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
收阅到苏南的散文集《胎记》,甚为忭忻,一则为同乡作家的斐然成绩感到高兴,二则书籍装帧典雅设计漂亮,黑色背景与懵懂幼童的形象相互映托,幼童脸上的胎记呼应主题,32开本180页适宜阅读的大小与厚度,亦惬怀我意。而最为惊喜的是阅读之后的心灵颤动。
集子共收录10篇散文,这些文章与其说记录了苏南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足迹,毋宁说是平凡女孩的自我疗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推介该书时说:从周赛男到苏南,《胎记》,正是(作者)从故事里走到故事外的故事。我亦认为,《胎记》是铭记,更是告别。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场告别,那绚丽生命中黯淡的苦难则是一支告别圆舞曲。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苏南童年的不幸,既有我们熟知的“相似”,又有我们惊诧的“不同”:“我的童年似乎特别漫长。父母在我年幼时就已外出打工,祖母抚养我长大。再后来,我辗转于各个亲戚家,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说不上受尽委屈,但总是小心翼翼……”对生男孩的孜孜以求是这片土地上人性的本真,是沁入日常的时代的异化。在苏南的笔下,父母的这种秉性有先天遗传的因素,而可怕的是这种遗传还试图延续下去:“母亲曾极力想安排我的人生。她早已给我的人生做好规划,包括我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与什么样的人结婚(她和父亲要求男方必须入赘),生几个男孩。”而“我”的反抗是大学毕业后就当机立断与男友结了婚,“让他们猝不及防,让他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在这里,可能读者都会松一口气,为苏南对这种封闭愚昧的敏锐感知与快意反抗的回应而点赞。
而曾经那种在父母陈腐观念下的生活压抑与精神恐惧在文本中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我一直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母女之间相互敌对,父女之间心生嫌隙。原来,只有我们家的关系才是如此。”以至于“从小到大,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离开家,离开得越远越好。”“我冲出家门,却无处可去。门外大雪纷飞,月亮冷清地挂在树梢,回头看看那座房子,那是我的家吗?”还有:“三妹在父母的战争中被自动忽略。偶尔,三妹的不幸遭遇也会成为他们攻击彼此的把柄。懵懵懂懂的三妹以为是自己引发的战争。她感到自责、恐慌,父母近乎仇人般地对她不幸遭遇的相互指责,像一个个噩梦,永远刻在她心里,让她越发自卑。”这样的文字读来心碎。
撇开文字中的凛冽之痛,《胎记》中的多数文章结构新奇,技巧独到,比喻华丽。如《吃月光的鱼》在对父亲描写中,弥漫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浓烈气息:“一场争执过后,那个暴雨滂沱的夜晚,母亲撑着伞拉着我,向婶婶家撤退,父亲像火焰燃烧后的灰烬,垂着头瘫坐在地上。我回过头去,看见瘫坐在地上的父亲慢慢枯萎,白色的鱼鳞悄无声息地爬上他的脸颊。眼前的这一幕与许多年前祖父的样子融合在一起。父亲变成了一条鱼,一条吃月光的鱼。”
作为从鄂西北走出去的又一个优秀青年作家,苏南的成长也印存着十堰房县这一片家乡山水的足迹与诸多瞩望目光。大约15年前,因为网络博客尚为时兴,我们互相读到了同为原乡人的诗歌,于是有了间断联系,她那时用“雨娃”之名,所写诗歌也是乡土题材居多,意蕴虽少深沉,但出手就迥不犹人,有一种青石榴走向成熟的生长气息。当“雨娃”破茧成“苏南”时,已成为当年十堰市唯一签约的作家。15年前外出负笈担簦,命运之迍邅与乡关之眇邈,终化为笔尖的瑰丽烟霞。
《胎记》与其说是记录了被折损的童年,毋宁说承续着更多对家乡的回忆与自我的疗愈。无论是童年经历的惸然觖望,还是逝去岁月的眷然回视,我们读到的绝不是一碗励志的人生鸡汤,而是一种生命的蓬勃力量与心灵的觉醒历程,以及与过去和解的勇气。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