额就行。今年规定很多,难道只有买没用的东西才能用?”
调查:在一些网络直播间销售的商品,往往是先抢券再在直播的时候享受满减。比如“满300减50”,从表面上来看,差不多相当于商品打了八五折。有消费者晒单说,一款电炒锅,原价109元,直播时99元,商家只需要设置10元优惠券就可以了。不过,“双11”期间,商家设置“满300减50”,这需要消费者一次性购买3个锅,或者额外再凑191元的商品,关键是很多商品还不享受凑单。这样的抵扣券用处不大,商家只想着赚快钱,忽略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谷丽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